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半枝莲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半枝莲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分离方法,从半枝莲全草的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是对羟基苯甲醛(1)、反式-1-(4′-羟基苯基)-丁-1-烯-3-酮(2)、对羟基苯甲酸乙酯(3)、对羟基苯乙酮(4)、松脂素(5)、杜仲树脂酚(6)、豆甾醇(7)。结论化合物5、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32.
目的:对于玉竹中铅(Pb)、镉(Cd)和砷(As)的残留量进行测定,探索靶器官毒性剂量法在评估中药中重金属联合暴露风险中的应用.方法:根据玉竹中Pb,Cd和As的残留量监测数据,计算其暴露量.采用危害指数(HI)法对Pb,Cd和As联合暴露产生的健康风险进行初步筛查.若危害指数(HI)值>1或其中2种或2种以上重金属的...  相似文献   
33.
左甜甜  李威威  李雪  王洪达  杨文志 《中草药》2020,51(14):3623-3632
目的研究人参Panax ginseng根中的皂苷类成分。方法采用70%乙醇水温和冷浸提取,醋酸乙酯与正丁醇萃取,D101大孔吸附树脂和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等手段分离纯化,根据高分辨质谱、一维与二维NMR数据等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人参根醇提物中分离鉴定1个新的齐墩果酸型四糖皂苷(1)与19个已知人参皂苷化合物(2~20)。化合物1鉴定为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命名为人参皂苷Ro1(1),19个已知人参皂苷分别鉴定为三七皂苷FP_1(2)、人参皂苷Re_3(3)、三七皂苷Rt(4)、20-O-葡萄糖基人参皂苷Rf(5)、人参皂苷Re_2(6)、人参皂苷Rg_2(7)、人参皂苷Ra_2(8)、人参皂苷Rb_1(9)、人参皂苷Rc(10)、人参皂苷Ra_1(11)、丙二酰人参皂苷Rb_1(12)、丙二酰人参茎叶皂苷Rd_5(13)、丙二酰人参皂苷Rc(14)、人参皂苷Ro(15)、人参皂苷Rd(16)、人参皂苷F_2(17)、20(R)-人参皂苷Rh_2(18)、人参皂苷F_3(19)、人参皂苷F_1(20)。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利用中药材中铅(Pb)和镉(Cd)的残留量数据,探索不同累积风险评估方法在评估中药外源性有害残留物联合暴露风险中的应用。方法:以5种植物类中药材中Pb和Cd的残留量专项监测数据为基础,计算暴露量。并通过文献检索,获得Pb和Cd的相关毒理学参数。根据分级评估的原则,分别采用危害指数(HI)法、靶器官毒性剂量(TTD)法和证据权重(WOE)法等3种累积风险评估方法,评估 5种植物类中药材中Pb和Cd联合暴露的健康风险。结果:HI法的评估结果表明,艾叶、车前草和黄连的 HI值大于1。TTD 法的评估结果表明,Pb和Cd的联合暴露对于神经系统和肾脏来说,艾叶、车前草、黄连、金银花的HI值>1;对于心血管和血液来说,艾叶、车前草、黄连的HI值>1。而 WOE法的评估结果则表明,Pb和Cd的联合暴露对于心血管、神经系统和睾丸来说,艾叶、车前草、黄连、金银花的HI值大于1;对于血液来说,艾叶的HI值大于1;对于肾脏来说,艾叶、车前草、黄连的HI值大于1。结论: 本研究首次建立了中药中铅和镉元素的分级别的累积评估模型。该评估模型的建立,为中药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风险评估打开新的思路,为制定更加科学的限量标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5.
射干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离并鉴定射干(Belamcandachinensis(L.)DC.)中的化学成分,以寻求具有活性的化合物,为中药新药研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方法,对射干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次野鸢尾黄素(irisfloretin,1)、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2)、白射干素(dichotomitin,3)、野鸢尾黄素(irigenin,4)、鸢尾苷元(tectorigenin,5)、β-谷甾醇(β-sitosterol,6)、罗布麻宁(apocynin,7)、尿嘧啶核苷(uridine,8)、环阿尔廷醇(cycloartanol,9)。结论化合物8、9为首次从射干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6.
