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7篇
妇产科学   3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46篇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在女性不育治疗中的广泛应用,胚胎在子宫内膜着床与否已成为能否获得最终妊娠的关键。白血病抑制因子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与女性的生殖能力密切相关,其参与卵泡及胚胎发育、滋养细胞侵袭及胚胎着床,在输卵管性不孕、不明原因不育等中的作用已得到证实,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2.
细菌性阴道病的围产期影响及治疗张翠莲张小辉孙宁王琳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是生育期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疾病[1],它不仅与盆腔炎等妇科疾病有关,而且可引起羊膜腔感染胎膜早破及早产等,导致不良围产结局。本文总结200例...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周期失败患者复融周期月经期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变化对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IVF/ICSI周期失败患者,复融周期月经来潮24 h内行内膜搔刮术,将刮出物中少量子宫内膜组织送病理检查。按子宫内膜病理分型,分为分泌正常、分泌反应欠佳、增生反应型子宫内膜,比较各组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变化及复融周期胚胎种植率、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共获病理报告317例,分泌正常子宫内膜共96例,分泌反应欠佳子宫内膜共143例,增生反应型子宫内膜共78例。增生反应组宫外孕发生率(6.41%)高于分泌反应正常组(0.00%)和分泌反应欠佳组(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反应正常组的胚胎着床率(45.79%)和生化妊娠率(62.5%)均高于分泌反应欠佳组(38.08%,50.35%)和增生反应组(34.84%,47.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反应欠佳组流产率(14.69%)高于分泌反应正常组(7.29%)和增生反应组(8.9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融周期胚胎移植可以选择分泌良好的周期进行,以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与盆底韧带成纤维细胞间接共培养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化的影响,探索在体外条件下诱导BMSCs向韧带成纤维细胞分化微环境的创建并检测诱导分化细胞内弹性蛋白、LOX、Fibulin-5的表达。方法:选择7天SD大鼠,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取大鼠盆底韧带组织,自行分离传代,获得大鼠盆底韧带成纤维细胞;取纯化的第四代盆底韧带成纤维细胞与纯化培养后的第四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间接共培养;实时定量RT-PCR检测弹性蛋白、LOX及Fibulin-5在不同共培养天数BMSCs中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相应天数阴性对照组相比,3天共培养组弹性蛋白、LOX、Fbulin-5 mRNA的表达量增加,但均无显著变化(P>0.05),6、12天共培养组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增高(P<0.05);与3天对照组相比,6天对照组和12天对照组的表达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3天共培养组相比,6天共培养组的表达量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天共培养组的表达量均有显著增高(P<0.05)。结论:与盆底韧带成纤维细胞间接共培养可以促进BMSCs弹性蛋白、LOX、Fbulin-5mRNA的表达,这一结果为BMSCs作为韧带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条件的探索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5.
赵艳  陈圆辉  高云  张翠莲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2,38(10):754-758
目的:探讨冷器械联合周期性球囊扩张术治疗宫腔粘连(IUA)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5例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IUA的患者行冷刀分离粘连,术后继续每间隔1周进行球囊扩张术并联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治疗后行冻融胚胎移植。比较IUA轻度组(95例)、中度组(65例)及重度组(15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结局。结果:(1)3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比治疗前增厚(P<0.01),3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IUA组子宫内膜的差值最大。(2)治疗后,共有163例(93.14%)患者恢复正常宫腔形态,12例患者行再次IUA分离术,其中轻度IUA组(97.89%)和中度IUA组(93.89%)宫腔形态恢复正常的比例显著高于重度IUA组(60.00%);轻度IUA组月经恢复正常的比例(84.21%)高于中度IUA组(66.15%)和重度IUA组(33.33%)。(3)人工替代周期准备内膜并行冻融胚胎移植后整体临床妊娠率为54.29%(95/175),继续妊娠率为40.00%(70/175)。3组间移植胚胎数目、胚胎类型、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冷刀联合周期性球囊扩张术有利于子宫内膜的改善,对于IVF助孕合并宫腔粘连的女性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尤其是轻度粘连者可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6.
目的:对比分析腹膜后腹腔镜与开放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患者血压的变化,评价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2月为26例患者行单侧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腹腔镜组)和19例单侧开放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开放组)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术中血压的变化(...  相似文献   
87.
腹腔镜是新发展起来的微创外科技术,由于手术创伤小、肠蠕动恢复快、切口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及住院时间短等,很快被外科医生、家属及患者所接受.2010年2~6月,我院行腹腔镜疝修补术10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新鲜8-细胞胚胎和玻璃化冷冻复苏8-细胞胚胎在囊胚形成率、囊胚孵出率及胚胎种植率、小鼠出生率的差异,探讨玻璃化冷冻对胚胎体内外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性成熟期雌鼠(〉6~7周龄)106只,取2-细胞胚胎,培养至6~8细胞胚胎时分为新鲜胚胎进行移植(新鲜移植组)和玻璃化冷冻(玻璃化冷冻组),2周后复苏移植。2组各取50枚移植前胚胎,体外培养48~72h,观察2组胚胎体外培养发育至囊胚及囊胚孵出情况。新鲜胚胎及复苏后的8-细胞胚胎经1~3h培养,选择外形正常胚胎移植于假孕63~67h的受体母鼠的两侧子宫中,妊娠17~20d自然分娩后记录产仔数,比较2组妊娠率、小鼠出生率。结果新鲜移植组囊胚形成率、孵出率、妊娠率、出生率分别为92%,84%,48.93%,13.16%,玻璃化冷冻组囊胚形成率、孵出率、妊娠率、出生率分别为90%,86%,47.06%,12.62%,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化冷冻复苏对小鼠胚胎体内外发育潜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9.
目的对生殖医学门诊部分患者进行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分析判断阳性结果对生殖是否有影响。方法所有患者抽血后血清分离置于4℃冰箱保存,当天或第2天进行TPPA(试剂由日本富士公司提供)及RPR(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公司提供)检测。结果 1687例患者TPPA阳性者16例,其中RPR阳性者9例,均为低滴度,即RPR(1:2)及RPR(1:4)阳性,不影响生育及其他治疗。结论孕前的血清学试验检测是必查项目,如果发现阳性结果,特别是RPR阳性,应根据病史、治疗史及临床症状判断是否影响生育,是否需要治疗和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90.
为了保证术后不发生切口感染,围术期尤其是术后应用抗生素已成为常规,但临床发生手术感染的病例数并未减少,反而临床多重耐药菌株增多,使得临床感染患者的治疗非常棘手,其与抗生素滥用有直接关系。本研究通过对1793例普通外科择期手术患者的抗生素应用及术后感染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与围术期合理应用抗生素相比,长期应用抗生素,其抗生素的使用时间虽长,但并不减少术后切口细菌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