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07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1.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剂(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UCA)协同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与单纯HIFU辐照对离体细粒棘球蚴包囊的杀伤效果的不同,探索UCA增强HIFU杀伤棘球蚴的方法。方法采集新鲜包囊按直径大小随机分为6个区组,每组25个,每5个包囊为1试验组随机接受以下试验:普通B超照射的空白对照,0.1mL UCA处理,单纯HIFU辐照,0.1mL UCA+HIFU辐照,0.2mL UCA+HIFU辐照。HIFU辐照后观察分析包囊灰度变化,光镜观察原头蚴形态变化并计数其死亡率。结果 HIFU辐照功率一定时,加入UCA能增加HIFU辐照包囊灰度变化和原头蚴的死亡率,并且该效果随UCA剂量的增加而加强。结论 UCA能增强HIFU对离体细粒棘球蚴杀伤效率,提高对原头蚴的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312.
正虽然腹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胆道系统良性疾病,但相对于其在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结直肠癌等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蓬勃发展而言,腹腔镜外科在胆道恶性肿瘤,特别是胆囊癌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应用却相对滞后,其主要原因是胆道恶性肿瘤所处部位在腹腔镜下手术的难度高以及对于能否做到R0根治性切除的疑虑。近年来,部分国内外学者对不同部位的胆道恶性肿瘤的微创化治疗不断进行尝试和探索,全腹腔镜下  相似文献   
313.
[摘 要] 目的 探讨脾血管优先技术在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7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和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采用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治疗的58例胰体尾良性或交界性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中转开腹2例;余5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保留脾动、静脉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Kimura法)53例,离断脾血管、保留胃短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Warshaw法)3例。手术时间65~220(160±30)min,出血量30~500(100±25)mL,术后住院时间5~21(8±5)d。术后并发生化瘘15例,B级胰瘘2例,C级胰瘘1例,腹腔出血1例,腹腔脓肿2例,肺部感染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胰腺内分泌肿瘤8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1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2例,黏液性囊腺瘤10例,浆液性囊腺瘤13例,慢性胰腺炎肿块5例。结论 脾血管优先技术具有简便、安全的特点,有助于主动选择术式和规划手术路径,提高腹腔镜胰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保脾成功率。  相似文献   
314.
目的 评价术前“减黄”对提高壶腹周围癌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手术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对行手术治疗的136例壶腹周围癌及其中41例行PD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例术前“减黄”患者“减黄”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442.5±21.1mmol/L和161.2±15.8mmol/L(P<0.05);“减黄”组PD成功率为38.18%,明显高于直接手术组的21.78%(P<0.05);“减黄”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4±85ml和28.6%,而直接手术组则分别为1240±110ml和70%,两组间差异显著(P均<0.05);“减黄”并发症组与直接手术组间PD手术切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术前“减黄”能有效提高壶腹周围癌患者PD手术成功率,并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15.
患者男性, 24岁, 因"发现肝脏占位10 d"于2020年6月20日收入我院。患者10 d前进食后出现左上腹胀痛, 无恶心呕吐, 无发热等不适, 疼痛持续不缓解。当地医院实验室检查提示肝功能异常, 乙肝;腹部MRI检查结果提示左肝占位, 混合性肝癌考虑, 伴肝左静脉受累, 门静脉左支受累, 肝内多发钙化灶。当地行镇痛、护肝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 患者为进一步诊治遂至我院。既往慢性乙肝病史未予治疗, 家族中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入院体检:体重59 kg, 体重指数18.62 kg/m2, 皮肤巩膜无黄染, 腹部平软, 左上腹压痛伴反跳痛, 未触及明显包块, 肝肋下未及, Murphy征阴性, 无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e抗体(+), 核心抗体(+), 甲胎蛋白2 879 μg/L, 癌胚抗原1.3 μg/L, CA125 22.4 U/L, CA19-9 32.1 U/L, 肝功能正常。2020年6月23日上腹部CT增强扫描示肝脏2、4段交界44 mm×36 mm占位, 考虑原发性肝癌, 左胆管癌栓形成, 门静脉左外支受累(图1)。初步诊断:肝左...  相似文献   
316.
全球死亡人数排名前几位的致命癌症部位,主要包括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和结肠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癌症相关性炎症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2014年首次定义了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其结合外周血小板、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综合预后参数,较单一的炎症指标更全面地反映了免疫状态和宿主炎症的平衡等方面,在预测癌症预后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该文就SII在常见的5种实体癌预后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上评估癌症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17.
张成武 《浙江医学》2023,45(18):1905-1909,1920
胆囊癌是最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根治性切除术目前是患者获得治愈可能的唯一 方法。微创手术在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迄今仍存在疑虑和争议,其主要焦点是腹腔镜手术能否安全地完成胆囊 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复杂操作,以及腹腔镜手术是否会促进肿瘤的播散和转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微创手术技术 经验丰富的专业中心,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本文总结微创手术在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中应用的最新研 究成果,结合浙江省人民医院的诊治经验,就微创技术在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围术期疗效及远期肿 瘤学效果等方面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318.
目的 探究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1例pNET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住院时间是否超过中位住院时间12 d将患者分为住院时间正常组(NLOS组,≤12 d,n=50)和住院时间延长组(PLOS组,>12 d,n=41)。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用AUC和Brier分数评价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210 min(OR=8.850,95%CI 2.699~29.013,P<0.001)和腹腔镜手术方式[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OR=5.753,95%CI 1.062~31.155,P=0.042;腹腔镜胰腺体尾切除术(LDP:OR=8.547,95%CI1.908~38.291,P=0.005]是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此时相应的AUC为0.785,Brier分数为0.182。结论 手术时间和手术方式是预测pNETs患者腹腔镜术后住院时间是否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