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目的 分析合并自身免疫异常的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方法 回顾性分析免疫相关检查完善或既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明确诊断病史的194例MDS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4例患者中37例(19.07%)合并自身免疫异常,其中16例(8.25%)例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21例(10.82%)为无相关症状的免疫检查异常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组中<60岁患者比例、女性比例、外周血CD4+T细胞/CD8+ T细胞比值<1者的比例、染色体异常为+8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免疫检查无异常组(P值均<0.05).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组患者2年预期生存率较免疫检查无异常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无相关症状的免疫检查异常组中女性比例显著高于免疫检查无异常组(P<0.05).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组、无相关症状的免疫检查异常组与免疫检查无异常组相比,在年龄、诊断分型、IPSS预后分组、外周血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贫血严重程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增高比例、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染色体核型预后分组、骨髓活检增生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发性MDS患者以女性、年龄<60岁者为主,染色体异常为+8的比例高,可能具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分析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骨髓纤维化(MDS-MF)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提高对MDS-MF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骨髓活检结果的466例原发性MDS患者资料,根据是否伴有MF分为两组比较临床特征,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466例原发性MDs患者中167例(35.8%)MDS患者伴有MF,其中MF.1级123例(26.4%),MF-2级40例(8.6%),MF-3级4例(0.9%).MDS-MF组患者肝脏和(或)脾脏肿大比例高于MDS不伴M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MDS-MF组患者骨髓活检增生程度较MDS不伴MF组活跃,MDS-MF组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数、巨核细胞数和异常巨核细胞数高于MDS不伴M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Jp值均<0.05).有可供分析的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的345例患者中MDS-MF患者121例,MDS-MF组患者染色体核型预后分组中危及高危组比例高于MDS不伴M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MDS-MF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7(1~60)个月,MDS不伴MF组患者中位生存期32(1~62)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将单因素分析有预后意义的参数纳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F具有独立预后意义(P=0.019).结论 MDS伴MF患者骨髓以网状纤维增生为主,其网状纤维增生与原始细胞数、巨核细胞的增生和发育异常、染色体核型密切相关.伴有MF的MDS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3.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病毒感染之一。全世界慢性HBV感染者约有3亿,其中大部分在亚洲地区。我国慢性HBV携带者约占10%~15%。而慢性乙型肝炎(CHB)迁延不愈,又可发展为肝硬变甚至肝细胞癌。乙型肝炎患病人数多,  相似文献   
24.
云南省是我国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流行的重灾区,疫情分布特点已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在医疗机构中新发现病例日益增多,2008年全省医疗机构发现的艾滋  相似文献   
25.
丹参酮ⅡA对NB4所诱导的人ECV304细胞株促凝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Ⅱ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细胞株NB4诱导的人ECV304细胞株促凝活性的影响。方法①分别用0.5μg/mL TanⅡA、0.3μg/mL ATRA、0.1g/LDMSO、RPMI1640处理培养NB4细胞制成条件培养基TanⅡA-NB4-CM,ATRA-NB4-CM、DMSO-NB4-CM以及RPMI1640-NB4-CM,再分别与ECV304细胞在37℃共同孵育0、4、8、12h,利用复钙时间测定及改良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ECV304细胞裂解液的肿瘤促凝活性(PCA)和组织因子活力(TF:Act)。②ECV304细胞分别与0.5μg/mLTanⅡA及TanⅡA-NB4-CM在37℃共同孵育4、12、24、72、120h,用上述同样方法测定ECV304细胞裂解液的PCA和TF:Act。结果①0.5μg/mLTanⅡA处理NB4细胞24、72、120h的条件培养基能使ECV304细胞PCA增强,ATRA具有相似作用(P〉0.05)。②0.5μg/mL的TanⅡA对0.5μg/mL TanⅡA作用NB4120h的条件培养基(TanⅡA-120h-NB4-CM)促ECV304细胞PCA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呈时间依赖性,120h达到高峰,再增加TanⅡA浓度,作用强度不增加;与0.3μg/mL ATRA作用相似。③TanⅡA-120h-NB4-CM能够增加ECV304细胞TF:Act,并随作用时间增加而增强,TanⅡA与ATRA作用相似(P〉0.05)。④0.5μg/mLTanⅡA能够抑制TanⅡA-120h-NB4-CM对ECV304细胞的TF:Act,并随作用时间增加而增强,ATRA具有相似作用(P〉0.05)。结论TanⅡA在诱导NB4细胞分化凋亡的同时,可能通过某种因子增强NB4细胞对ECV304细胞促凝活性和组织因子活力TanⅡA能够有效阻止NB4细胞增强ECV304细胞的促凝活性和组织因子活力,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27.
游离雌三醇在早产预测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严重的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早产是一个长期困扰产科工作者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找简便可靠的指标以早期、准确诊断乃至预测早产的发生,从而指导临床处理。近年来。游离雌三醇(uE3)作为早产的一个预测诊断指标.受到很多关注。我院2000年1月至2002年1月对门诊或住院的150例孕妇进行uE3检测,探讨uE3对早产预测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8.
关于恙虫病外周血细胞,血脂,白蛋白的变化,相关书籍未见或少见描述。以下是笔者就此问题进行的一些病例总结。  相似文献   
29.
患儿,4岁9个月,壮族.2001年11月出生时发现颈、臂、背、胸、大腿等处有咖啡色色素沉着,1岁3个月出现阴道流血,每年2~3次,每次2~3 d,量不多,4岁8个月出现乳房发育,近1周右大腿上端隐痛,无骨折史.2006年 8月28日到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30.
患儿,4岁9个月,壮族.2001年11月出生时发现颈、臂、背、胸、大腿等处有咖啡色色素沉着,1岁3个月出现阴道流血,每年2~3次,每次2~3 d,量不多,4岁8个月出现乳房发育,近1周右大腿上端隐痛,无骨折史.2006年 8月28日到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