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灌胃给予祖师麻肠溶微丸对CCI大鼠的MWT以及背根神经节中P2X4和P38MAPK受体的影响,探究祖师麻肠溶微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机制。方法:术后第8天按MWT值对位随机分配法分为7组:Control组、Sham组、Model组、Positive Drug组、HEPZ组、MEPZ组和LEPZ组,于术后第8天开始灌胃给药。给药14 d后灌注固定,取背根神经节,免疫组化观察P2X4和P38MAPK的表达情况。结果:Model组在第8、14和20天MWT明显降低(P0.01)。与Model组相比,其余各组第14天MWT值出现显著差异(P0.01),20 d以后差异持续存在(P0.01)。免疫组化P2X4在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情况,各组均与Model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P38MAPK的表达情况除Positive Drug组外,各组与Model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服祖师麻肠溶微丸可明显改善CCI模型,提高MWT,且背根神经节中P2X4和P38MAPK受体表达下调,提示祖师麻肠溶微丸有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作用,其止痛的效果与P2X4-P38MAPK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藏药宽筋藤水提物对炎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探究宽筋藤治疗炎性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宽筋藤水提物高剂量组、宽筋藤水提物低剂量组,大鼠右后足注射完全弗氏佐剂造模24 h后,灌胃给药12 d,观察炎性疼痛模型大鼠的50%机械缩足痛反应值、热缩足反应时间和患足足跖肿胀率。末次给药1 h后灌注固定,取血清,ELISA方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取脊髓做免疫组化观察患侧背角N-甲基-D-天冬安酸(NMDA)受体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比较患足足跖部明显肿胀(P<0.01);宽筋藤水提物高剂量(2.4 g/kg)可明显降低大鼠足跖的肿胀程度,与各时间点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大鼠热缩足反应时间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宽筋藤水提物不同剂量在各时间点均可明显延长大鼠热缩足反应时间,明显降低患肢处痛觉敏感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大鼠50%机械缩足反应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宽筋藤给药组连续给药12 d期间内持续产生镇痛效果,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大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1α、TNF-α、IL-6含量明显增高(P<0.01),IL-10含量明显降低(P<0.01);给药12 d后,宽筋藤水提物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IL-1α、TNF-α、IL-6含量并升高模型大鼠IL-10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炎性疼痛模型大鼠损伤侧的脊髓背角中NMDA受体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宽筋藤水提物低、高剂量可明显降低炎性疼痛模型大鼠患侧脊髓中NMDA受体表达(P<0.01)。结论宽筋藤水提物可有效降低炎性疼痛大鼠对于温度和机械刺激的高敏感性,其抗炎镇痛机制与其降低外周炎性因子的产生及抑制NMDA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究祖师麻片对牛Ⅱ型胶原诱发大鼠关节炎的药效学作用。方法采用牛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nhritis,CIA)动物模型,来观察祖师麻片对CIA模型大鼠的关节炎指数(arthritis index,AI),血清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 G)、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前列腺素-2(prostaglandin 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α)的含量,膝关节番红O-固绿染色,镜下观察关节软骨的一般形态,并对膝关节软骨进行Mankin’ s评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祖师麻片剂量组大鼠AI评分显著降低(P 0.01);血清中CTGF、Ig G、RF、COX-2、IL-6、PGE-2、TNF-α含量显著降低(P 0.05或P 0.01);软骨细胞数量稍有减少,染色丢失较少,潮线基本完整,Mankin’ s评分评分显著降低(P 0.01)。结论祖师麻片对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有显著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炎、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利用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ol for Molecular mech 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ATMAN-TCM)在线分析工具预测玄胡索散治疗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作用并进行初步试验验证。方法:在数据库中检索玄胡索散中单味药化学成分信息,利用BATMAN-TCM预测其潜在作用靶点、通路与疾病,构建化学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预测其治疗OA的作用。采用前交叉韧带横断联合半月板切除术造OA大鼠模型,经玄胡索散治疗后观察其对OA大鼠膝关节组织病理学与总胶原的影响,初步验证预测结果。结果:经BATMANTCM预测发现玄胡索散能作用于多条与OA相关通路,并具有治疗多种骨相关疾病的功效,动物试验表明玄胡索散能明显抑制OA大鼠膝关节软骨损伤(P0.05)与胶原降解(P0.05)。结论:BATMAN-TCM预测结果较为可靠,玄胡索散具有治疗OA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益肺活血颗粒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家兔肺组织细胞的增殖影响,探讨其对肺动脉血管内皮的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0.7%FeCl3溶液耳缘静脉注射造模方法建立肺血管损伤家兔模型,随机设立正常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及益肺活血颗粒组,每组8只,卡托普利组、益肺活血颗粒组分别给予卡托普利片、益肺活血颗粒,共42d,观察肺组织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模型组流式细胞S%值与正常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益肺活血颗粒组与模型组相比,S%值显著增高(P<0.05);卡托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肺活血颗粒可以使细胞增殖恢复正常,保证受损细胞能够自我修复,消除肺心病患者长期存在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26.
肺主宣发肃降的生理特点、肺系病升降失常的病机表现以及归肺经药物在肺系病证治疗中所表现出来的药性趋向,决定了中药升降浮沉药性理论对肺系疾病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肺失宣肃"是肺纤维化发生的病机关键,结合麻黄、五味子调节肺气升降的临床应用,提出肺系病临证用药需重视升降浮沉药性理论,灵活选用麻黄、五味子治疗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27.
为了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现代化中医药人才,并形成一种适合药理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新型教学模式,笔者从2010年4月到2012年1月对中医药院校药理学教学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部分中医学、护理学班级进行基于案例处方合理性分析的综合教学实践,现就研究和实践结果总结如下,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28.
目的:建立并验证醋氨酚人肝细胞损伤模型,进一步研究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素的保肝作用.方法:20 mmol·L -醋氨酚作用HL-7702正常人肝细胞3h,以四氮溴盐(MTT)为考察指标,通过阳性药物双环醇验证该细胞模型并获得量效参考值,进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素对人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醋氨酚人肝细胞损伤模型成功、方法可靠,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素3种成分对人肝细胞醋氨酚损伤均具一定的保护作用.甘草酸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001 6μmol· L-1,保肝的最大效能为47.0%,达到最大效能的浓度为0.2μmol·L-1.甘草苷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4μmol·L -1,保肝的最大效能为22.9%,达到最大效能的浓度为2μmol·L -1.异甘草素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4μmol·L -1,保肝的最大效能为72.6%,达到最大效能的浓度为250 μmol·L -1.结论:提供一种新的体外肝细胞损伤模型;在甘草用于保肝相关作用时,单纯以甘草酸、甘草苷作为质量评价指标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29.
中药的毒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应用中,毒性的有无或大小是确定用药剂量、使用久暂、配伍等的主要依据之一。目前,对于中药毒性的评价尚无统一标准,采用客观的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对中药毒性进行科学分级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总结了中药毒性分级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采用三氯化铁致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MCAT)模型,观察药物对模型大鼠神经症状、脑梗死范围影响及对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性、凝血因子、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性、血液黏度的影响.结果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0.96 g/kg、0.48 g/kg、0.24 g/kg连续灌胃给药3 d,对MCAT大鼠术后6 h、24 h的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0.96 g/kg、0.48 g/kg可明显降低脑梗死范围(P<0.05或P<0.01);对MCAT大鼠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性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或P<0.01):并可明显延长MCAT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降低全血黏度,抑制红细胞聚集性的升高(P<0.05或P<0.01).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与该制剂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大鼠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