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目的: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对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方法:将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6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降纤酶的首剂量为10U,第2、3次剂量为5U,在发病24h内开始治疗.对照组按同样方式给予安慰剂.评定的终点指标包括脑卒中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副作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发病3个月和1年时的病死率及脑卒中复发率.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降纤酶组治疗后血浆FIB水平明显下降(P<0.001),没有增加出血事件及其他副作用的发生.(2)治疗后14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3个月时Barthel指数评分及病死率,降纤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随访1年时,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卒中复发率对照组高于降纤酶组(P<0.05).结论:降纤酶是降解血浆FIB安全有效的药物.在本研究方案下,降纤酶未显示出优于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常用药物的临床疗效.其在适应证、治疗剂量、给药方法及用药时限等方面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2.
研究生综合科学素养养成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其综合科学素质的养成关乎于培养的成败,本文从培养研究生过程中知识的系统性和深人性,思维的创新性和前沿把握的效率和程度,实际操作动手能力,总结归纳现有数据和知识的能力等4个方面的具体方法进行思考,以期提高所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33.
黄芩苷抑制beta淀粉样蛋白诱导的海马COX-2蛋白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药单体黄芩苷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美满霉素(minocycline)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和炎症因子IL-1a表达的影响,探讨美满霉素对血管性痴呆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4、8、16周模型组,美满霉素治疗4、8、16周模型组.穿梭箱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认知行为学改变,ELISA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FAP,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ELISA法检测IL-1a.结果:美满霉素可以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的行为学症状,提高学习记忆力和反应能力.模型组和美满霉素治疗组NF-κB、GFAP与IL-1a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相似文献   
35.
构音障碍是指参与发生构音的器官出现功能紊乱,临床上表现为发音困难,言语清晰度下降,往往伴有流涎、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脑卒中是引起构音障碍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自2000年对16例脑卒中后留有严重的构音障碍的患者施行了康复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6例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47~77岁,平均65岁。脑出血2例,脑梗死14例,病程(末次脑卒中至开始训练的时间)15d~16个月,平均2.4个月,第1次发病2例,第2次发病14例。头CT或MRI显示一侧…  相似文献   
36.
脑损害引起的语言能力丧失或受损称为失语症。失语症所产生的语言交流障碍,影响患者与他人进行人际交流。脑卒中患者有70%~75%出现语言障碍。失语症有很多类型,Broca失语是其中一种类型。对Broca失语患者采用了复述、命名、构音、理解综合训练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7.
背景通心络具有益气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取得较好疗效,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可以客观、灵敏地为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目的应用SPECT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设计病例分析.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2-03/2003-07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40~78岁,病程3 h~3 d.方法将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通心络组11例及对照组11例.对照组服用丹参片,4片/次,3次/d;通心络组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d.二组均服用15 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SPECT ROI技术测定其病变及健侧镜像ROI区域内的平均放射性计数,以了解其局部脑血流量变化,每个患者在治疗前后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其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OI区域内的平均放射性计数.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PECT核素显像.结果22例脑梗死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治疗后通心络组明显高于对照组[(49.182±5.344 5),(28.364±4.610 3)分,P<0.001].②ROI区域内平均放射性计数治疗前对照组,治疗组患侧皆有不同程度局部脑血流减低;治疗15 d后,服用通心络后原脑血流减低区有改善(66.536±18.676,39.518±11.853,P<0.05).③SPECT核素显像通心络服用后血流灌注改善明显,而对照组不明显.结论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功能改善有肯定作用,随着脑血流功能改善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改善,说明其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38.
背景:淀粉样β蛋白(amyloidbetaprotein,AB)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t-disease,AD)老年斑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它在脑内的沉积被认为是AD发病机制的关键步骤,动物试验提示Aβ也参与了血管性痴呆(vasclllal-dementia,VD)的发病过程。但在临床试验中Aβ含量变化是否与VD的发病有关还不清楚。目的:测定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和VD患者血浆Aβ的含量,探讨其在V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核医学科。对象:2001—09/2002—1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急性期患者92例(脑卒中组),脑出血28例,脑梗死64例;病灶在右侧大脑半球的30例,在左侧大脑半球的29例,另33例左右半球均有病灶或病灶在脑干、小脑;病情轻者71例,病情较重者9例,病情重者12例。同期门诊或住院血管性痴呆患者62例(血管性痴呆组)。正常对照组来自重庆市主城区健康志愿者45例。方法:采用平衡饱和竞争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VD患者血浆中Aβ的浓度,比较各组有无显著性差异,分析不同病因、病变部位、病情严重程度对Aβ的含量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者血浆中Aβ的含量。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不同病因、病变部位、病情严重程度的各组患者Aβ的含量。结果:脑卒中患者血浆中Aβ含量为(1.65&;#177;0.15)μg/L,血管性痴呆组为(1.04&;#177;0.13)μg/L,正常对照组为(4.12&;#177;0.11)μg/L,脑卒中组血浆中AB明显低于正常组(P&;lt;0.05),血管性痴呆组明显低于脑卒中组和正常对照组(P&;lt;0.05)。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血浆中Aβ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病变部位患者Aβ的含量无明显差异,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Aβ在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的定量感觉检查(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QST)特点,分析定量感觉的异常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关系,探讨能否把QST异常作为判断内科保守治疗的预后和选择手术等其他治疗方法的指标之一。方法选择20例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发作的患者,分别测定患者左右两侧小腿外侧和足背外缘的皮区的温度觉和外踝的振动觉,并同时测定患侧的胫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和H反射,按QST异常的范围和损伤类型、数量的多少将患者分成3组,分析每组内科保守治疗预后的差异。结果坐骨神经痛患者患侧和健侧足背外缘、小腿外侧缘的冷觉、热觉和热痛觉阈值与正常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侧足背外缘热觉、小腿外缘冷痛觉阈值较健侧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QST异常的部位、损伤的类型越多,内科保守治疗效果越差。结论QST异常可作为判断内科保守治疗预后及选择手术等其他治疗方法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4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运动症状为主要表现,但同时合并许多非运动症状。研究发现约30%~60%的PD患者合并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RBD不仅影响PD患者的睡眠品质,同时还易造成其自身及床伴受伤,增加认知受损的风险。但PD合并RBD(PDR)的机制却不清楚。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正在寻求建立神经影像学标志物来检测PDR中大脑的变化,有望为该病早期诊断、疾病监测及明确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