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59篇
预防医学   5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目的 探讨外周血膜联蛋白A3(ANXA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与结直肠癌铂类耐药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使用铂类药物化疗的12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6个周期后进行耐药性评价,根据患者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分为耐药组(48例)和敏感组(74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ANXA3、HIF-1α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铂类耐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ANXA3、HIF-1α对铂类耐药的预测效能。结果 耐药组与敏感组的性别构成、年龄、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组的外周血ANXA3、HIF-1α水平高于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0.5个月(95%CI:16.744~30.254),敏感组患者中位PFS为30.4个月(95%CI:23.617~34.569)。耐药组的中位PFS短于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ANXA3以2.03 mg/L为截断值时,预测铂类耐药的曲线下面积(...  相似文献   
542.
543.
张科  宋文月 《山东医药》2005,45(35):48-48
2004年8月~2005年4月,我们以改良Vechitti阴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44.
张科 《浙江中医杂志》2010,(12):869-869
由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联合主办的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重症医学学术年会,于2010年8月20日至8月22日在杭州之江饭店举行。  相似文献   
545.
2022年以来,猴痘疫情在全球暴发和流行。相较以往的猴痘病毒,2022年流行的猴痘毒株传播能力和宿主适应性等明显增强,猴痘B.1谱系毒株已成为全球猴痘疫情流行的主要毒株。为此,本文对猴痘病毒B.1谱系遗传分支、毒力基因及蛋白功能进行综述,并就部分基因产物的蛋白功能进行了注释,以期为猴痘疫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6.
目的 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顺尔宁治疗方案中联用干扰素(IFN)辅助治疗的效果及其对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例,将其按照单双号法随机分成单一组和联合组各30例,单一组药物治疗仅采用顺尔宁,联合组则采用顺尔宁与IFN共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用药7d后患儿咳嗽、喘息以及肺部喘鸣音、湿啰音的消退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炎症指标[半胱氨酸白三烯(leukotriene)、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记录患儿用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7d后,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儿咳嗽等不适症状的消退时间较单一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炎症指标中CysLTs、hs-CRP、IL-4、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患儿血清CysLTs、hs-CRP、IL-4、IL-8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47.
目的 探讨颅颈交界区畸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后路关节间撑开复位固定融合术或小骨窗寰枕减压术治疗的48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其中,对寰枢椎脱位患者测量手术前后的寰齿前间隙ADI、齿状突顶点高出Chamberlain线的高度(O-CL)、斜坡-椎管角(CCA);对脊髓空洞患者比较手术前后脊髓空洞大小,使用m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寰枢椎脱位患者的ADI由术前(9.67±1.82)mm减小至(3.53±1.61)mm, O-CL由术前的(9.40±3.77)mm减小至(1.97±2.12)mm, CCA由术前的(140.85±8.34)°增大至(147.63±9.43)°;32例脊髓空洞患者中,空洞较前缩小21例,空洞无变化11例,未出现空洞较前增大患者。术后mJOA评分由术前的13.9分增加至15.4分。上述数据在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后路关节间撑开复位固定融合术或小骨窗寰枕减压术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48.
慢性腰痛(low back pain,LBP)与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密切相关,约40%的LBP由IDD引起。IDD的过程主要是髓核细胞活性和数目的减少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分解,伴各种炎症因子的表达,最终导致椎间盘水分的丢失及高度的降低。IDD也会造成纤维环的破裂或椎间隙变窄,在腰椎IDD的基础上形成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和腰椎滑脱等,引起LBP。目前LBP的传统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仅能部分缓解临床症状,而手术会导致腰椎活动度的下降和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等。有研究显示,对于IDD引起的慢性LBP,手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并不优于保守治疗,均难以控制或逆转IDD的病理过程。干细胞通过内源性修复的机制,可逆转IDD的病理过程。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来源于早期中胚层的具有强大自我更新能力和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集群。因为具有来源广泛、易于提取、分化再生潜能强大、低免疫排斥、低促瘤性等特性,成为细胞治疗的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MSCs有修复退变椎间盘的潜能。MSCs不仅有直接分化为NP细胞的潜能,并且能够通过旁分泌的方式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调节椎间盘细胞生长和凋亡、ECM的生成、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等生理及病理过程,因此MSCs移植疗法成为椎间盘再生和治疗LBP的新型疗法。目前MSCs治疗IDD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缺乏一种理想的途径将MSCs植入椎间盘。MSCs的植入途径不仅影响研究结果与可靠性,而且也是后续临床应用的关键因素。笔者就MSCs治疗IDD植入椎间盘的途径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49.
李波  张科  孙璇  李正翔 《中国新药杂志》2023,(14):1482-1488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共数据项目(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Public Data Open Project, OpenFDA)中药物不良事件报告数据,挖掘利司扑兰上市后的不良事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OpenFDA数据库中2020年8月7日—2022年5月31日时间段内有关利司扑兰的所有不良事件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 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n, PRR)法对利司扑兰上市后的不良事件报告数据进行风险信号挖掘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以利司扑兰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844例,经检测获得不良反应风险信号68个,其中位置性眩晕、血氧饱和度下降、心动过速、心率加快为说明书中未收录的不良反应。报告频数前5位的不良事件依次为腹泻、虚弱、肺炎、产品存储错误、肌肉无力。不良事件风险信号的ROR值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尿布性皮炎、位置性眩晕、呼吸系统病毒感染、产品温度漂移问题、皮肤接触暴露。结论:基于利司扑兰不良事件的真实世界数据深入分析其潜...  相似文献   
550.
目的自发性脑室出血病情危重,常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方法的优缺点仍有争议。本荟萃分析旨在评估自发性脑室出血单纯脑室外引流与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和Google Scholar,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自2000年10月至2015年1月间关于自发性脑出血脑室外引流及腰大池引流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采用Rev Man 5.1软件对手术资料和预后等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7篇[5-12]随机对照试验满足文献纳入标准,共计510例患者,其中采用单纯脑室外引流患者239例,采用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者271例。荟萃分析显示,相对于单纯脑室外引流,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可加快血肿清除(p0.00001);提高患者术后恢复率(p0.00001);降低患者死亡率(p0.00001)。结论对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安全、有效,较单纯脑室外引流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