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千百年来,中药在防治病毒性传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非典、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实践中,充分显示了中医药在抗病毒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和优势。本文根据文献资料,重点阐述连翘、金银花、黄芩、板蓝根、黄芪等单味与复方制剂抗病毒的功效与其物质基础,并提出中药抗病毒的机理:一方面其中药活性成分可直接杀灭病毒、抑制病毒代谢,减轻病毒对细胞组织的损伤;另一方面其中药成分还可通过体内代谢过程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御病毒的侵袭与损害,以达到扶正固本清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贾丽  张超  唐红  张愉  王婧  秦萍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4):736-738
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hakic intraocular lens,PIO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中高度近视患者17例33眼,术前屈光度-8.00~-24.00 (平均-15.46±6.26)D,眼轴长度25.33~33.77(平均30.22±2.55)mm。33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也称植入性接触镜(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 toric 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 TICL)。其中,22眼植入ICL,11眼植入TICL。术后观察视力、屈光度、眼压、人工晶状体位置等。 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1wk,所有手术眼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和眼压稳定。 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适用屈光度范围广,术后屈光度稳定,视觉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讨论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变化,以研究血浆Hcy升高是否是RVO的危险因素,为治疗和预防该病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65例经过统一眼科检查标准确诊RVO且经过系统疾病排除标准筛选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患者46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患者19例; 同期健康体检且既往无眼底血管性疾病病史者6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无差异。检测血浆Hcy含量后作统计学比较。结果 RVO病例组的血浆Hcy均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6.192,P<0.05)。病例组中CRVO及BRVO患者的血浆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6,P<0.05)。结论 血浆Hcy为RVO的危险因素,降低Hcy的药物可以用于RVO的预防和治疗中。  相似文献   
74.
目的:比较“舌三针”穴位埋线与穴位针刺在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中的疗效。方法:将104例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常规训练组)、对照组2(穴位针刺组)与观察组(穴位埋线组),3组均治疗4周,观察3组临床疗效,并依据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洼田饮水试验(WST)、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和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MDADI)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同时通过数字影像化分析评估对治疗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治疗4周后,各组较治疗前比较,SSA、WST、FOIS与MDADI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针刺与埋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常规训练有效率为73.33%(22/30)、穴位针刺组为93.55%(29/31)和穴位埋线组为96.77%(30/31),穴位针刺与埋线优于常规训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针刺与埋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吞咽造影各参数比较,穴位针刺与埋线优于常规训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针刺与埋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穴位埋线可有效提高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有效率,疗效与穴位针刺相当,其疗效机制可能与增强舌咽部肌肉力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