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丙泊酚干预急性呼吸衰竭(ARF)行无创机械通气(NIV)躁动患者的镇静作用情况。 方法将118例ARF行NIV治疗的躁动患者分为布托啡诺组(57例)及丙泊酚组(61例),两组患者分别予以输注布托啡诺和丙泊酚,维持镇静躁动评分(SAS)于3 ~ 4分,在治疗过程中根据需要给予咪达唑仑及芬太尼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NIV不耐受评分、S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呼吸频率、pH值、吸入氧浓度(FiO2)、动脉血氧分压(PaO2)、PaO2 / 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咪达唑仑和芬太尼使用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布托啡诺组和丙泊酚组患者治疗后NIV不耐受评分[(1.2 ± 0.5)分vs.(1.3 ± 0.7)分]、SAS评分[(3.5 ± 0.4)分vs.(3.6 ± 0.5)分]、VAS评分[(1.8 ± 0.3)分vs.(1.7 ± 0.3)分]、呼吸频率[(20.1 ± 6.4)次/ min vs.(21.3 ± 4.4)次/ min]、pH值[(7.41 ± 0.06)vs.(7.40 ± 0.06)]、FiO2 [(0.40 ± 0.12)vs.(0.42 ± 0.11)]、PaO2 [(97 ± 40)mmHg vs.(95 ± 40)mmHg]、PaO2 / FiO2 [(290 ± 48)mmHg vs.(282 ± 51)mmHg]及PaCO2 [(34 ± 8)mmHg vs.(35 ± 7)mmH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 0.887、1.194、1.809、1.194、0.905、0.945、0.311、0.808、0.836,P = 0.377、0.235、0.072、0.235、0.367、0.347、0.756、0.421、0.4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V不耐受评分、SAS评分、VAS评分、呼吸频率、FiO2和PaCO2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而pH值及PaO2 / FiO2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均< 0.05)。布托啡诺组和丙泊酚组患者咪达唑仑使用情况(44 / 57 vs. 48 / 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0.038,P = 0.845);而芬太尼使用情况(4 / 57 vs. 49 / 61)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9 / 57 vs. 26 / 6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 = 64.007、10.169,P < 0.001、= 0.001)。其中,两组患者的低血压(2 / 57 vs. 16 / 61)及低血容量(1 / 57 vs. 13 / 61)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137、4.213,P = 0.042、0.040)。 结论与丙泊酚相比较,持续静脉输注布托啡诺可以减少ARF行NIV躁动患者芬太尼的需要量,并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42.
患者女,27岁,因排便不畅,腹部包块2个月,既往便秘史已多年。平时5~7d排便一次,每次约30min。均为干硬粪块,近2个月来伴腹胀,左下腹部可触及一包块,近20d无大便,有排气,腹部胀疼,以左下腹包块,低位不完全性肠梗阻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评估早期大容量支气管 -肺灌洗 (BAL)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对呼吸力学的影响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气管插管下机械通气的COPD病例 1 4例 ,早期行大容量BAL治疗 ,分别观察比较BAL前与BAL后 1h、1 2h肺动态顺应性 (Cdyn)、肺粘性阻力 (Rrs)、气道峰压 (PIP)、平台压(Pplateau)、平均气道压 (Mpaw)和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PEEPi)。并回顾性选择同样病情未行BAL的COPD病例 1 4例为对照组 ,动态记录比较两组的肺感染控制时间 ,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重症病房 (ICU )天数。结果 :BAL组治疗后 1、1 2h与BAL前呼吸力学参数分别为 :Cdyn(0 .48± 0 .86)、(0 .54± 0 .1 3)和 (0 .2 8± 0 .64)L/kPa ,P均 <0 .0 1 ;Rrs(1 .1 0± 0 .2 6)、(1 .0 3± 0 .2 3)和 (1 .61± 0 .2 3)kPa/s/L ,P均 <0 .0 1 ;PIP(2 .2 4± 0 .48)、(1 .62± 0 .44)和 (2 .74± 0 .46)kPa ,1hP <0 .0 5、1 2hP <0 .0 1 ;Pplateau(1 .2 4± 0 .2 8)、(1 .2 7± 0 .40 )和 <1 .2 3± 0 .37)kPa ,P均 >0 .0 5 ;Mpaw(9.95± 0 .1 9)、(0 .92± 0 .33)和 (1 .2 7± 0 .2 8)kPa,P均 <0 .0 1 ;PEEPi(0 .55±0 .1 2 )、(0 .43± 0 .0 8)和 (0 .59± 0 .2 4 )kPa,1hP >0 .0 5、1 2hP <0 .0 1。BAL组与对照组比较感染控制时  相似文献   
44.
