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96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习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综述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进展及手术指征。慢性胰腺炎的手术方法各有其适应证,应根据个体化的原则针对不同患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2.
骶前出血的基础与临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行直肠切除术中,从骶椎前游离直肠后壁时,损伤骶前静脉丛或粗口径的骶椎椎体静脉,可引起严重的骶前出血,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患者死亡,因而为外科医生所普遍关注。现就近年来接触到的4个死亡病例,结合有关文献阐述造成骶前出血的各种基本原因,供临床医生借鉴。  相似文献   
83.
再谈胆石症诊治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它与胆管先天性异常、感染、损伤等疾病都有密切关系;胆石继发梗阻、感染是急性胰腺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中毒性休克、胆砂性血栓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并发症的病理基础;胆石慢性刺激所致的胆道粘膜慢性炎症又是胆道肿瘤的致病因素。本病的发病率在我国不断上升,急性发作后来院急诊者占我院急腹症中第一位,超过了急性阑尾炎。据瑞金医院报道,近二年胆石手术占普外科手术的37.1%~47.7%,因此提高对本病的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非胆管损伤性黄疸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05年6月2 150例单纯性胆囊切除术后非胆管损伤性黄疸2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20例中与胆道手术直接相关者11例,为术中胆囊结石落入胆总管、胆囊三角区大块结扎后炎性肿块压迫胆管、残留胆囊及胆囊管伴结石和术中大出血后输大量库血或体腔积血后溶血.与胆道手术非直接相关者9例,皆与肝细胞受损有关. 结论 掌握手术指征,规范手术操作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结石或残留部分胆囊及胆囊颈管者常需手术处理.与胆道手术非直接相关者,经积极支持及护肝治疗都能缓解.  相似文献   
85.
原发性脾脏肿瘤(附1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仁济医院1990年7月至1998年7月间原发性脾脏肿瘤16例,其中良性8例,恶性8例,全部行脾脏切除,3例附加胰腺体尾切除。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脾良性肿瘤预后良好,随访5例恶性淋巴瘤病例,3例分别于术后7个月,9个月和18个月死亡,死于肿瘤复发,1例生存8年健在,1例术后5个月仍在术中,结论:原发性脾脏肿瘤早期诊断很 重要,治疗选择及预后与病理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胰头癌、胆管远端癌时胰周血管受侵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恶性肿瘤和相邻血管组织 ,即肠系膜上动脉 (SMA)、肠系膜上静脉 (SMV)和门静脉 (PV)的关系 ,设计胰腺多普勒评分 (PDS)为 4个等级 :1分 ,2分 ,3分和 4分。检测 16例胰头癌和 2例胆管远端癌患者与CT比较。结果 显示PDS评分 1、2、3分者证实符合例数为 9例 (9/ 10例 ) ,PDS评分为4分者 ,证实符合例数为 8例 (8/ 8例 ) ,总的准确例数为 17例 (17/ 18例 )。CT的符合例数为 14例 (14/18例 ) ,与CT相比 ,彩色多普勒检测对胰头癌和远端胆管癌时胰周血管受侵的应用价值更高。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胰头癌和远端胆管癌时胰周血管受侵的检查方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7.
内皮素对阻塞性黄疸肾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内皮素与阻塞性黄疸肾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大鼠胆总管结扎后分为5天,10天、15天3组,同时建立相应的对照组,观察血和肾组织内皮素与肝肾功能的变化,并用原位杂交观察肾组织ET-1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胆管梗阻时间的延长,血和肾组织内皮素持续升高,与内生肌酐清除率,肾皮质血流量呈明显负相关,肾小球,肾小管,集合管,肾内小血管ET-1 mRNA的表达持续增加,排钠分数梗阻5天时升,15 时低于对照组,结论:内皮素是引起阻塞性黄疸肾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肾组织内ET水平升高是由于肾小管,集合管,肾内小血管ET-1mRNA表达升高的缘故,在阻黄早期ET可促进利尿排钠,后期则可抑制水钠排泄。  相似文献   
88.
1 临床资料  例 1,男性 ,5 5岁。皮肤、巩膜黄染进行性加重一月 ,伴有右上腹隐痛 ,既往有乙肝病史。总胆红素 5 48μmol/L ,直接胆红素 30 3μmol/L ,AKP830IU/L。HbsAg(+) ,抗Hbe(+) ,AFP>30 0 μg/L。B超、CT和MRCP均提示肝门占位 ,肝内外胆管扩张 ,有肝门胆管癌可能。积极术前准备 ,择期行手术治疗 ,术中见肝硬化严重 ,呈结节状 ,胆总管内可见 2cm× 1.5cm大暗红色组织。行癌栓清除 ,“T”管引流 ,病理示胆管癌栓 (肝癌细胞 ) ,术后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术后 1月黄疸消退 ,术后 3个月…  相似文献   
89.
毕Ⅱ式胃切除术后胆总管十二指肠残端吻合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改良后的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在胆肠吻合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行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与胆总管进行吻合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术后疗效的随访观察。结果:本组15例经8个月至14年(平均随访8年)的远期随访,无1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及胆道逆行感染。随访中3例因症状复发而再次手术,但术后证实无1例症状是由吻合口狭窄或逆行感染引起。结论:行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将排外的十二指肠与胆总管吻合,可克服胆肠返流、胆道逆行感染、吻合口慢性牵拉造成狭窄等缺点,具有手术安全性大、术后并发症少、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病情危重、且有多次上腹部手术史的病人。但产生盲端综合征的问题可能依旧存在,值得以后在吻合术式的选择中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0.
目的比较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后采用结肠前十二指肠空肠吻合(ADJ)与结肠后十二指肠空肠吻合(RDJ)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PPPD后ADJ和RDJ效果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4年4月。同时在Google搜索引擎进行检索,追查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根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后,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随机对照研究,共46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ADJ组和RDJ组的手术时间(MD=14.02,95%CI:-41.42-69.46,P=0.62)、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RR=1.09,95%CI:0.81-1.48,P=0.56)、胃排空延迟发生率(RR=0.63,95%CI:0.31-1.28,P=0.20)、胰瘘发生率(RR=1.13,95%CI:0.72-1.75,P=0.60)、腹腔脓肿发生率(RR=0.92,95%CI:0.54-1.58,P=0.77)及死亡率(RR=0.61,95%CI:0.24-1.60,P=0.3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PPD后施行ADJ和RDJ的效果并无明显差异,外科医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进行吻合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