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通过收集正常人生活节奏和脑诱发电位资料,探讨紧张的生活节奏对正常人大脑高级功能的影响。方法评定183名正常人生活紧张程度,据此分为三组:不紧张组99例、较紧张组72例、很紧张组12例,检测其听觉诱发电位(AEP)、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关联性负变(CNV)等脑诱发电位指标。结果与生活不紧张、较紧张组相比,生活很紧张组的P3b潜伏期显著缩短;与不紧张组相比,生活很紧张组CNV时程(A-C)显著缩短。生活紧张程度与CNV期待波时程A-C、AEP-N1波幅呈负相关。结论长期生活节奏紧张导致了正常人脑电生理的一些改变,并可能是某些负性情绪和大脑高级功能受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及探讨抑郁症经治疗前后的P300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99例首次发病的抑郁症患者作为病例组,及100例相匹配的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12周,24周进行认知电位检测.t检验分析组间各指标的差异,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300指标纵向变化.结果 ①治疗前病例组N2、P3、P2-N2潜伏期较正常对照延长(P<0.01);N2-P3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P<0.01);病例组N2、P3、N2-P3波幅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P2-N2波幅较对照组增大(P<0.01).②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治疗期间病例组N2、P3、P2-N2潜伏期有下降的趋势,N2-P3潜伏期及P3、N2-P3波幅有上升趋势,但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配对t检验:治疗2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P3、N2-P3波幅增高(P<0.01).治疗24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300潜伏期或波幅等各指标均数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经抗抑郁急性期治疗后P300波幅及潜伏期等指标趋向于部分正常,而长期治疗后的变化规律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与生活事件交互作用对于抑郁障碍自杀未遂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伴自杀未遂行为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和无自杀未遂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各80例,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生活事件量表,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BDNF基因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应用MDR软件包分析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果①与重性抑郁障碍无自杀未遂组相比,重性抑郁障碍自杀未遂组rs6265 AA基因型频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80,P=0.025);自杀未遂组A等位基因频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81,P=0.043)。②MDR结果显示,BDNF rs6265基因多态性与负性生活事件存在交互作用模型,该模型的检验样本误差较小(0.4686),交叉验证一致性为10/10,符号检验P0.001。结论 BDNF rs6265基因多态性与负性生活事件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该交互作用与重性抑郁障碍自杀未遂行为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目前,关于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基因T182C多态性与人格关联性的报道较少见,仅有的研究多以健康人群为对象。探讨汉族人群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T182C基因多态性与人格特征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04-04/2005-04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门诊就诊的汉族重性抑郁患者100例和同期本院汉族健康体检者100名。本次调查于2005-05完成。人格评定采用Eysency编制,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计算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3个个性维度的标准分,并以50分为界,将各维度分为两个等级:非精神病倾向型(精神质<50),精神病倾向型(精神质≥50);内倾型(内外向<50),外倾型(内外向≥50);非神经质倾向型(神经质<50),神经质倾向型(神经质≥50)。取肘静脉血5mL,不加抗凝剂,弃血清,血凝块常规酚氯仿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分析。PCR产物应用焦磷酸测序PSQ96MA测序仪进行SNP检测,用质谱法进行及等位基因频率分析。检测T,C两种等位基因。结果:纳入的100例重性抑郁患者和100名健康体检者均进入结果分析。男性健康人群检测结果:在精神质维度,C,T等位基因均数分别为46.32±8.17和42.42±7.77,二者比较,差异明显(t=-2.094,P=0.039);C等位基因频率在精神病倾向型人格中为45.5%,明显高于非精神病倾向型人格(22.7%,χ2=4.190,P=0.041);男性重性抑郁患者检测结果:不同等位基因艾森克人格问卷各维度均数及频数分布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女性检测结果: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重性抑郁人群,不同等位基因间艾森克人格问卷各维度均数比较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各维度分级后的频数分布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基因T182C多态性的C等位基因可能是健康男性精神病倾向型人格和重性抑郁男性神经质倾向型人格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病人病耻感与正念水平的相关性,为开展临床心理干预提供思路。[方法]2017年1月—2018年8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Link病耻感系列量表和五因素心智觉知度量表对山西省某综合医院精神卫生科160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病人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得分为(2.61±0.43)分,病耻感应对量表得分为(2.82±0.47)分,病耻感情感体验量表得分为(2.75±0.60)分,均高于该量表均值(P0.05);正念水平与病耻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得分(r=-0.515)、病耻感应对量表得分(r=-0.686)、病耻感情感体验量表得分(r=-0.592)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正念水平和病程是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病人病耻感重要的预测变量。[结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病人病耻感较高,提高病人的正念水平有助于降低其病耻感体验。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既往睡眠状态与临床症状、脑诱发电位的关系。方法收集20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92名健康者既往睡眠时间与脑诱发电位资料,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精神分裂症组与健康对照组的既往睡眠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神分裂症患者当中,与睡眠>8h/d相比,睡眠<5h/d组的PANSS总分、一般症状分、注意障碍分、意志障碍分、主动回避社交分显著升高;与睡眠5~8h/d相比,睡眠<5h/d组AEP-P2b潜伏期显著缩短。精神分裂症患者既往睡眠时间与PANSS总分、一般症状分、抽象思维障碍分呈负相关;精神分裂症患者既往睡眠时间与脑诱发电位指标间未发现相关性。结论既往睡眠不足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注意障碍、意志障碍、主动回避社会有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脑功能损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7.
目的:对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86例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与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对患者平均分组,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常规护理干预,同时联合给予观察组患者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是提升精神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的有效途径,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心理干预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7月山西大医院门诊收治的9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实验组(48例),对照组予以心理干预治疗,实验组予以针灸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效果和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1周、2周、4周后的HAMA评分中躯体因子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组间展开比较,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9.6%,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结论针灸联合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在控制社会心理因素条件下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ET)T182C基因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MD)的关系.方法 选取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152例,检测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T182C基因多态性,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有关社会心理因素的评定.采用logistic回归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控制社会心理因素前:以TT为参照,CC基因型(OR=2.23),差异无显著性(P=0.07).在控制社会心理因素后:以TT为参照,CC基因型(OR=6.23),差异有显著性(P=0.02);以TC为参照,CC基因型(OR=5.33),差异有显著性(P=0.03).结论 社会心理因素影响T182C基因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MD)的关联性.CC基因型可能是罹患重型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其患病危险是TT基因型的6.23倍,是TC基因型的5.33倍.  相似文献   
30.
根据菌株耐药试验的分析、汇总的结果,拟定主要致病菌的治疗首选、次选和暂停使用的抗生素,为医院有 分批分期地交替选用抗生素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防止因大量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耐廷民的二重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兼论了做好菌株信息反馈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一步说明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