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6篇
  1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2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9 毫秒
51.
 【摘要】 目的 分析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发生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造血功能紊乱的发病机制,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特殊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行allo-HSCT后发生PRC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停用环孢素A(CsA)、加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治疗该患者后血型转化,造血恢复。结论 ABO血型不合allo-HSCT易出现红系造血延迟及PRCA,应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2.
 【摘要】 目的 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肝损害的发生率、发生原因、诊断方法与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2010年接受allo-HSCT的83例良、恶性血液病患者中Ⅱ~Ⅳ级肝损害的发生率、各种病因的构成比、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方法,分析移植后不同时期肝损害病因的差异、治疗方法、疗效。结果 83例allo-HSCT患者中,发生Ⅱ~Ⅳ级肝损害45例(54.2 %)。按肝损害致病病因分类,预处理化疗所致7例,环孢素所致9例,肝静脉闭塞病(HVOD)所致2例,肝脏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所致24例,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所致2例,多器官衰竭所致1例。发生于移植后1个月内者20例(44.4 %),以药物性肝损害为主,1个月~100 d者13例(28.9 %),101 d~1年者12例(26.7 %),均以肝脏GVHD为主。经减停肝损害药物、抗排异、保肝等治疗后,27例治愈,10例好转,2例未愈,6例死于原发病复发或移植相关并发症。结论 肝损害是allo-HSCT后常见的并发症,药物及肝脏GVHD是其最主要的致病原因,肝损害与其发生时间的相关性可作为肝损害病因学诊断的参考依据。根据肝损害的病因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中风急性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中风病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基础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施护,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果: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在中风病急性期康复中的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干扰素、亚砷酸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原发T315I突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效果.方法 应用干扰素、亚砷酸联合TKI(伊马替尼)治疗1例原发T315I突变的CML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CML加速期患者应用亚砷酸联合伊马替尼治疗1周后达完全血液学缓解;更换为干扰素联合尼洛替尼治疗6个月后,达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T315I突变消失.结论 干扰素、亚砷酸联合TKI可作为原发T315I突变CML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调查青岛地区2010年豚草花粉含量、分布及飘散规律,并与1985年调查进行对比分析,为豚草花粉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 Durham 重力沉降法,于2010年3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进行逐日花粉空气曝片,并结合野外调查法,查明豚草的分布情况.结果 2010年豚草花粉含量为 175粒,占全年花粉总量的4.36%,比1985年下降了76.67%.结论 经过25年的综合治理,豚草花粉的分布和含量明显下降,但它仍是青岛地区秋季主要致敏花粉,是引起花粉症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56.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五指柑水煎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别。方法:采用ZORBAX SB-C18高效液相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和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检测器为串联四极杆质谱,ESI负离子模式扫描分析。结果:根据负离子模式下获得的各色谱峰的质谱数据,共检测到19个主要的化学成分,其中9个通过与文献对照或根据质谱裂解规律得到了确认,并且通过对照品得到确证。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有效的用于五指柑药材的化学成分鉴定。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分析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点,总结LCH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5例经病理证实的LC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25例患者中男18例,女7例;中位年龄17岁。单发病灶17例,其中颅骨11例,多发病灶6例。首发症状多为疼痛和局部肿块,全身症状少见。主要症状多为局部疼痛,影像学表现为溶骨性改变,12例伴周围软组织肿胀。病理表现为分化好的组织细胞增生及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CD1a、S100、Vimentin、CD68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率高。单发病例采用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疗或化疗。多发病例以化疗为主,辅以放疗。仅累及骨的患者疗效满意,累及其他脏器的2例患者死亡。结论 骨LCH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以单发病灶为多,颅骨侵犯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疼痛和肿块,病理活组织检查是确诊的首选方法,治疗宜采用综合疗法。预后与骨病损范围和病理类型以及其他脏器受累情况,大部分病例预后好。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2011年2月-2012年7月采用关节冲洗术同时口服健脾通络方治疗的髋骨性关节炎患者23例(25髋),K-L放射线分级法I级2髋,II级8髋,III级11髋,IV级4髋。收集治疗前后X线和临床材料,以Harris评分标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疗效评价标准,设治疗后三个月及一年两个随访点,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Harris评分62.53±14.697,治疗后三个月及一年随访的Harris评分分别为78.50±15.490和75.83±17.527,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治疗前VAS评分5.67±1.258,治疗后三个月及一年随访的VAS评分分别为3.34±1.247和3.77±1.747,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三个月随访优良率78%,有效率100%;一年随访优良率74%,有效率83%。结论:关节冲洗术配合健脾通络方治疗髋骨性关节炎疗效肯定。熟悉髋关节解剖结构、选择适当的入路是完成髋关节冲洗术操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9.
目的:对一个中国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及肾细胞癌(hereditary leiomyomatosis and renal cell carcinoma,HLRCC)综合征家系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进行变异筛选,发现 FH基因可疑变异后应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变异位点验...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一氧化氮(NO)释放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LPS激活RAW264.7细胞株,与不同浓度组乌司他丁(100~10000U/ml)共同孵育,Griess试剂法测定NO释放量;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iNOS mRNA的表达。结果 高浓度的乌司他丁(1000~10000U/ml)能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的表达(P<0.05),下调iNOS mRNA含量(P<0.05);低浓度乌司他丁(100U/ml)对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iNOS mRNA表达与LPS单独处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浓度乌司他丁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NO释放和iNOS mRNA表达,这种抑制与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