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3年在西安市东方医院妇产科行剖宫术,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30例患者病历资料。结果:29例剖宫产术后2~6天发生DVT,1例术后12天发生DVT。29例发现较早,在感觉下肢酸困无力,疼痛,轻微肿胀时积极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疏通微循环治疗7天后痊愈。1例因已出院,术后12天时自觉下肢肿胀疼痛来就诊,查见股静脉血栓较大,转外科行手术切开取栓。结论:对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者术前作凝血功能检测、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术后尽早给予物理机械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的预防性治疗,避免发生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产儿首日患低蛋白血症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98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血清白蛋白(ALB)检测结果。将47例血清白蛋白35g/L的早产儿分为低蛋白血症组,51例血清白蛋白35-55g/L的早产儿分为正常白蛋白组,对比两组早产儿入院时血清降钙素原(PCT)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不同血清ALB水平早产儿感染情况与病死率,不同预后早产儿血清ALB水平。结果:低蛋白血症组早产儿PCT、CRP水平及感染率均高于正常白蛋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蛋白血症组早产儿死亡率高于正常白蛋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轻度低蛋白血症、中度低蛋白血、重度低蛋白血症感染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儿死亡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存活组94例早产儿,死亡组4例早产儿,其血清ALB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产儿首日患低蛋白血症与感染存在一定关联,且血清ALB水平的测定对早产儿早期感染预后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3.
桂枝茯苓丸具有活血化瘀、缓消瘕块的功效。本文介绍了桂枝茯苓丸在妇科的临床运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医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ng,AD)动脉瘤(又称AD)破裂死亡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诊疗过程中存在的医疗过失与患者死亡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参与程度的判定。方法 收集本中心2001—2016年受理的34例引发医疗纠纷、经系统的法医病理学检验证实为AD破裂猝死案例,对照法医病理学检验结果审查病历资料,分析诊疗过程中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并结合文献对医疗损害与患者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参与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案例中23例医疗纠纷发生于县区级医疗机构,11例发生于地市级医疗机构;34例均伴发其他疾病,其中27例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31例因心包填塞死亡,3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亡。镜下可见的病理改变有: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管腔狭窄(Ⅰ~Ⅳ级)等,其中15例可见冠状动脉合并主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另有1例合并有肺动脉夹层改变。本组34例入院后均未能对AD给予明确临床诊断及有效治疗,诊疗过程中的误诊、误治与患者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结论 AD发病机制复杂,基层医师易误诊、误治。在AD破裂患者猝死引发的医疗纠纷中,误诊、误治行为与患者死亡之间存在间接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中风患者的后遗症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5例脑中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及ADL评分。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中风患者应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控制后遗症的严重程度,提高患者ADL。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山东地区肾穿刺活检患者病理类型的分布特点以及疾病谱的变迁。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共计9 825例肾活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本地区肾脏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 825例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22∶1,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7 524例,占所有病例的76.58%,常见的病理类型依次为膜性肾病(53.08%),IgA肾病(25.23%)和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15.47%),膜性肾病构成比呈逐渐增加趋势。在继发性肾病中,最常见为狼疮肾炎(21.08%);其次为糖尿病肾病(18.70%)和高血压肾损伤(17.26%)。结论本地区肾脏疾病多见于中年人,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其中膜性肾病和IgA肾病是最多见的病理类型,膜性肾病的检出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且有增高趋势。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狼疮肾炎、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肾损伤为常见。  相似文献   
17.
伍健  张晓莹  费绍华 《肿瘤防治研究》2010,37(12):1421-1422
目的 探讨胰腺浆液性微囊性囊腺瘤(serous microcystic adenomas of pancreaseas,SMA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3例发生在胰腺的SMAP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SMAP临床表现多为腹痛伴不明原因的消瘦。镜检:SMAP为微囊结构,囊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胞质透明,细胞核居中。免疫表型:腔面上皮细胞EMA和CK19阳性,CA19-9局灶阳性,Ki67阳性率小于2%,肌上皮细胞SMA阳性。ER、PR、CEA、CgA、Syn、S-100、Vimentin和Ⅷ因子相关抗原均为阴性。结论 SMAP是一种好发于女性的罕见良性肿瘤,病理形态学检查可明确诊断。但有时与其他胰腺肿瘤鉴别诊断时需要免疫组织化学的帮助,自身的良恶性诊断也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的中医体质规律,从而指导患儿平素饮食和调护,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方法:通过对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的280例小儿运用中医脉象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的儿童体质辨识软件进行体质辨识,结合临床症状及舌脉,总结并分析手足口病患儿的体质类型。结果:280例手足口病患儿中医体质分布中,平和质2.1%,脾虚质56.1%,湿热质87.5%,痰湿质38.6%,心肝火旺质80.0%,特禀质16.8%。其中,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200例,体质分布占前三位的分别为湿热质、脾虚质、痰湿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80例,体质分布占前三位的分别为湿热质、心肝火旺质、脾虚质。结论:手足口病患儿体质多呈偏颇体质,以湿热质、脾虚质、心肝火旺质为主。其中,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以湿热质、脾虚质和痰湿质为主。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以湿热质、心肝火旺质和脾虚质为主。  相似文献   
19.
张晓莹  谢琼  陈凤媚 《新中医》2017,49(8):101-103
目的 :观察消腺汤联合超激光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消腺汤口服联合超激光治疗,对照组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观察2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腺样体大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鼻塞、张口呼吸及睡眠打鼾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3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鼻塞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腺样体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治疗组的腺样体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腺汤联合超激光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安全有效,可缩小腺样体体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湿热蕴毒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3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共6d。观察2组患儿治愈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口腔疱疹愈合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以及肠道病毒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口腔疱疹愈合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治疗组治疗后肠道病毒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手足口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抑制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