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3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林坚  许璟  张弩 《浙江创伤外科》2001,6(5):335-336
应激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献报道其发生率高达40%~80%,严重影响患预后。以往认为外伤早期因患常伴有呕吐,胃肠功能下降,只采用肠外营养,让胃肠道空置,处于休息状态,只有其功能恢复正常后才给予胃肠营养。由于脑损伤胃肠功能较正常下降,但并非功能全部丧失,所以笔试用早期适量胃肠营养并加其他治疗方法,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本对55例重型脑损伤病人早期高能营养,局部物理降温,及短期制酸剂治疗进行随机对照研究,了解其对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体积(MPV)、压积(PCT)及分布宽度(PDW)的变化。方法对57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和98例未发生脑梗死的颅脑外伤患者的PLT、MPV、PDW、PCT进行比较。结果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MPV、PCT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LT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小板在外伤性脑梗死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检测PLT、MPV、PDW、PCT对于外伤性脑梗死的防治和病情的发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3.
吡咯喹啉醌对离断周围神经的促再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吡咯喹啉醌(PQQ)对离断周围神经再生效果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配入PQQ组与对照组。所有动物均实施手术造模,离断左侧坐骨神经后予以10-0缝线神经外膜间断缝合。PQQ组术后隔日术侧肌肉注射PQQ 0.5 ml(250μg/kg),对照组仅给以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定期行坐骨神经功能评估,神经电生理指标测定。于12周时,取材行再生神经形态学观察。结果:PQQ组在坐骨神经功能、神经电生理及形态学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咯喹啉醌可显著促进离断周围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骨髓间质分离的多能成体祖细胞(MAPCs)移植后在大鼠脑组织内神经细胞分化及修复神经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将在体外纯化、增殖和已用5-溴-2脱氧尿苷(BrdUrd)处理过的MAPCs注入帕金森病大鼠脑内.3个月后,对移植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行为学测试等方法鉴定和分析MAPCs在大鼠脑组织内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和修复神经功能的作用机制.结果 6-羟多巴诱导的大鼠行为学变化MAPCs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细胞移植后第4、8、12周时,移植的PD大鼠1h内的旋转圈数为对照组(687.8±2.7、754.1±13.4、763.2±14.8)和MAPCs组(528.0±12.7、440.5±12.0、435.0±7.1).MAPCs在中脑黑质和纹状体区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多巴胺能神经元;PCR检查发现多巴胺-β-羟化酶、多巴胺转运体和神经生长因子表达水平MAPCs组(分别为0.510±0.028、0.620±0.046、0.850±0.051)明显比对照组(分别为0.310±0.072、0.400±0.044、0.480±0.057)升高(P<0.05).结论 骨髓间质分离的MAPCs移植后能在大鼠脑组织微环境中自主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并有效地修复6-羟多巴诱导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Ommaya储液囊治疗儿童结核性脑膜炎脑积水的疗效.方法 结核性脑膜炎伴脑积水患儿12例,男9 例,女3例,体重6~38 kg,年龄4个月至12岁.Ⅱ级6例,Ⅲ级4例,Ⅵ级2例.12例均采用储液囊植入,囊内穿刺引流、注药方法治疗.结果 术前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含量分别是:(228±139)×106/L、(2.18±1.26) g/L;储液囊内给药2周后白细胞数(21±18)×106/L、蛋白含量(0.69±0.34) g/L.植入12个储液囊,最终取出储液囊8个,长期留置4个,4例再次行V-P分流术.结论 Ommaya储液囊具有操作方便,可随时反复抽取脑脊液检查,避免腰穿;留置时间长,不易感染;经囊内给药起效快等优点.此方法可能更适用于轻中度脑积水且预计短期内脑积水可缓解的患儿.部分患儿可避免长期分流管的植入.  相似文献   
86.
周辉  盛汉松  张弩  林坚  尹波 《温州医学院学报》2011,41(5):431-434,438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分离的多能成体祖细胞(MAPCs)移植后在大鼠脑组织内神经细胞分化的形态学观察。方法:制作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将在体外纯化、增殖和用5-溴-2脱氧尿苷(BrdUrd)处理过的MAPCs注入PD大鼠脑内。3个月后,对移植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免疫电镜等方法鉴定和分析MAPCs在大鼠脑组织内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形态学。结果:MAPCs在中脑黑质和纹状体区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电镜下观察到MAPCs所分化的神经细胞与其他神经细胞形成突触联系。结论:骨髓间质分离的MAPCs移植后能在大鼠脑组织微环境中自主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并有效地与其他神经细胞形成突触联系。因此MAPCs有望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自体移植治疗的最佳候选干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87.
右旋美托咪定在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超前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麻醉前注入右旋美托咪定(DEX)对老年人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按照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I或Ⅱ级,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40例患者,年龄60~72岁,患者随机分为D、C两组,每组20例。D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入DEX1.0μg/kg,10min输注完毕,C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咪达唑仑50μg/kg,静脉注射。两组在术后用相同的静脉镇痛的方式:芬太尼16μg/kg,以0.9%氯化钠液稀释到100mL注入PCIA泵,两组PCIA泵注射速度均为2mL/h持续泵入,单次自控量0.5mL,锁定时间为15min。术后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监测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Ramsay镇静评分,并且观察记录患者嗜睡、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多个时间点D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而Ramsay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警觉/镇静(OAA/S)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呼吸抑制以及需要加服止痛药的例次数,D组均低于C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右美托咪定作为全麻诱导辅助用药具有一定的超前镇痛作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并可减少术后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观察新型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的温敏性及缓释性能.方法 分别用0.005%~0.100%京尼平0.5 ml与2%壳聚糖5 ml交联10 min,然后滴加56%甘油磷酸钠0.55 ml,制备新型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并研究其温敏性,用该水凝胶负载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β(SDF-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并研究最大负载量及缓释特性.结果 具有最佳温敏性能水凝胶的配比为2%壳聚糖5 ml、0.03%京尼平0.5 ml、56%甘油磷酸钠0.55 ml,其负载400μg/LSDF-1β、200μg/L TGF-β1的最大负载量为0.5 ml,并获得了体外释放曲线.结论 通过京尼平的交联可得到在37℃下快速凝胶化的壳聚糖水凝胶,该凝胶具有温敏性,形成的凝胶能缓慢释放SDF-1β、TGF-β1.  相似文献   
89.
林坚  尹波  张弩 《浙江医学》2010,32(10):1464-1466
目的 研究眼镜蛇毒因子(CVF)激活补体系统,对兔脑出血后脑水肿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 56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兔按0.5mg/kg腹腔内注射含CVF的0.9%氯化钠溶液约5ml,对照组兔腹腔注射5m10.9%氯化钠溶液.再设空白组、标准组.4组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浆补体C3、TNF-α、NSE浓度,以脑(湿-干)/湿检测脑水的含量.结果 兔血浆中补体C3、NSE、TNF浓度,在4组间、组内各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大脑(湿-干)/湿比重:实验组(80.19±0.54)%,对照组(79.57±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F能有效激活并耗竭补体,补体系统过度激活加重脑水肿的发生.脑出血急性期TNF-α、NSE升高的峰值与脑损伤、脑水肿严重程度可能存在某种联系,TNF-α、NSE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应脑损伤和脑水肿情况.  相似文献   
90.
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是颅脑损伤的一种常见类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为33%~60%。是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tSAH并发脑缺血和脑积水与出血量及血液在蛛网膜下腔存在的时间密切相关.尽快清除蛛网膜下腔内的积血是治疗tSAH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