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2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耐药后续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准种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1例拉米夫定耐药变异后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无应答、换用替比夫定仍无应答的病例,对其中的两个时间点(拉米夫定耐药后和替比夫定无应答)的血清进行巢式PCR扩增、克隆分析.结果 发现了治疗过程中的几种变异模式:L80I+M204I;L80I+L180M+M204I;L80I+A181T+M204I;L80V+M204I.结论 随着不同抗病毒药物的应用,乙型肝炎病毒的准种不断演变,拉米夫定耐药相关突变会影响到以后其他核苷类似物的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在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4区神经元表达的意义.方法 在链脲佐菌素性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基础中,应用TUNEL、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糖尿病脑缺血组与正常血糖脑缺血组在全脑缺血15 min、再灌注1 h海马CA4区神经元凋亡和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变化.结果 糖尿病脑缺血组在缺血15 min、再灌注1 h海马CA4区神经元凋亡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脑缺血组(P<0.05);糖尿病脑缺血组各时间点磷酸化ERK1/2明显增高,于再灌注1 h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结论 糖尿病加重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ERK1/2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03.
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建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存在课程间横向联系松散,基础知识体系缺乏相互融合,不利于医学生临床疾病诊治技能的学习。建设一门适应五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对实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的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是本研究目的。文章对五年制高等医学院校建设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必要性和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不同高血压维持时段对肾脏和肾脏血管的影响。方法 5周龄的雄性WKY大鼠36只作为实验动物,夹住左侧肾动脉,使其缩窄约3/4左右,制作两肾一夹高血压动物模型(2K1C),监测术后8、16和24周2K1C高血压大鼠血压和肾脏相对重量的变化;光学显微镜动态观察肾脏损伤,观测肾脏各级小动脉血管重构情况。结果 2K1C高血压大鼠术后血压明显升高(P〈0.05),肾脏相对重量没有随血压和周龄改变发生明显变化(P〉0.05);随高血压维持周龄增加,肾小球损伤指数、肾间质炎症改变和管型逐渐增加(P〈0.01)。2K1C高血压试验组肾脏动脉丛管壁增厚,中层平滑肌层数增多,并可见弹力纤维断裂现象,部分肾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性。与同龄对照组相比,2K1C组中型动脉和细小动脉中膜厚度/管腔直径比值(S)均增大,病变以细小动脉更明显。术后16周2K1C组中型动脉S值高于8周2K1C组(P〈0.05)。2K1C组细小动脉S值随高血压大鼠周龄增大明显增加(P〈0.01)。结论随高血压状态的维持,2K1C高血压大鼠模型肾脏损害、肾脏血管构型改变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05.
24小时动态脑电图对小儿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小儿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的认识。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8月我院就诊的299例年龄在49d~5岁之间拟诊或需排除癫痫的患儿进行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依据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关于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标准,分为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150例,癫痫125例,热性惊厥24例。结果:299例中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150例,其中主要为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睡眠肌阵挛、脑发育不良及脑损伤引起的发作性抖动、小儿屏气发作、心因性发作、触觉或情绪诱发性运动障碍、电解质紊乱、晕厥、小儿夜惊等;AEEG监测到发作间期正常99例,癫痫样放电37例,非特异性改变14例;同期监测到60例有临床发作的病例均不伴异常放电。结论:动态脑电图能有效地诊断非癫痫性发作,可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LAM)耐药后单用或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应答欠佳患者HBV耐药变异模式. 方法收集15例LAM耐药后采用ADV治疗病毒学应答欠佳患者的血清,对HBV聚合酶逆转录区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克隆、测序,分析与耐药相关的变异模式.组间HBV DNA水平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单用ADV组检测出A181T+N236T、A181V和A181T 等模式的ADV耐药变异,而联合治疗组中主要检测出M204V+L180M、M204V+L180M+L229V、M204I+L80I和M204V+L180M+V207I等LAM耐药变异模式.另外,在联合治疗组的3份血清中,20%的克隆上同时出现对LAM和恩替卡韦耐药的变异,分别为M204I+L80I+T184I(2/10)、M204V+L180M+T184S(2/10)和M204V+L180M+G173L+S202G(2/10).两组中各有1份未检测出已知耐药变异的血清,在它们的测序结果中发现所有克隆均出现1269L变异,且其中单用组中所有克隆均出现P109S变异.联合治疗组和单用ADV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分别为(3.86±0.85)log10拷贝/ml和(5.71±0.94)log10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7,P<0.01).结论 LAM耐药后ADV治疗病毒学应答欠佳的患者中,单用ADV治疗容易筛选出A181T+N236T和A181V/T等ADV耐药变异模式,而联合ADV治疗组仍以M204V+L180M、M204V+L180M+L229V、M204I+L80I和M204V+L180M+V207I等LAM耐药变异模式为主.联合治疗时由于LAM的持续使用可选择出恩替卡韦耐药变异模式T184I/S和S202G;对于部分患者,1269L和P109S变异可能影响ADV治疗应答.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观察甘草酸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模型组);糖尿病甘草酸干预组(甘草酸组)给予甘草酸(100 mg·kg·d-1)灌胃,每天1次.对比观察肾脏病变和肾小球TGF-β1表达.结果 肾质量/体质量比值,甘草酸组明显小于糖尿病组(P<0.05).免疫组化可见,60天时肾小球TGF-β1阳性面积比例,糖尿病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甘草酸组其比例,显著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Western blot可见,60天时肾脏TGF-β1水平,甘草酸组明显低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 甘草酸对糖尿病时的肾小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TGF-β1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0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c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存活者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因此积极有效的治疗HIE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郑州地区152例男子在妻子孕期的精液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精液分析是了解男子生育力最简单的一种手段。为评价郑州地区正常生育力男子的精液分析指标,我们对152例妻子怀孕期间的男子进行了精液分析。临床资料受检男子的妻子均在孕10周以前(经HCG试剂检测或B超检查证实)。受检者年龄均在25~36岁之间,平均28.6岁。职业以农民为主,共93例,占61.2%,工人37例,占24.3%,干部22例,占14.5%。受检者禁欲3~7天,采取手淫或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研制的振子精液引射器取精。将精液标本无遗地收集在干燥的玻璃瓶内立即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小血管病变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病人胃肠微小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和ets样基因-1(ELK-1)的磷酸化情况。结果糖尿病组胃肠道组织各层中微小血管内皮细胞磷酸化ERK1/2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胃肠道组织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微小血管内皮细胞中,磷酸化ELK-1阳性率分别为91.0%、91.7%、93.6%和65.3%,与非糖尿病组比较(分别为92.7%、91.3%、91.3%和0),除了浆膜层以外,其余各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组,胃肠道组织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微小血管中平滑肌细胞磷酸化ERK1/2阳性率与非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胃肠道组织各层微小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磷酸化ELK-1阳性率与非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内皮细胞中磷酸化ERK1/2与磷酸化ELK-1阳性率正相关(r=0.510,P=0.000);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磷酸化ERK1/2与磷酸化ELK-1表达显示正相关(r=0.386,P=0.000)。结论在糖尿病病人胃肠微小血管中存在ERK1/2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激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