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51.
目的观察初诊和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SDF1表达情况。方法分离培养5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A组)、5例完全缓解急性白血病患者(B组)、5例正常人或无重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C组)骨髓基质细胞,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SDF1含量。结果A、B、C三组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中SDF1含量分别为2941±374、2891±305、1583±157pg/ml,A、B两组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分泌SDF1增多,完全缓解后仍存在持续异常。  相似文献   
52.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很多,通常分为生成障碍和破坏过多两大类。后者多数是通过免疫机制引起的,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此类型尤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常见。自1975年Rose提出定量测定血小板  相似文献   
53.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及文献报道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糖尿病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糖尿病发病机制多样,处理措施各异.结论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病基础,有利于对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54.
用自身对比法分析观察血液病46例,FLI30例次治疗前后血象及临床疗效。化疗组FLI后两周WBC及BPC上升20%以上者分别为75%及70.3%;与自身单纯化疗相比相差非常显著(P<0.001);但Ret改变不明显。升血药组中急性粒缺疗效显著迅速,纯红再障一例经自身FLI后缓解两年未复发。AMF一例FLI17次仅有短暂血象改善,后加用维生D_3治疗后缓解15个月。慢性再障,难治性贫血及ITP疗效不显著不持久。FLI的细胞数量与疗效无明显相关、供受者ABO血型不同的FLI无不良反应。FLI疗效机制中体液因素比细胞因素似更重要。  相似文献   
55.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临床上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亚型,占NHL的30%左右,其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和临床预后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异质性,容易骨髓侵犯.根据WHO分类,其按组织学形态改变分为四种变异型:中心母细胞型、免疫母细胞型、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型及间变型[1].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型和间变型两种形态变异同时发生,十分少见.现报道1例少见的富于T细胞间变型DLBCL,对其临床实验室特征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研究细胞毒药物对体外残留白血病模型中HL 6 0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 :采用Dexter型骨髓培养体系形成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层 ,接种HL 6 0细胞共培养 ,用去甲氧基柔红霉素 (IDA)处理后 ,动态观察HL 6 0细胞的活性变化。结果 :随着IDA剂量的增加及培养时间的延长 ,HL 6 0细胞活力逐渐减弱 ,去甲氧基柔红霉素 (IDA)与骨髓基质细胞层或单纯的培养基体外孵育对HL 6 0细胞杀伤能力减弱。结论 :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有助于HL 6 0细胞逃避化疗药物杀伤 ,对残留白血病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7.
本文报道一例急性骨髓纤维化(AMF),男、52岁,严重贫血(Hb19g/L)经多种升血药物、胎肝细胞悬液输注等治疗20个月无明显好转;靠输血维持生命。经肌注维生素D_3(VD_3)后两个月病情显著缓解,不需输血,Hb稳步升至93g/L出院。随访9个月生活自理,Hb114g/L,髓象及骨髓活检均明显好转,无副反应。VD_3治疗AMF是一新进展,此病人是国内取得临床成功的首例。据文献证明VD_3在体内羟化为1,25(OH)_2D_3活性物质能抑制异常巨核细胞增生,减少促进MF的PDGF,并诱导髓细胞向单核细胞、臣噬细胞和粒细胞方向成熟,释放胶原酶促进胶原裂解,因而MF改善。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CSF)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thrombopoietin,rhTPO)促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功能重建的作用.方法 选取1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其中同胞间全相合移植6例,非血缘全相合移植7例,半相合移植2例,于移植后 1d予以rhG-CSF(300μg/d)和rhTPO(15 000u/d)治疗,观察患者造血重建的时间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于移植 15d( 8~ 20d)N>0.5×109/L,移植 19d( 11~ 23d)PLT>30×109/L,提示造血功能重建.移植 30d复查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检测,均提示重建造血为供者造血.随访至今,所有患者造血稳定重建.15例患者中10例出现感染、发热;15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皮下出血,多表现为皮肤淤点淤斑,2例患者出现鼻出血;3例患者在造血重建前夕出现全身骨痛.3例出现Ⅱ度以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2例患者出现轻度的慢性GVHD.结论 rhG-CSF联合rhTPO促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疗效肯定,减少移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层流病房住院日,减少血小板、红细胞等血液制品的输入量,降低移植费用.  相似文献   
59.
张曦  陈幸华  司英健  刘耀  高蕾  高力  张诚  彭贤贵  王庆余 《重庆医学》2007,36(17):1704-1706
目的 观察人脐血源基质细胞 (hUCBSCs)移植对裸鼠造血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 6.5Gy辐照裸鼠后,分别从尾静脉输入1×105个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及生理盐水,分别于移植 1、 3、 5、 7、 10、 14、 21d观察裸鼠血象、骨髓象以及不同时相点CFU-F、CFU-GM、BFU-E、CFU-Meg动态变化.结果 HUCBSCs移植组裸鼠在血象、骨髓象恢复时间、不同时相点骨髓CFU-F、CFU-GM、BFU-E、CFU-Meg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UCBSCs移植具有促进裸鼠造血损伤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上connexin43蛋白的表达以及GJIC功能.方法 体外培养正常及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采用激光共聚焦扫瞄显微镜观察二者Cx43表达的变化;采用荧光漂白恢复技术比较二者之间GJIC功能的差异.结果 正常及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上Cx43表达的像素密度分别为(81.04±8.84)%和(34.10±17.9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间通讯功能较正常骨髓基质细胞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