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背景:人胚胎干细胞传代培养的关键是抑制其自发分化、保证细胞的全能性。以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或人包皮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尽管能够维持胚胎干细胞的未分化状态,但存在细胞克隆不饱满、平铺情况明显等问题。 目的:制备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与人包皮成纤维细胞的混合饲养层,观察人胚胎干细胞在其上面的生长状态。 设计:多样本观察比较。 单位: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材料:实验于2006—04/2007—07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完成。包皮来自于行包皮环切的儿童,由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提供,儿童家属对治疗及实验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人胚胎干细胞系HN—1由本实验室从人类囊胚中分离培养并鉴定。清洁级孕12.6-14.5d的胎鼠11只,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 方法:胎鼠麻醉后去除头、四肢和内脏,按常规胰蛋白酶反复消化法获得细胞悬液进行接种培养,待生长汇合后冻存部分原代细胞,用丝裂霉素c处理2.0—3.0h后,按1 × 10^8 L^-1密度接种于明胶包被的中心皿内,UPd,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人包皮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饲养层制备同上。上述两种成纤维细胞分别计数后,按1:0,3:1,1:1,1:3,0:1比例混合,然后以1 × 10^8 L^-1密度接种于明胶包被的中心皿内,即混合饲养层。观察体外传代培养的人胚胎干细胞在3种不同饲养层上的生长状态,并对生长在混合饲养层上的人胚胎干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检测、OCT-4表达免疫组化检测、OCT-4及端粒酶mRNA表达RT-PCR检测。撤除饲养层,观察人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饲养层上人胚胎干细胞的生长状态比较。②人胚胎干细胞在不同比例混合饲养层上的生长?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隆起型糜烂性胃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6例南方某部队军人隆起型糜烂性胃炎为研究对象,随机法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应用西药联合中成药(胃特安片)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胃镜表现改善程度、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幽门螺杆菌( Hp)根除率。结果临床总的疗效:治疗组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73.2%),两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胃镜疗效:治疗组有效率88.9%(40/45)显著高于对照组70.7%(29/41),两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病理疗效:治疗组胃黏膜活动性炎症、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等病理征象改善较明显;治疗组有效率83.8%(31/37)显著高于对照组61.3%(19/31),两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 Hp根除率:治疗组(80.6%)与对照组(75.0%)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药联合胃特安片治疗隆起型糜烂性胃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不同传代方法对人胚胎干细胞生长和分化情况的影响。方法用1mg/mlⅣ型胶原酶和机械切割两种不同的方法传代人胚胎干细胞,比较这两种方法传代的人胚胎干细胞克隆生长和分化情况。结果 1.机械切割法传代的人胚胎干细胞克隆较传统酶消化法生长快速且不易分化。2.传代后的人胚胎干细胞仍然维持胚胎干细胞的特有形态:表达胚胎干细胞表面标记,具有正常核型和多潜能分化能力(在体外形成拟胚体在体内形成畸胎瘤)。结论采用机械切割法传代人胚胎干细胞更利于细胞的培养扩增,且传代后细胞在继续培养中仍可保持干细胞的所有特性。  相似文献   
34.
阻断mTOR表达对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RNA干扰(RNAi)特异性阻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表达对结肠癌LoVo细胞体内外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实验分3组:正常培养组:未转染的正常培养LoVo细胞;阳性实验组:转染mTOR-RNA干扰质粒的LoVo细胞;阴性对照组:转染空载体质粒的LoVo细胞。MTT法检测LoVo细胞体外生长曲线;平板克隆形成试验分析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结果阳性实验组细胞生长速度较正常对照组减慢。正常培养组、阳性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6.8±4.9)%、(11.8±2.1)%和(21.3±4.7)%;与正常培养组比较,阳性实验组细胞克隆形成率显著减少(P<0.01)。与正常培养组相比,阳性实验组G1期细胞数增加8.6%,S期的细胞数减少8.0%,细胞凋亡率增加7.0%(均P<0.01)。正常培养组、阳性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细胞内ATP含量分别为(2.47±0.20)nmol/106 、(1.62±0.18)nmol/106和(2.37±0.21)nmol/106;阳性实验组ATP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培养组(P<0.01)。结论特异性阻断mTOR基因表达可通过遏制能量代谢和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5.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20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20例腹泻型IBS患者均给与心理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者口服洛哌丁胺1~2次,2mg/次,症状复发时重复上述给药方法。结果心理学治疗能使多数患者症状减轻,单用心理学治疗有效率15.8%(19/120),其他患者口服洛哌丁胺治疗,有效率100%;洛哌丁胺不良反应为便秘,发生率8.1%(9/111)。结论腹泻型IBS多有明确的发作诱因,治疗上应重视心理学治疗,洛哌丁胺按需给药疗效满意,可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hMLH1和hMSH2基因在大肠腺瘤及其癌变中的作用,及其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63例大肠腺瘤、20例腺瘤癌变和20例大肠癌组织hMLH1和hMSH2表达;同时采用TUNEL法检测其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大肠腺瘤、腺瘤癌变和大肠癌组织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的表达率逐渐降低,与正常大肠相比相差显著,随腺瘤不典型增生程度增加其阳性率逐渐降低;大肠腺瘤、腺瘤癌变和大肠癌中hMLH1表达缺失者细胞凋亡指数较显著高于其阳性者,且大肠腺瘤不典型增生Ⅰ、Ⅱ、Ⅲ级hMLH1-与hMLH1+组存在差异显著;而hMSH2-与hMSH2-间AI仅大肠腺瘤组有显著性差异,不典型增生Ⅰ、Ⅱ级组hMSH2-与hMSH2+间AI差异显著,而不典型增生Ⅲ级组hMSH2蛋白的表达阴性与阳性间AI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或功能缺失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可能系大肠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且可能与大肠肿瘤细胞凋亡活性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研究人卵裂期胚胎玻璃化冻融体外培养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中心进行的解冻胚胎数不超过3枚,解冻胚胎全部存活并全部移植的274例患者分为当日移植组(A组)和次日移植组(B组),比较组间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结果胚胎龄为第2天(D2)的共163个周期,其中A组130个周期,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分别为:23.08%、11.71%和6.67%,B组33个周期,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分别为:27.27%、11.84%和11.11%;胚胎龄为第3天(D3)的共111个周期,其中A组94个周期,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分别为:36.17%、19.35%和8.82%,B组17个周期,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分别为:35.29%、20.45%和16.67%。D2和D3胚胎当日移植组和次日移植组之间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延长体外培养时间不显著影响玻璃化冻融卵裂期胚胎的发育潜能,可根据需要灵活安排玻璃化冷冻胚胎的解冻时间。  相似文献   
39.
成功地分离培养人类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细胞)并对其进行诱导分化是当今生命科学的重要进展.目前,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黄元华、彭秋平及其科研小组已成功分离出一株胚胎干细胞细胞株,迄今为止已传到20代.  相似文献   
40.
以性早熟为临床表现的鞍上蛛网膜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平  王莹  彭秋平 《医学争鸣》2007,28(22):2111-2111
0 引言 以性早熟为临床表现的鞍上蛛网膜囊肿是一种罕见的颅内占位,2005-08我们收治了1例,通过复习文献资料,对鞍上蛛网膜囊肿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诊断、病理、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