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建立尿沉渣细胞内HBV DNA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方法,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10例慢性乙肝患者尿液,离心获得尿沉渣细胞,以患者自身单纯尿液作为对照,用细胞病毒裂解液分别提取沉渣细胞和单纯尿液HBV DNA,并用FQ-PCR分别检测HBV DNA含量。比较沉渣细胞和单纯尿液中HBV DNA含量。对1例乙肝肝癌并发尿毒症患者分析沉渣细胞的HBV DNA与血清HBV DNA含量变化分别与病情的相关关系。结果采用荧光PCR技术检测尿沉渣细胞HBV DNA,检测出低限值可达100 IU/10 ml尿液细胞,并且按稀释倍数呈理论梯度,相关系数为0.9。5次重复的CT值的CV值分别为5.2%、3.8%和4.6%,符合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偏差要求。尿沉渣细胞HBV DNA含量明显高于单纯尿液中的HBV DNA(P<0.05)。结论基于用荧光PCR的检测方法来测定尿沉渣细胞HBV DNA,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重复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乙肝患者体内HBV DNA含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国近5年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收集2009-2013年我国16省市分离自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腹泻患者新鲜大便标本的病原菌,用沙门、志贺菌属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和庆大霉素培养基分离培养,挑取疑似腹泻病原菌的纯菌落用VITEKⅡ细菌鉴定仪和微量编码生化反应管鉴定,再以沙门菌、志贺菌、弧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血清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型分型;采用K-B法检测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药敏)。结果5年间共收集到我国16个省市各类腹泻病原菌10881株,包括7个菌属、22个菌种和90个血清型,其中志贺菌7632株(70.14%),弧菌1351株(12.42%),沙门菌981株(9.02%),致泻性大肠埃希菌341株(3.13%),气单胞菌302株(2.78%),邻单胞菌269株(2.47%),小肠结肠耶尔森菌5株(0.05%)。志贺菌血清型以B群中的F2a、F4a和F1a为主,沙门菌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药敏监测显示,志贺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美唑、亚胺培南和磷霉素等敏感性较好,敏感率分别为89.7%、92.3%、96.7%、100%和97.7%;沙门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和磷霉素等敏感率分别为94.0%、97.9%、94.4%、100%和96.4%;气单胞菌对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和磷霉素等敏感率分别为80.9%、80.0%、92.6%和84.0%;致泄性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率普遍较差;弧菌对所测抗生素敏感性(氨苄西林除外)均较好。结论我国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腹泻病原菌以志贺菌属、弧菌属和沙门菌属为主,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应该覆盖这些病原,靶向治疗应该考虑药敏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监测与腹泻相关的多重耐药菌,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2-2010年我国北京、新疆、杭州、河南4个地区三级甲等医院的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通过粪便培养,经生化及血清凝集试验鉴定出致病菌,并以纸片扩散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统计多重耐药菌.结果 9年中共分离到肠道病原菌1 742株,多重耐药菌874(50.17%)株;其中三重耐药肠道病原菌463(26.58%)株,四重及四重以上耐药肠道病原菌411 (23.59%)株;肠道病原菌多重耐药产生率以志贺菌属居首位(65.42%),其次为致病大肠埃希菌(61.26%),再次为气单胞菌属、沙门菌属、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及弧菌属,分别占45.83%、37.38%、28.21%、19.44%.各年份多重耐药肠道病原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组合不尽相同:2002-2005年三重耐药的抗生素组合为氨苄西林、氯霉素及复方新诺明,分别占18.08%、10.48%、26.69%及48.60%,2006-2010年三重耐药抗生素的耐药组合为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及复方新诺明,分别占32.14%、9.30%、7.69%、16.53%及11.01%;四重及四重以上的抗生素耐药组合最常见的为氨苄西林、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及环丙沙星或诺氟沙星.结论 我国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种类多,多重耐药肠道病原菌比例较高,且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组合随时间变化.应加强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1病例报告患者,女,71岁,因"间断呕血6月余,发热、腹痛、腹泻1 d"于2015年2月9日入我院。患者于2014年7月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不适,呕吐少量鲜血,遂到当地医院就诊。当时胃镜检查提示:食道静脉曲张、食道下段糜烂。腹部CT示:肝左叶囊肿;胆囊炎;右肾囊肿;腹腔积液;部分肠管管壁增厚,肠系膜脂肪间隙混浊,腹膜不均匀增厚,腹腔多发小淋巴结。患者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就诊。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者的支原体感染特点和耐药发展趋势。方法收集2008—2010年和2012—2014年来我院就诊的泌尿生殖道感染者的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分析结果。结果共送检15 898例患者标本,检出支原体8069例(50.75%),女性分离率(62.87%)高于男性(42.42%)。支原体感染类型为单纯解脲脲原体感染(6010例,74.48%)、单纯人型支原体感染(247例,3.06%)和二者混合感染(1812例,22.46%)。2012—2014年与2008—2010年比较,感染仍以单纯解脲脲原体为主,混合感染由20.01%上升到25.36%;大于40岁患者由15.94%上升到33.73%;性别比变为男性占优势。不同类型支原体感染的耐药性有差别,解脲脲原体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率均40%;人型支原体对红霉素类抗生素敏感率均15%;混合感染型对红霉素类及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率均10%。结论支原体感染的特点及耐药性在变化,应加强动态监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血清和腹水中HBV DNA含量与肝脏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同时检测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的HBV DNA含量,并采用Olympus AU5400生化分析仪检测评价肝脏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总体上49例肝硬化患者血清的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腹水(P<0.001),且二者HBV DNA含量分别与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成负相关性,但腹水HBV DNA含量与此比值的负相关性更为显著(P<0.01)。其中42例患者血清HBVDNA含量高于腹水含量,且二者含量差异与DeRitis比值成负相关性(P<0.05);而其余7例重型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则显著低于腹水含量。结论:血清与腹水HBVDNA含量能反映病毒在体内复制和活动的水平,且与肝损伤生化指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二者同时进行比较分析更有助于判断肝脏受损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血清sCR1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4例代偿期、54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肝脏功能正常的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疾病对照组,5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定量检测试剂盒测定研究对象血清sCR1含量,血清胆碱酯酶(CHE)采用AU5400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采用ACL9000测定。结果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CR1含量[(122.4±40.9)ng/ml]显著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6.3±23.2)ng/ml,P<0.01];不同时期的肝硬化患者血清sCR1含量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疾病对照组[(22.1±9.5)ng/ml]和正常人群对照组[(19.3±6.6)ng/ml,P<0.01]。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sCR1的含量变化与CHE和PTA的变化明显负相关(r=-0.82和r=-0.80,P<0.01),但肝脏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CR1含量变化与正常人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sCR1含量变化与肝脏功能损伤程度关系密切,可作为临床评估肝脏功能损伤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