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七氟醚和异氟醚对维库溴铵肌松增效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相关临床研究表明七氟醚或异氟醚均可增强维库溴铵的肌松作用[1],但对于七氟醚或异氟醚在目前临床常采用的静吸复合全麻时对维库溴铵增效作用的程度和时间性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旨在观察1 MAC七氟醚或异氟醚在静吸复合全麻中对维库溴铵增效作用,供临床应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92.
持续性肾脏替代技术在肝肾联合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RRT来调节肾移植患者围术期水电解质平衡的维护内环境稳定,已有报道[1]。随着原位肝移植技术的发展,对于一些等待肝移植的终末期患者,尤其是肝肾综合症者,有学者采用CRRT技术进行术前准备,以改善肝肾功能,保持容量平衡。研究表明CRRT后的超滤液中存在有肝毒性活性介质,而且肝细胞的功能在超滤后有了明显的改  相似文献   
93.
全身麻醉插管前加压给氧去氮是一个沿袭了多年的常规方法,目的是提高肺泡内氧分压,防止插管时发生低氧血症。但这常有发生胃膨胀和胃内容返流误吸的可能,尤其对于一些非禁食的急诊手术病员危险性更大。为此,我们以Gabrielsen倡导的方法为基础,对45例全麻病员,用硫喷妥钠、琥珀胆碱等药物诱导后快速插管,插管前不做加压通气,获得成功,无一发生意外。  相似文献   
94.
抑肽酶在围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现代医学倡导手术中尽一切可能减少血液丢失,能不输血最好不输血。其目的不仅是为了珍惜血液资源,更重要的是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输血所引起的并发症(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及免疫抑制等),同时还有减少传播疾病(如肝炎、疟疾、梅毒、艾滋病等)的危险。国内外一些学者采取了多种措施尽可能减少术中出血,从而减少库血的输注,如术中采  相似文献   
95.
背景有很多因素可以明显影响外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成功率,本项前瞻、随机、双盲研究比较了Labat后路法行坐骨神经阻滞时,单剂量的甲哌卡因300mg分别稀释至20和30ml注射后的阻滞效果差异。方法90例行足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接受坐骨神经阻滞,一组给予1.5%甲哌卡因20m1(45例),另一组给予1%甲哌卡因30m1(45例),所有阻滞均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进行(参数为刺激频率2Hz;刺激电流为1.5~0.5mA)。两组中,神经刺激反应在〈0.5mA时引出,亦可以定向诱发足部肌肉向跖侧屈曲,分别记录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感觉功能被阻滞的起效时间。而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针刺感觉消失,同时足部跖曲及背曲运动消失为阻滞成功的标准。结果用20ml的1.5%甲哌卡因组阻滞成功率(96.6%)显著高于30ml的1%甲哌卡因组(68.9%,P〈0.05)。而前者达到感觉与运动完全阻滞所需要的时间(11±6分钟,13±7分钟)也短于后者(17±8分钟,19±8分钟,P〈0.05)。结论Labat法行坐骨神经阻滞时,与高容量低浓度的局部麻醉药(1%甲哌卡因)比较,使用低容量高浓度的局部麻醉药(1.5%甲哌卡因)能够获得更高的阻滞成功率及更短的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96.
氧化应激与缺血性脑损伤有关,氧化剂在脑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这些在氧化应激过程中产生的氧化剂直接参与细胞大分子(例如脂质、蛋白和核苷酸)的氧化损伤,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许多研究显示,丙泊酚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异丙酚可通过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和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兴奋性毒性而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时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肿瘤术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择期肿瘤外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2组:Ⅰ组麻醉诱导前30 min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稀释为2 mL);Ⅱ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测定T细胞分化抗原(CD3+)、辅助性T细胞(CD4+)、抑制性T细胞(CD8+)的表达及NK细胞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与麻醉前比较,术毕2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24 h,Ⅰ组CD3+、CD4+及NK明显高于Ⅱ组;术后48 h,Ⅰ组CD4+/CD8+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在术后短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但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前单剂地塞米松对血糖及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D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S组给予生理盐水2ml。测定用药前和用药后5、10、15、20min和60min血糖;流式细胞仪检测术后第1天CD14/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阳性的单核细胞百分率。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糖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术后第1天CD14/HLA-DR阳性的单核细胞百分率亦无明显差异。结论全麻诱导前单剂地塞米松10mg不影响手术患者单核细胞功能和用药后60min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Bankart肩袖修复术麻醉苏醒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30例择期行Bankart肩袖修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DEX组接受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然后以0.2μg/(kg·h)持续输注;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观察并记录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前(T0)和负荷剂量后15 min(T1)、30 min(T2)、45 min(T3),以及拔管后5 min(T4)的HR和MAP;评估术后1、2、4、8、12、24 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镇静评分;记录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首次要求镇痛时间、24 h舒芬太尼总用量、PCA按压次数,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EX组T1T4各时点HR和MAP显著降低(P<0.05);DEX组患者1、2、4、8 h 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1、2、4 h镇静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与C组比较,DEX组术后舒芬太尼总用量、PCA按压次数显著减少,首次要求镇痛时间延长(P<0.05);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增强Bankart肩袖修复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对麻醉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在消化道肿瘤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消化道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A组),术前氟比洛芬酯组(B组),术后氟比洛芬酯组(C组)。A组术毕静脉注射吗啡0.03mg/kg,B组术前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12、24、36h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C组术后12、24、36h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3组患者术后应用吗啡PCA镇痛,其参数为:PCA剂量2ml,背景计量0,锁定时间为15min。记录术后6、12、24、36、48h的VAS评分,48h的PCA次数及所剩药液量,不良反应记录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呼吸抑制等。结果:术后6、12、24hA组的VAS评分高于B、C组(P<0.05),术后6、12、24hC组的VAS评分高于B组(P<0.05);术后48hA组的剩余液显著少于B、C组(P<0.05),按压次数显著多于B、C组(P<0.05)。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B、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镇痛于消化道肿瘤术后镇痛在减少吗啡用量的情况下能达到良好的镇痛目的,而且有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