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彭劼  张琪  郭亚兵  侯金林 《广东医学》2008,29(7):1090-1091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水平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87例住院治疗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研究空腹血糖水平对疾病预后的影响。结果387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中,血糖低于2.8mmol/L者59例(15.2%),血糖在2.8~3.9mmol/L者138例(35.7%),血糖在3.9~6.1mmol/L者190例(49.1%)。不同空腹血糖组间的男女构成比、平均年龄差异均无显著;重型肝炎临床分期即早、中、晚期与空腹血糖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分期越晚,低血糖发生率越高(P<0.01);空腹血糖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空腹血糖水平越低,平均总胆红素峰值越高,平均凝血酶原活动度谷值越低,临床好转率亦越低(均P<0.01)。结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常易发生低血糖,其空腹血糖水平与临床分期、疾病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2.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及免疫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CHB)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目前我国有现症CHB患者约 2千万人 ,每年有 2 3 7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相关的疾病 ,其中有 15 6万人死于肝癌。因此 ,加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目前 ,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阻止病程进展最为有效的方法 ,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是α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其中 ,核苷类似物中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的是拉米夫定 ,即将应用于临床并有较好前景的是阿德福韦。免疫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的另一种清除病毒的治疗方法 ,临床应用的主要是…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20/21bp缺失(nt1748/1747-nt1767)的核心启动子(CP)的活性及CP部分缺失对X蛋白转式激活作用的影响。方法:将HBV CPnt601-1860区段克隆到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CAT3-Basic)上,构建重组pCAT3质粒(20d-pCAT3、21d-pCAT3、wt-pCAT3)转染HepG2细胞以检测CP活性。将wt-pCAT3与野毒株型或CP 20/21bp部分缺失的含1.2拷贝HBV全基因重组质粒(P3.8I、20d-P3.8I、21d-P3.8I)共转染HepG2细胞以检测X蛋白的转式激活作用。ELISA方法检测CAT表达量。结果:PCR扩增和双酶切初步筛选的克隆株,经测序最终鉴定重组质粒克隆成功。重组pCAT3质粒转染HepG2细胞表明,CP缺失的重组表达载体(20d-pCAT3、21d-pCAT3)较野毒株型CP的重组表达载体(wt-pCAT3)产生的CAT量明显下降,均仅为后者的14.2%;共转染试验表明, wt-pCAT3可被P3.8I产生的完整X蛋白转式激活,而分别不能或仅能较弱地被共转染的20d-P3.8I、21d-P3.8I 产生的截短的X蛋白所改变。结论:HBV 20/21bp缺失的CP活性较野毒株型CP活性显著下降;CP20/21bp缺失株的X蛋白难以发挥转式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34.
IL-2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调控病毒感染过程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是于2000年发现的属于IL-2细胞因子家族的新成员,且同该家族其它成员共用一个受体亚单位γc,它主要由活化的CD4+T细胞分泌产生,因其受体表达于多种免疫细胞(B细胞、T细胞、NK细胞),因此可以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1]。IL-21有自身的生物学特点,能够介导多种生物学效应,参与了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  相似文献   
35.
三氧(臭氧,O3)是由3个氧原子组成的,在空气中不稳定,常温常压下约45 min转化成氧气;具强氧化作用,能杀灭多种微生物;在工业、公共卫生、日常生活中广为应用。医用三氧是指臭氧在医学中的治疗应用,它要求三氧浓度必须是能够精确调控的。医用三氧是用医用纯氧通过三氧发生器产生的三氧与医用氧气的混合气体。医用三氧对我们来说还比较陌生。以下就医用三氧的基础研究及其在肝病等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与初步实践作一回顾。1医用三氧发展历史[1]1915年Wolff A用三氧局部应用治疗严重感染伤口;1932年外科医生Erwin Payr通过他的牙科医生Fisch EA…  相似文献   
36.
本项目选择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对其采用质粒与外膜蛋白图谱分型。此两种方法可在分子水平上鉴定细菌的内在同源联系,可为查明医院内细菌感染的感染源与感染途径提供直接、准确的客观依据,克服了生化、药敏谱等表型分型的局限性、片面性。所有菌株均来源于临床标本,实验结果用于查明临床上医院感染的来源与途径,又服务  相似文献   
37.
彭劼 《广东医学》2008,29(7):1077-1078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应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治疗开始前基线的因素,也有治疗过程中对病毒学应答的因素,两者结合均可预测其治疗后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1治疗开始前基线的因素治疗开始前基线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HCV基因型,其次是病毒载量  相似文献   
38.
目的了解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在拉米夫定治疗早期的变化特点及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且拉米夫定为初始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7例,雅培HBsAg Architect方法定量检测治疗基线和第12周血清HBsAg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联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的方法确定HBV基因型。结果所有患者治疗第12周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中位数4.31log10拷贝/ml,P〈0.001)。总的血清HBsAg下降至基线的57.99%(P〈0.001),但主要发生在HBV基因B型患者(43例,P〈0.001),在HBV基因C型患者变化不明显(43例,P=0.378)。血清HBsAg和HBV DNA变化(基线和12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仅存在于基因B型(Rs=0.577,P〈0.001),而在C型患者中不明显(Rs=0.068,P=0.686)。基线HBsAg水平低(比数比值为0.387,95%可信区间为0.188~0.794,P=0.010)和HBV基因C型感染(比数比值为4.083,95%可信区间为1.362~12.236,P=0.012)是导致32.2%(29例)患者血清HBsAg水平未下降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早期,超过30%的患者血清HBsAg水平并没有随着HBV DNA复制水平下降而下降,HBV基因C型感染和基线HBsAg水平低是其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9.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检测30例CHB患者阳MC培养上清中IL-4、IL-10和IFN-γ的水平,同时选择7例健康人群作对照组.CHB组IL-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FN-γ水平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HBeAg( )组IL-4水平明显高于HBeAg(-)组(P<0.05),而IFN-γ则显著低于HBeAg(-)组(P<0.05);HBV DNA水平与IL-4水平呈正相关,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CHB存在异常细胞免疫应答,Th1/Th2水平失衡可能与HBV持续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 了解拉米夫定长期治疗下血清HBsAg的动态变化特点.方法 研究对象为HBeAg阳性、拉米夫定为初始抗病毒治疗且取得快速和持久(从治疗24周至观察期末HBV DNA持续检测不到)病毒学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定量检测采用雅培Architect方法,HBV基因型用直接测序法确定.结果 3年观察期间有26例(57.8%)患者发生HBeAg转阴(其中1例HBsAg转阴).治疗12周时血清HBsAg水平中位数降至基线的39.5%(P<0.01),但之后下降不明显.血清HBsAg的变化特征在HBcAg转阴或持续阳性的患者间相似.基因B型患者在治疗头12周血清HBsAg水平下降幅度较基因C型更大(75.5%比26.0%,P<0.05).在个体患者中,血清HBsAg的动态变化类型主要有双相型(治疗12和24周HBsAg低于基线的60%)和稳定型(治疗12和24周HBsAg高于基线的80%).基线血清HBsAg水平低(比数比值为0.020,95%可信区间为0.002~0.743,P<0.05)和基因C型感染(比数比值为8.206,95%可信区间为1.070~62.948,P<0.05)是血清HBsAg在拉米夫定长期治疗下下降不明显的主要因素.结论 血清HBsAg在拉米夫定快速和持久抑制HBV复制时主要表现为两种变化类型,并和HBV基因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