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93篇
药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  探讨广州市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与主动脉弓钙化(aortic arch calcification, AAC)之间的关联。  方法  纳入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The Guangzhou Biobank Cohort Study, GBCS)2003―2008年招募的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和胸部X线等收集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MS与AAC的关联,并根据不同基线特征进行分层分析及交互作用检验。  结果  共纳入25 824名研究对象,有MS者的AAC患病率高于无MS者(χ2 =150.3, P < 0.001)。在调整多种混杂因素后,与无MS者相比,有MS者患AAC的OR(95% CI)值为1.19(1.12~1.27)。在MS的各个组分中,高血压、高FPG、高TG、低HDL-C也与AAC呈正相关,其OR(95% CI)值分别为1.33(1.26~1.41)、1.09(1.03~1.15)、1.07(1.01~1.14)和1.14(1.06~1.23)。随着MS组分数量的增加,AAC患病风险增加(趋势检验P<0.001)。年龄与MS对AAC患病存在交互效应, 并且发现在50~ < 60岁的人群中,患有MS者的AAC患病风险更高。  结论  MS及其组分高血压、高FPG、高TG、低HDL-C是AAC的危险因素,而年龄可修饰MS与AAC患病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72.
目的建立C57BL/6小鼠幽门螺杆菌(HP)感染动物模型,为进一步对HP进行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清洁级环境中饲养C57BL/6小鼠8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三组:模型组40只、培养基组40只、空白对照组8只。模型组预先用NaHCO3处理后,再灌胃HP标准菌株SS1,隔天1次,共灌胃5次,于末次灌胃HP后2、4、6、8周分批处死,取胃黏膜组织,行快速尿素酶实验、HE染色及Warthin-Starry银染,观察HP在小鼠胃内定植及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末次灌胃2周后胃黏膜即有HP定植,2、4、6、8周小鼠HP的感染率分别为30%、50%、70%、90%,四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与培养基组小鼠胃黏膜炎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2),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炎症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培养基组与模型组炎症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模型组灌胃后2周、4周、6周、8周胃黏膜炎症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2周、4周、6周、8周各组感染HP定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0)。结论通过将HP标准菌株SS1灌服给预先用碱处理的C57BL/6小鼠,复制了小鼠HP感染模型,引起小鼠胃黏膜病理改变,随灌胃HP时间延长,感染率增加,胃黏膜炎症严重程度增加,HP定植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73.
目的通过高危因素评估,建立起我国的孕妇性传播疾病(STD)的高危评分系统。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随机抽取孕妇1656例,进行STD相关因素问卷、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双盲检测系列STD、Cox比例风险模型等多项统计学处理。结果6种主要STh的总患病率为20.9%(346/1656),发病率首位是沙眼衣原体性宫颈炎,为19.1%(316/1656)。建立了STD高危因素评分模式三三分制。用该模式验证346例STD孕妇,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均大于60.0%(分别为61.7%与67.3%),优于国外模式。结论三三制STD高危因素评分模式轻国外多分制评分简便易行,更切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74.
