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0 毫秒
41.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ereatitis,AP)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疾病,各因素间相互关联、互相作用,共同促进AP的发生与发展.目前AP形成机制主要包括:胰酶自身消化学说、微循环障碍学说、炎症介质释放学说、细胞凋亡学说、钙超载、免疫紊乱学说等.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复方三七散外敷防治静脉留置针输注5-氟尿嘧啶(5-Fu)所致静脉炎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更好地防治化疗性静脉炎的药物和方法。方法将136例输注5-Fu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8例。A组穿刺静脉局部给予50%硫酸镁溶液浸湿纱布外敷;B组穿刺静脉局部给予复方三七散药粉与75%乙醇混合的药糊外敷,观察2组患者发生静脉炎时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对已发生静脉炎患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分为C组、D组,分别给予复方三七散和硫酸镁治疗。以5 d(120 h)为期,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5)。C组已发生静脉炎的Ⅰ、Ⅱ级患者的治疗效果均优于D组(P均0.05)。结论复方三七散外敷具有防治静脉留置针输注5-Fu所致静脉炎的作用,且效果优于硫酸镁。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研究地塞米松对SAP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的影响。方法 用改良Aho法制备SAP大鼠模型,模型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假手术组各45只。术后3、6、12h观察各组存活率、胰腺病理变化、Bax、Bcl-2表达,凋亡细胞种类及凋亡指数。结果 模型组、治疗组存活率无差异(P〈0.05);治疗组胰腺病理改变较模型组轻;治疗组Bax各时点阳性率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12h胰头部Bcl-2高于治疗组(P〈0.01);治疗组6h凋亡指数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地塞米松治疗SAP可能与凋亡调控基因Bax、Bcl-2诱导的胰腺细胞凋亡有关;组织微阵列技术在胰腺炎病理检测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4.
黄芩甙和奥曲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害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黄芩甙和奥曲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肺损害的影响,探讨两药对SAP的治疗作用与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Aho法,经大鼠胰胆管内逆行注射3.5%牛磺胆酸钠制成SAP模型。制模后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黄芩甙治疗组、奥曲肽治疗组,另选一组作为假手术组。于术后相应时间点观察各组大鼠的病死率,随后分批处死大鼠,观察肺脏的大体及光镜下病理学变化;观察肺脏的病理学评分变化;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制备肺脏微阵列片,并进行Bax、bcl-2染色,光镜下观察各指标的表达水平变化,同时应用TUNEL技术进行肺脏凋亡细胞的观察及凋亡指数的计算,分析以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黄芩甙治疗组、奥曲肽治疗组12h生存率明显大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肺脏病理评分比较显示:不同时间点模型组、黄芩甙治疗组明显大于假手术组(P〈0.01),6h及12h点黄芩甙治疗组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奥曲肽治疗组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各组肺脏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显示:3h点黄芩甙治疗组、奥曲肽治疗组明显大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P〈0.05),同时黄芩甙治疗组明显大于奥曲肽治疗组(P〈0.01);各组肺脏bcl-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显示:模型组和黄芩甙治疗组明显大于假手术组(P〈0.01),并明显大于奥曲肽治疗组(P〈0.05);6h点黄芩甙治疗组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各组肺脏凋亡指数的表达水平变化显示各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1)黄芩甙和奥曲肽对SAP肺损害均具有保护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2)在胰腺炎病理检测中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代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复方三七散防治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脑出血、脑梗死或脑炎而使用甘露醇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硫酸镁治疗组和复方三七散治疗组。2组在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注20%甘露醇治疗时,硫酸镁治疗组穿刺静脉局部给予50%硫酸镁溶液浸湿纱布外敷;复方三七散治疗组给予复方三七散药粉和70%酒精混合的药糊外敷。对2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进行观察。对已发生静脉炎患者按静脉炎的程度分为Ⅰ级患者和Ⅱ级患者。每级患者又分为硫酸镁治疗组和复方三七散治疗组。每组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外敷治疗,以5天(120小时)为期,观察2组效果。结果:2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显示酸镁治疗组的留置时间(71.0±18.8)h少于复方三七散治疗组留置时间(98.0±14.3)h(P0.05)。已发生静脉炎的Ⅰ、Ⅱ级患者的治疗效果显示复方三七散治疗组优于硫酸镁治疗组(P0.05)。结论:复方三七散外敷具有防治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时所致的静脉炎的作用,且效果优于硫酸镁湿敷。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疾病和子宫肌瘤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手术并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子宫腺肌病102例(子宫腺肌病组)、子宫内膜异位症4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子宫平滑肌瘤80例(子宫肌瘤组),以及在此期间健康体检的正常妇女72例(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术前及对照组患者体检时的血NLR、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CA125、CA199值,并比较分析,评价NLR、CA125及CA199在3种疾病的诊断敏感性.结果:3种疾病组血NLR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种疾病组血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组Ⅲ、Ⅳ期患者的血CA125值及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两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各期间血NLR及CA199值及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R在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都显著升高,表明免疫抑制是这3种疾病的共性.血NLR、CA125及CA1993种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对这3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7.
组织芯片(tissue chip)又称组织微阵列(tissue microarrays,TMA),1998年由Kononen等首次提出,近年来组织芯片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已运用该技术广泛开展了人类基因组学的研究、疾病相关基因的验证、新药物的开发与筛选、治疗过程的追踪和预后等方面的研究。传统的组织病理切片技术样本单一、效率低、不能胜任大样本的筛选工作,而组织芯片技术克服了这个缺点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组织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high—throughput)、经济省时、结果可靠、便于实验对照等特点,实现了分子蛋白质水平研究与组织形态学研究相结合。目前,该技术已广泛运用于消化道疾病的研究中。本文主要就组织芯片技术对消化道疾病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8.
急性胰腺炎时炎症介质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49.
黄芩素的药理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黄芩素是中药黄芩的重要单体,具有多种功效.它能抗菌、抗病毒、抑制炎症反应、保肝、利胆、利尿、抗癌等,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主要用于急、慢性炎症.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对黄芩素的药理作用及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黄芩素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陈娟  金山  张喜平  康鸿斌 《安徽医药》2017,21(12):2284-2287
目的 探讨青娥丸联合钙剂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骨质疏松患者100例,按完全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青娥丸联合钙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钙剂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降钙素、骨钙素、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转化生长因子β1、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和骨密度.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2±0.06)vs(0.54±0.05)g·cm-2,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时骨密度显著增加[(0.66±0.09) vs (0.58±0.08) g·cm-2,P<0.05];治疗12个月后骨密度显著增加[(0.71 ±0.11)vs(0.63±0.10)g·cm-2,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降钙素、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降钙素水平显著升高[(262.39 ±72.59)vs(231.53 ±62.39) ng·L-1,P<0.05];骨钙素水平显著升高[(11.53 ±2.69)vs(9.35 ±2.27)μg·L-1,P<0.05];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升高[(111.59 ±35.35)vs(97.93 ±31.56) IU·L-1,P<0.05];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显著降低[(3.57 ±0.91)vs(4.49 ±1.50) mIU·mL-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娥丸联合钙剂有助于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