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63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肾细胞癌组织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RTmRNA的原位杂交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酶是一种具有逆转录酶活性的核蛋白体,其自身含有RNA模板,能够维持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端粒长度不随细胞分裂而缩短。端粒酶活性表达是肿瘤细胞的重要标志。许多研究显示端粒酶活性表达受到端粒酶催化亚基(human telom-erese reverse transcfiptase,hTRT)表达的调控,hTRT、在多数恶性肿瘤中有高表达,而在良性肿瘤及正常组织(除胸腺、睾丸、  相似文献   
32.
33.
34.
肾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尿毒症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在临床肾移植实践中早期肾功能丧失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寻找一个简单而可行的方法来预测、诊断移植肾功能丧失的原因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对移植肾的观察主要是通过临床症状如尿量减少、体温上升、体重增加、移植区疼痛及压痛、移植肾胀大、关节肌肉酸痛等及一些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肌酐上升、肌酐清除率下降、嗜酸性白细胞升高、尿细胞学异常等。细针抽吸活检是一种有效且并发症少的技术,对移植肾状态的观察确实可靠,现已成为一些移植中心监测移植肾的手段之一。流式细胞分析术(Flow cytometric ana.lysis,简称FCM)与免疫荧光技术相结合用于  相似文献   
35.
肾细胞癌骨转移的诊治(附四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提高肾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收集4例肾癌骨转移患者资料,就其临床特点、病理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例中除1例经综合治疗长期存活外,其余3例术后生存时间均小于2年。结果认为:肾癌骨转移患者预后较差,对该类患者应力争做到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6.
白介素2及其受体在移植免疫及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日渐为临床所重视,IL-2及其受体动态变化监测有助于早期诊断肾移植排斥反应及抗排斥反应疗效的判断,针对IL-2R的单克隆抗体抗排斥反应精确而有选择性。IL-2介导的过继免疫治疗在泌尿系肿瘤治疗中大有前景,本文仅对IL-2及其受体在这二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7.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大鼠免疫低反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供者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联合骨髓移植(BMT)对大鼠移植肾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DA(RT1a)大鼠为供者,Lewis(RT11)大鼠为受者,Wistar大鼠为无关第三品系.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进行不同的预处理后进行肾移植.(1)阴性对照组受者不接受任何预处理;(2)imDCs诱导组受者术前7d经尾静脉注射经60Co照射(30 Gy)灭活的、供者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2×107/只;(3)BMT诱导组受者术前4 d经尾静脉注射供者来源的新鲜骨髓细胞2×108/只;(4)imDCs+BMT联合诱导组受者术前7 d经尾静脉注射经60Co照射(30 Gy)灭活的、供者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2×107/只,术前4 d经尾静脉注射供者来源的新鲜骨髓细胞2×108/只;(5)第三品系组预处理与imDCs+BMT联合诱导组相同,但供者肾脏来自Wistar大鼠.术后进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白细胞介素2(IL-2)逆转实验;体内细胞转移实验(DTH);流式细胞仪检测RT1a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各组大鼠肾移植后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阴性对照组(7.12±1.25)d;imDCs诱导组(24.38±3.20)d;BMT诱导组(7.87±2.10)d;第三品系组(6.63±1.06)d;而imDCs+BMT联合诱导组延长到(80.75±16.88)d;后者与上述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耐受的大鼠脾细胞增殖程度(SI值,3.41)明显低于对照组(7.56),P<0.01;转移耐受的Lewis大鼠(FI值,0.55)明显低于对照大鼠(0.93),P<0.01;在免疫耐受的受者体内检测到RT1a阳性细胞.结论术前输注供者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联合骨髓移植,可成功诱导受者产生免疫耐受,显著延长肾移植大鼠的存活时间.可能机制为特异性T细胞克隆无能、T细胞的负向免疫调节以及嵌合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38.
光动力学疗法在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20世纪70年代Kelly和Snell[1]首次将HpD用于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后,由于PDT以其特有的对常规治疗无效的膀胱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膀胱癌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9.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犬肾远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为了进一步了解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对肾脏的远期影响,观察了21只犬在ESWL后1、3、6及12个月肾的肉眼、光镜和电镜的形态。结果显示:ESWL后1、3个月主要是肾小管的改变,但ESWL后6、12个月时肾小管的病理改变不明显,而肾间质及肾小球的病理变化却逐渐明显,特别是肾小球系膜细胞胞浆中散在分布的肾素颗粒,表明ESWL后出现的高血压可能与所谓的“pagekidney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40.
冲击波碎石     
冲击波碎石上海医科大学教授张元芳1980年,德国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为肾结石病人进行碎石治疗。从1985年起,我国陆续地研制成多种型号的冲击波碎石机,至今已达400余台,遍布全国各地,我国医务人员应用此技术已治疗了10多万例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