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6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1 毫秒
261.
在概括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毕业生就业倾向,对我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途径和内容进行创新,改变就业指导工作思维方式,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62.
目的 探讨均三氮苯类除草剂西玛津对小鼠的免疫毒性.方法 BALB/c小鼠3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西玛津90、200、400 mg/k(g染毒剂量组(每日1次,连续21 d灌胃染毒),阴性对照组(予蒸馏水)和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20 mg/kg环磷酰胺).观察小鼠体重变化、脾脏和胸腺的脏器系数、脾脏T细胞转化增殖能力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4、IgG和IgM含量.结果 200与400 mg/kg染毒组小鼠体重、脾脏和胸腺脏器系数以及T细胞转化增殖能力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00mg/kg染毒组小鼠血清中IL-2、IL-4、IgG和IgM含量分别为(108.50±3.20)pg/ml、(36.54±3.36)pg/ml、(46.25±7.41)μmg/ml、(17.58±2.23)μg/ml;400 mg/kg染毒组小鼠血清中IL-2、IL-4、IgG和IgM含量分别为(85.70±4.00)pg/ml、(35.92±2.29)pg/ml、(40.08±6.80)μg/ml、(11.92±3.23)μg/ml,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西玛津对小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63.
张旸  杨娜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5):I0025-I0025
随着以电子技术和现代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已经深入到医院各项工作当中,包括医学研究、临床诊断、治疗与康复、管理等各个方面.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医院医学发展的必要工具.  相似文献   
264.
张旸  魏苗苗  刘金宝 《海南医学》2022,33(8):1034-1036
目的 探讨小儿重型地中海贫血内分泌功能与生长发育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为研究对象.测量患儿的身高及体质量,并以此计算年龄别身高Z值(HAZ)及年龄别体质量Z值(WAZ);检测患儿的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甲状腺功能[包括超敏促甲状腺素...  相似文献   
26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常见的妇科疾病, 表现为痛经、不孕, 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 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多因素病因所致, 其中遗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遗传关联研究从功能候选基因到全基因组水平发现了多个与该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遗传易感性位点。此外, 表观遗传学也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本文从激素调节、免疫炎症、黏附、侵袭和血管生成等相关的基因入手, 总结了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学的研究将有助于理解其发生、发展机制, 发现新的治疗靶点, 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66.
目的 探讨2014—2020年血液成分制备技术的应用现状。方法 选取2014—2020年我国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平台血液中心16家,分析其具有旁路系统的血袋耗材、去除白细胞、血液辐照和血浆成分病原体灭活技术的应用情况。结果 16家血液中心中,11家(68.75%)采集全血使用旁路系统分流前端血液。14家(87.50%)开展红细胞成分血储存前去除白细胞,其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控抽检结果显示,200 ml规格白细胞残留量平均值为(0.18~0.42)×106/袋,300 ml规格的平均值为(0.22~0.33)×106/袋,400 ml规格的平均值为(0.78~0.86)×106/袋。16家(100.00%)单采血小板均去除白细胞。12家(75.00%)进行红细胞成分血和血小板成分血发放前辐照,辐照技术使用率呈现较大差异。11家(68.75%)血浆成分血进行病原体灭活处理。结论 具有旁路系统的血袋分流前端血液、去除白细胞、辐照和病原体灭活等血液成分制备技术的使用率在不同血液中心呈现较大差异,应用血液成分制备技术预防输血传染病的空间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