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60篇
药学   33篇
  1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原发性阴道癌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1%~2%,阴道恶性肿瘤的10%;癌灶严格局限于阴道,无宫颈癌、外阴癌的临床或组织学证据,或5年内无宫颈癌、外阴癌病史。阴道恶性肿瘤80%为转移癌,可来自宫颈、外阴或其他部位的肿瘤,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滋养细胞肿瘤、卵巢癌、淋巴瘤等。如阴道肿瘤蔓延到宫颈外口,应归类为宫颈癌。既往阴道癌常见于老年、绝经后女性,由于近年来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增多,年轻阴道癌患者日益增多,尤其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高发地区。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有氧运动对习惯久坐大学生微循环功能的影响,为指导大学生科学体育干预性行为提供参考。  方法  招募湖北民族大学在校生69名,分成运动A组、运动B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人(男生12名,女生11名)。运动组进行12周有氧运动干预,其中A组每周运动1~2次,B组每周运动≥3次,对照组不进行任何系统性的体育运动。分别在试验前、试验后对3组受试者微血管反应、经皮氧分压(TcpO2)、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及内皮素-1(ET-1)进行测试。  结果  试验后,微血管反应性呈现出组别和时间交互作用(P=0.00),其中运动B组大于对照组及运动A组(P<0.01),运动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皮氧分压不具有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P=0.53);NO(F=6.32),NOS(F=7.91)具有组别和时间交互作用,其中运动B组大于对照组及运动A组(P<0.01),运动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有氧运动影响身体微血管反应及内源性NO水平,持续12周、每周≥3次的有氧运动能通过促进内源性NO的生成提高久坐大学生微血管反应性,但每周1~2次的有氧运动对微血管反应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3.
树突状细胞(DC)与T细胞同为多发性硬化(MS)的主要责任细胞。DC与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并可促进或抑制髓鞘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DC亚群是自身免疫反应结局的重要决定因素,但其组织特异性也可能与DC亚群的功能有关。因此,该文综述了近10年来的最新文献,深入了解DC亚群的表型、功能及其在多发性硬化症及其动物模型中的作用,有助于基于DC亚群设计免疫干预方案来治疗MS。  相似文献   
84.
为探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 中周围神经浸润CD4( + ) T细胞的凋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动态检测不同发病阶段EAN 大鼠坐骨神经浸润CD4( + ) T 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及断裂的DNA 片段。结果发现具有凋亡形态学特征的浸润CD4( + ) T 细胞于免疫后第18 d 出现,在第22 d 达高峰后下降,第30 d 基本消失。原位末端标记法证实凋亡CD4( + ) T 细胞中存在断裂的DNA 片段。提示CD4( + ) T细胞凋亡是EAN 浸润CD4( + ) T细胞的重要清除机制  相似文献   
85.
86.
“内气”能在人体内沿一定的路径(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等)出现感传,它是修炼气功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基础。可是,有些练功者在练功的理论和方法上,不去深刻探求内气产生的源头在哪里,而是用后天的识神妄念去强化“劳宫”等气门,以求早日获得内气外发的功能,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其实,不要看到银白色的月光洒满大地,就主观臆想地认为,月亮自己能发光。不能只看事物的表面现象,要抓住事物的内在本质。例如两手劳宫穴,是人体内气外发的常用部位,但是,内气并不产生于此处,它只是内气出入的大门而已。那么人体内气到底产生于何处?我根据中医气…  相似文献   
87.
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小细胞癌(SCC)也称神经内分泌癌(NEC),自1981年Gramer等[1]首次报道以来,目前国内外文献报告不足250例Trias等[2]的研究表明SCC的发病率约占原发性膀胱肿瘤的0.48~1%,常伴有移性上皮增生或移行上皮癌、腺癌、鳞癌,活检易漏诊或误诊[3].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 探讨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末端狭窄的预后.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月,64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造影发现胆总管末端狭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未做任何处理拔管30例.延长带管时间到6个月,复查T管造影后再拔管14例.7例夹闭T管有症状,其中3例逐渐延长夹管时间J后再拔管;另4例一直未能夹管,第一次术后3个月再次手术.行气囊扩张置管支撑半年后拔管13例.结果 能够夹闭T管的47例中,41例(87.23%)在2~6年的随访期内没有出现胆道梗阻症状.6例出现胆道梗阻症状,占12.77%.气囊扩张后支撑半年的13例中,7例出现胆道梗阻症状,占53.85%.结论 胆总管探查术后,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末端狭窄;如果能夹闭T管,最妥当的临床处理是可以不做任何处理拔管,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