随着对危重患者治疗技术的进步,临床许多危重患者需要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治疗,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已普遍应用在ICU,该技术是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和安全性高的微创外科方法,是危重病患者预期长时间MV的较好选择[1-2].Abdulla等[3]提出对于有足够经验的医师实施PDT手术,常规PDT与纤支镜引导PDT在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别.但是近年来,就手术的安全性而言,是否需要在常规PDT的基础上运用纤维支气管等辅助手段仍存在争议.为此,本文回顾性分析比较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自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180例PDT,观察两组短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5.
脓毒症患者急性时相蛋白的动态联合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血清急性时相蛋白水平在脓毒症和重度脓毒症患者炎症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特定蛋白定量分析方法,分组动态测定1、3、7、1 4和2 1 d 5个时间点2 9例脓毒症( SP)组和2 7例重度脓毒症( SSP)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 CRP)、a1酸性糖蛋白( AAG)、铜蓝蛋白( CER)以及结合珠蛋白( HP)的血清含量,并与3 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 SP组:CRP和AAG在炎症早期1 d内就显著升高( P<0 .0 1和P<0 .0 5) ,其中CRP3 d达高峰,AAG3~7d达高峰,AAG持续高峰时间达1 4 d,CRP和AAG各时间点间差异显著( P均<0 .0 1 ) ;CER无显著升高( P>0 .0 5) ,各时间点差异不显著( P>0 .0 5) ;HP早期也显著升高( P<0 .0 5) ,但各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2 SSP组:CRP和AAG均显著升高( P均<0 .0 1 ) ,高峰持续时间均长达1 4 d,各时间点间差异非常显著( P<0 .0 1 ) ;CER7d前呈下降趋势( P<0 .0 5) ,各时间点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HP在1 4 d才显著升高,2 1 d达峰值( P均<0 .0 5) ,各时间点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组间趋势变化比较:CRP、AAG和HP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0 .0 5) ,CER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CRP早期升高是感染的敏感指标,CRP和AAG高峰持续时间延长提示重度感染;HP不升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早期应用PiCCO监测液体复苏后血管外肺水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48例入住ICU存在血容量不足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750 mL/m2]的感染性休克早期患者,根据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是否大于7 mL/kg分为肺水正常和肺水偏高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万汶)按250 mL/15 min的速度行早期液体复苏,使其ITBVI>850 mL/m2,监测两组患者复苏前、复苏终点后即刻、复苏终点后2 h及6 h的EVLWI、氧合指数(PaO2/FiO2)和血流动力学等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液体复苏扩容对ITBVI、GEDVI、CI、SVI、CVP、EVLWI有影响(P<0.05),两组液体复苏达终点后的即刻、2 h、6 h各时间点的ITBVI、GEDVI与复苏前相比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PaO2/FiO2各时间点与复苏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水正常组的CI、SVI各时间点与复苏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水偏高组的CI在复苏达终点后即刻和2 h两个时间点与复苏前比较有增加(P<0.01),SVI在复苏终点后2 h和6 h两个时间点与复苏前比较有增加(P<0.01)。CVP与复苏前相比,肺水正常组仅复苏终点后6 h有增加(P<0.01),肺水偏高组复苏终点后2、6 h均有增加(P<0.01)。EVLWI与复苏前相比,复苏达终点后的即刻、2 h、6 h均有增加(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早期进行液体复苏可使GEDVI、ITBVI、CI、SVI增加,对CVP和EVLWI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影响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危重症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32例危重症患者,使用PIC-CO(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技术)监测技术,观察静滴参麦注射液前及静滴后0.5、1、2、4h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患者的心功能及心肌收缩指标在参麦注射液静滴后0.5、1、2h有所改善。结论参麦注射液可以改善危重症患者心肌收缩力及心功能,有明显的正性肌力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对行机械通气严重脓毒症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行机械通气的严重脓毒症患者75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7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38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大承气汤鼻饲;观察指标:炎症相关性指标炎性介质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IL-2和IL-6),急性时相蛋白(APPs)中的C反应蛋白(C...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乳酸清除率和血乳酸水平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9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后进行动脉血乳酸水平测定,6、12和24h后再次行动脉血乳酸测定,并计算12和24h后的乳酸清除率。入住ICU24h内,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统计28d死亡率,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乳酸水平的差异。结果存活组12和24h后,乳酸清除率水平高于死亡组,而血乳酸水平低于死亡组(P均0.05)。所有患者12和24h后,乳酸清除率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3和-0.347),而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6和0.387)。结论 12h乳酸清除率和血乳酸水平可作为评估脓毒性休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血管内皮通透性的变化:方法将54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给予常规综合及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静脉给予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外肺水指R(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PACHE)Ⅱ、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等的变化,评价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与病死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EVLWI、PaO2/FiO2、APACHEⅡ评分在治疗后3d、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7、2.86、3.91、5.34、2.52、3.23,P均〈0.05);PVPI、SOFA评分在治疗后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02、2.25,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39、3.58,P均〈0.05);两组患者28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增加氧合,改善ARDS患者肺血管通透性,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