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61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对胆脂瘤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胆脂瘤中耳炎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完壁组和开放组,每组44例。开放组患者接受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完壁组患者接受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术后6个月听力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开放组和完壁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8.18%(30/44)、93.18%(41/44),完壁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开放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壁组气骨导差<20 dBHL、气导听阈下降>10 dBHL、气骨导差缩小<25 dBHL发生率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开放组和完壁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7.27%(12/44)、4.55%(2/44),完壁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开放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中耳炎,可有效提高疗效,改善患者听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我伤害(自伤)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武汉地区10所不同层次高校19 66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伤行为问卷、情绪调节困难量表和艾克森人格量表,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二分类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变量。结果 大学生自伤行为检出率为1.8%,有自伤行为大学生在情绪调节困难和人格得分上均高于无自伤行为大学生(均有P<0.05)。二分类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学校水平具有聚集性,性别、来源地、留守经历、情绪调节困难、人格量表得分是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均有P<0.05)。结论 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应对困难方式,发挥同伴教育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 为有效治疗慢性肛裂患者,临床对不同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期间96例经诊断为慢性肛裂入院治疗患者,按病床单双号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施行后正中切扩术,治疗组行后位内括约肌部分切开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恢复情况,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81.3%,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手术用时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感染率、疾病复发率依次为12.5%、14.6%,治疗组为8.3%、8.3%,两组术后感染几率以及疾病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慢性肛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后正中切开术,均可达到治疗效果且术后感染率、复发率低,但前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疼痛感低.  相似文献   
54.
55.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997~2001年采用AF系统治疗的40例胸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总结。随访3.5~6年,平均4.2年,分析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上下间隙的矫正率及矫正丢失率。结果:神经功能恢复按ASIA分为5级,分别为A、B、C、D、E,其中恢复两个级差的19例,恢复一个级差的21例;与正常相比伤椎高度平均矫正94.3%,远期矫正丢失率为19.2%,伤椎固定节段上下椎间隙部分变窄,上间隙较重。结论:后路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对于神经功能、伤椎高度的恢复是肯定的,但存在内固定断裂,矫形丢失等问题,未充分植骨及未及时取出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6.
多发性骨髓瘤(MM)是血液系统发病率第二的肿瘤。过去10年里,包含沙利度胺、硼替佐米、雷利度胺等药物新的联合化疗方案的应用,使得 MM 患者的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较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VAD)、马法兰+泼尼松(MP)传统方案明显提高。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技术的成熟、肿瘤抗原疫苗及细胞过继免疫等免疫治疗的应用,进一步降低患者复发率,明显改善预后。关于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等新型药物的探索及研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显现出现良好的前景。现就近年来在 MM 的治疗中取得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负载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对高表达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提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常规诱导出CIK及DC;制备MCF-7/ADR细胞冻融抗原后冲击DC,并与CIK共培养作为实验组(冻融物DC-CIK组),未负载抗原的DC与CIK共培养作为对照组(DC-CIK组),同时设单独培养的CIK组或DC组作为空白对照组。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的表型及P-gp表达,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中IL-12、IFN-γ水平,MTT法检测对MCF-7/ADR及MCF-7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冻融物DC-CIK组、DC-CIK组细胞增殖活性均大于CIK组(P<0.05)。冻融物DC-CIK组对MCF-7/ADR、MCF-7细胞的杀伤活性在效靶比10∶1、20∶1、40∶1时分别为(44.29±1.39)%、(58.24±3.52)%、(68.9±2.83)%和(33.51±2.18)、(40.43±2.3)%、(44.62±1.19)%,均高于DC-CIK组及CIK组(P<0.05);冻融物DC-CIK组对MCF-7/ADR耐药细胞株的杀伤活性高于非耐药细胞株MCF7(P<0.05);而对于非耐药株MCF-7细胞的杀伤活性,冻融物DC-CIK组和DC-CIK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与CIK共培养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均强于CIK,经冻融抗原冲击的DC与CIK共培养可以显著提高对MCF-7/ADR耐药细胞株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研究香菇多糖(lentinan, LNT)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患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成熟及功能的影响,探索白血病免疫治疗的新途径。 方法: 分离AML完全缓解期患者(AML-complete remission,AML-CR)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BMC),用GM-CSF和IL-4诱导7 d培养DC,然后分组:LPS阳性对照组、LNT实验组和对照组。培养48 h后以瑞氏-吉姆萨(Wright-Giemsa)染色观察各组DC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表面分子CD80、CD83、CD86、CD1a和HLA-DR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DC上清液中IL-12的水平。免疫磁珠法分离AML-CR患者经LNT治疗后的外周血DC,ELISA法检测治疗后DC上清液中IL-12的水平。 结果: 体外实验中,LNT处理后DC呈典型树突状形态;其表面分子CD80、CD83、CD86、CD1a及HLA-DR的表达上调(P<0.05);DC分泌IL-12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且呈LNT浓度依赖性。患者体内试验结果显示,LNT治疗后AML患者的DC上清液中IL-12分泌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 结论: LNT在体内外均能促进AML患者的DC成熟和增强DC功能。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报道1例罕见的JAK2 V617F基因突变阳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转白血病前后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发现1例PMF转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患者,PCR方法检测患者转白血病前后的JAK2基因突变并进行定量检测,采集患者临床各指标.结果 患者转白血病前后均为JAK2 V617F基因突变阳性,突变率分别为71.21%、83.56%.患者从诊断为PMF到转白血病的时间为22个月,转白血病到死亡的时间为27 d.结论 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的PMF转为T-ALL为罕见病例,临床预后差,生存时间短.  相似文献   
60.
观察小青龙汤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降钙素原(PCT)、血气分析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笔者将2015年1月—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84例老年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PCT、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呼吸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中医症候积分等相关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40/42)高于对照组76.19%(32/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PCT,Pa O2,Pa CO2,FVC,FEV1/FVC,FEV1,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PCT和Pa CO2低于对照组,Pa O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VC,FEV1/FVC,FEV1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表明老年AECOPD患者实施小青龙汤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促使降钙素原水平明显下降,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可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