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激酶MEK抑制剂PD98059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的人卵巢上皮性浆液性癌细胞株CAOV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bFGF和PD98059诱导CAOV3细胞,通过细胞计数法MTT比色法观察PD98059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各周期细胞百分数的变化;利用[γ-32P]ATP掺入外源性底物的方法,液体闪烁测定ERK活性的变化.结果bFGF使该细胞株增殖比明显增加,而PD98059使该细胞株增殖比明显下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程度均随浓度增高而增强;CAOV3细胞受到bFGF刺激后,由G0 G1期进入S和G2 M期的细胞明显增多,在PD98059的作用下,由G0 G1期进入S和G2 M期的细胞明显减少,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随着bFGF浓度的增加,CAOV3细胞ERK活性随之升高,当bFGF浓度为75ng/ml时,ERK活性达到峰值,PD98059抑制细胞内ERK活性,与PD98059浓度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PD98059对bFGF引起的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bFGF可能通过激活Ras-Raf-ERK信号转导途径来调控CAOV3细胞增殖,PD98059可有效阻滞此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 探讨低强度超声(low intensity ultrasound,LIUS)对于卵巢癌SKOV3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细胞计数、CCK8实验及细胞凋亡测定证实LIUS对体外卵巢癌SKOV3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并测定在不同照射强度及时间下细胞活力及细胞凋亡水平,筛选出最适的照射参数。通过现有的基因数据库获取可能被超声影响的潜在基因的表达谱,筛选差异基因进行KEGG富集分析及PPI网络构建。从现有癌症及预后数据库中提取关键基因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数据进行预后分析,寻找LIUS促进卵巢癌细胞凋亡可能的机制。[结果] 随着LIUS照射时间及照射强度的增加,卵巢SKOV3细胞的贴壁数量及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凋亡细胞数量增多,该作用呈时间及强度依赖性。在照射强度达到2.0 W/cm2,时间达到70 s时作用最强,此条件被认为是最佳照射参数。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LIUS可能通过上调YY1和HSPA5,下调GRN促进卵巢癌细胞凋亡。[结论] LIUS能够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随着照射时间及强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LIUS可能是由于上调YY1和HSPA5基因、同时下调GRN基因,协同促进卵巢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张颐  庞丽 《山东医药》2010,50(12):103-10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ⅢA期患者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与附件或浆膜层累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ⅢA期子宫内膜癌患者59例,分为单一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结果阳性(ⅢA1组,41例)和单一有附件或浆膜层转移(ⅢA2组,18例)两组。用K—M曲线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5a生存率。结果ⅢA1组患者58生存率56%,ⅢA2组为68%(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而无附件或浆膜层累及多提示预后不良(P〈0.05)。而有附件或浆膜累及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是提示ⅢA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收集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CT和临床资料,探讨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及术前CT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并且有完整CT和临床资料的卵巢卵泡膜细胞瘤25例。年龄15~82岁,平均54.4岁。绝经后患者19例。临床表现腹痛伴下腹部包块10例,其中4例腹痛持续性加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术前给予放疗增敏的ⅠB2~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淋巴结转移规律、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放疗增敏的临床意义.方法 ⅠB2~ⅡA期的宫颈癌患者64例,术前给予放疗增敏后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根据病理结果记录淋巴结剔除个数及淋巴结转移的部位,计算淋巴结转移率.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盆腔淋巴结转移8例,转移率为12.50%.术前行放疗增敏的盆腔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分化程度及组织类型无关(P>0.05).8例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仅1组淋巴结转移的6例(75.0%),其分布为闭孔淋巴结4例(66.7%),髂内淋巴结1例(16.7%),髂外淋巴结1例(16.7%);同时有2组淋巴结转移的1例,为闭孔及髂内淋巴结;同时有4组淋巴结转移的1例,为闭孔、髂内、髂外及腹股沟深淋巴结.结论 术前行放疗增敏的ⅠB2~ⅡA期宫颈癌患者中闭孔淋巴结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其次是髂内、髂外淋巴结.术前给予放疗增敏可能降低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染料木素对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腹腔注射的给药方式探讨染料木素对卵巢癌的抑制作用,并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染料木素作用后移植瘤组织Cyclin B1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染料木素对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效应正相关,与对照组比较,染料木素低、中、高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103、51.226和91.735,P均<0.001。染料木素可下调Cyclin B1蛋白的表达并上调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论:染料木素对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下调Cyclin B1蛋白表达并上调CyclinD1蛋白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近视已成为近年来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及早发现青少年近视,目前多主张用阿托品眼液散瞳验光以明确诊断。但由于阿托品眼液散瞳作用维持时间长及副作用较大,致使一部分青少年学生及家长不易接受。为探讨托吡卡胺能否作青少年近视散瞳验光用,我们自1990年始对150眼青少年近视用托吡卡胺与阿托品眼液散瞳验光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对象:为我院验光室1990年以来随机抽样的75例150眼青少年近视患者,其中单纯近视105眼。近视散光45眼,年龄7~16岁。所有患者验光前远视力均低于1.0,近视力正常。  相似文献   
18.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aFGF及FGFR-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检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 及其受体FGFR-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技术对40 例上皮性卵巢癌aFGF mRNA及FGFR-1 mRNA的表达进行分析. 结果:aFGF mRNA 和FGFR-1 mRN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有过度表达(P<0.05),Ⅲ~Ⅳ期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结论:aFGF及FGFR-1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呈正相关,可作为卵巢上皮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庞晓燕  张颐  徐彤  温放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3841-3842,3844
目的 比较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和冷刀锥切术(CKC)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患者中的治疗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LEEP或CKC治疗的51例CINⅢ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两种术式.结果 LEEP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费用方面均明显低于CKC组(t值分别为-18.08,-9.35,-22.73,-331.18,P均<0.01).两种术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P> 0.05; P≈0.149).结论 LEEP治疗宫颈CINⅢ是切实可行的,尤其对于那些年轻、未生育妇女是一种安全、有效、廉价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85年12月~1987年6月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抽搐共20例,效果较为满意。报告如下。 (一) 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9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2岁,平均41.5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3年,平均7.6年。左侧面肌抽搐12例,右侧8例。4例术前肌电图(额肌和上唇方肌)有群放电。曾接受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