半枝莲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D.Don)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方法对半枝莲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了所得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大黄素甲醚(physcion,1)、d-丁香脂素(d-syringaresinol,2)、5,4′-二羟基-6,7,3′,5′-四甲氧基黄酮(5,4-′dihydroxy-6,7,3′,5-′tetramethoxyflavone,3)、4′-羟基汉黄芩素(4-′hydroxywogonin,4)、6-甲氧基柚皮素(6-methoxynaringenin,5)、芹菜素(apigenin,6)、柚皮素(naringenin,7)。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37.
目的:建立苍术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麸炒前后5个PAs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UPLC-MS/MS法进行含量测定,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150 mm×2.1 mm,1.8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体积比为11∶89),恒流洗脱,流速0.30 mL·min-1,进样体积1μL;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以标准曲线法计算含量。结果:3批苍术经过麸炒后,PAs总量从188.74~254.64μg·kg-1下降到101.74~135.36μg·kg-1;野百合碱从25.35~52.18μg·kg-1下降到23.25~37.41μg·kg-1;氮氧化野百合碱从25.12~40.22μg·kg-1下降到6.98~18.23μg·kg-1;克氏千里光碱从11.64~36.25μg·kg-1下降到3.64~12.85μg·kg-1;...  相似文献   
38.
目地:评估我国居民中药材铅暴露量及其潜在的健康风险,评价我国当前执行的中药材中铅限量标准的适宜性。方法2008-2016年在全国采集各类中药材2056份,检测铅含量水平。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黑龙江、辽宁、江西、贵州和甘肃5省份采用入户面对面问卷方式调查5739名18岁及以上成年人中药材消费情况。结合中药材中铅含量水平和中药材消费量数据,采用确定性评估方法,对我国居民中药材中铅暴露风险进行评估。并对我国当前执行的中药材中铅限量标准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检测的2056份中药材样本,铅平均含量为1.04mg/kg,超标率3.79%,其中动物类药材铅平均含量2.96mg/kg,高于植物类药材平均含量0.97mg/kg。暴露评估结果显示,常规服用中药材人群铅暴露的健康风险较低;但对于作为药膳食用中药材的人群和长期以较高剂量服用/食用中药材者,铅暴露导致的健康风险相对较高。结论在当前中药材铅残留量水平下,我国大部分居民因中药材导致铅暴露的健康风险较低,但对于终生长期服用或作为药膳大量食用中药材者,铅暴露导致的健康风险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建立益心酮片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比较全国范围内5家企业78批产品的质量差异.方法 采用HPLC建立360 nm波长下的指纹图谱,采用Agilent InfinityLab Poroshell 120EC-C18柱(4.6 mm×250 mm,4μm),乙腈-四氢呋喃(A)和甲...  相似文献   
40.
目的:对冬虫夏草及其近缘品中铅(Pb)、镉(Cd)、砷(As)的残留量进行测定,探索符合冬虫夏草及相关产品使用特点的污染评价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方法:基于冬虫夏草及其近缘品中Pb、Cd、As的残留量监测数据,综合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尼梅罗综合指数法、金属污染指数法对冬虫夏草及其近缘品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计算重金属日暴露量,分别采用危害指数法和更加精确的靶器官毒性剂量法对Pb、Cd、As联合暴露产生的健康风险进行累积风险评估。结果:污染评价结果说明,冬虫夏草及其近缘品中As的污染应引起关注,不同品种污染程度为冬虫夏草(繁育品)=蛹虫草<冬虫夏草(野生品)<香棒虫草<亚香棒虫草;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对于心血管和神经系统,1批冬虫夏草(野生品)全草中Pb、Cd、As联合暴露产生的累积健康风险需被进一步关注。结论:冬虫夏草及其近缘品重金属污染评价,以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可为中药安全性评价及相关限量标准的制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