血清总唾液酸(TSA)和脂质结合唾液酸(LSA)在预防性体检中的应用刘薇薇江朝强张维森朱昌淇卢旭何健民为了进一步探讨影响人体血清TSA和LSA含量的有关因素、两者相关关系及其在预防性体检中的作用,本研究测定了482名不同职业接触工人血清TSA和LSA...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化学原料药在生产过程中职业性接触化学因素的预防控制策略。方法以广州市某外资化学原料药多功能生产工厂在生产某一化学原料药(BO-006)期间针对职业性接触化学因素采取的预防控制策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该工厂在生产BO-006过程中,对职业性接触化学性因素建立了预防控制措施,作业场所中化学因素检测结果符合GBZ 2.1-2007中对应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工厂就化学因素建立了"全生命周期"式职业健康风险防控策略,我国在化学原料药制造业化学因素防控策略亟待规范、完善。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FPG与血尿酸(SUA)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广州生物库中老年队列第一期基线资料收集时10413名年龄≥50岁的广州市居民,按照不同FPG水平分组,分析FPG与SUA及高尿酸血症(HUA)的相关性。结果女性SUA水平及HUA检出率随FPG水平升高而增加,各FPG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检验P<0.05)。男性SUA水平及HUA检出率在糖尿病(DM)组、IFG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于FPG正常组(P<0.05)。按不同FPG水平分组与HUA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年龄、吸烟、饮酒、体力活动以及BMI、TG、SCr、高血压等相关因素后,女性患HUA的风险随FPG水平升高而明显增加(趋势检验P<0.01),当出现IFG时(FPG 6.1~6.9 mmol/L),女性患HUA的风险增加40%(95%CI:1.19~1.64),受检者诊断为DM与非DM者相比,女性患HUA的风险增加44%(95%CI:1.15~1.79),而男性患HUA的风险则与FPG水平的升高无明显相关(趋势检验P>0.05)。结论中老年女性SUA水平及HUA检出率随FPG水平升高而增加;FPG水平的升高使女性HUA患病风险增加,而男性则未见此现象。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甲醇中毒导致脑部损害的CT、MRI特点及与其发病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39例饮假酒致甲醇中毒的患者,发病的潜伏期为0~4d。发病后1~6d行血液学检查、头颅CT平扫,其中4例行头颅MR平扫。结果 双侧壳核低密度改变6例,其中合并双侧皮质下白质区低密度改变2例;单侧内囊低密度改变4例;皮质下白质区低密度改变1例。CT阳性与饮假酒量(Z=-2.244,P〈0.05)、临床分期呈正相关(X^2=4.232,P〈0.05);与血液中甲醇浓度(Z=-1.430.P〉0.05)、潜伏期(X^2=0.001,P〉0.05)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MRI较CT更能早期发现脑部损害。病变的特点以双侧壳核发病为主,合并皮质下白质区的损害者往往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78.
主动脉弓钙化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生活习惯及生理生化因素对主动脉弓钙化(AAC)的影响.方法 收集"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第一、二期的研究对象20430名,年龄50~85岁的基线资料,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胸部X线的AAC诊断结果及详细的问卷调查数据;用logistic回归分析某些生活习惯及生理生化因素与AAC患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1)2名高级放射诊断医师独立阅片对AAC诊断符合率为85%,Kappa值为0.68(P<0.01),显示AAC诊断是可靠的;(2)除血压外,男女性在某些生理生化特征上有明显差别(P<0.05);(3)年龄、吸烟、LDL-C及高血压是男女性患AAC的危险因素(P<0.01),其OR值(95%CI):年龄男性为1.11(1.10~1.12),女性1.12(1.12~1.13);吸烟男性为1.31(1.17~1.47),女性1.31(1.09~1.57);LDL-C男性为1.16(1.06~1.27),女性为1.38(1.22~1.56);高血压男性为1.33(1.18~1.50),女性为1.27(1.18~1.38);女性患糖尿病增加患AAC的风险(P<0.001),其OR值(95%CI)为1.38(1.22~1.56).结论 年龄、吸烟、高血压、LDL-C是患AAC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增加女性患AAC的风险.  相似文献   
79.
桩井下作业急性混合气体中毒事故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经济和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绝大部分行业的管道、电缆通过地下连接。在挖桩和桩井下进行安装、清理、维修施工过程中,急性中毒事故时有发生。现就我市1990~2001年发生的15起桩井下作业急性混合气体中毒事故进行分析,以吸取教训。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990~2001年广州市发生的15起桩井下作业急性混合气体中毒现场调查、抢救治疗经过等资料。2.方法:采用德国MultiwarnⅡ型多种气体测定仪测定事故桩井混合气体浓度,采样时距桩井底部沉渣或水面0.2m处。选择距离事故桩井50~100m处类似桩井作为对…  相似文献   
80.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关键技术,风险评价的方法也正从定性法逐渐向定量法发展,从局部评价向综合评判发展;本研究我们尝试引入模糊数学等的半定量评价技术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并探讨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