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9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01.
目的:分析早期开放血流技术在肾门部中央型肾肿瘤保肾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为18例肾门部中央型肾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肿瘤最大径(2.8±1.1)cm,R.E.N.A.L评分(8.5±1.2)分。术前行智能型定性定量分析三维重建明确肾动脉分支情况及与肿瘤的关系。结果:16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2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34.5±18.4)min,平均热缺血时间(19.1±3.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8.5±10.2)mL。16例患者中3例术后发生严重出血,2例经血管造影及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后痊愈,1例保守治疗无效行开放肾切除术;1例患者术后出现漏尿,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患肾肾小球滤过率,绝大部分患者术后患肾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幅度不明显,提示患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早期开放血流技术的核心理念是"2+1"缝合技术,其技术准备是智能型定性定量分析三维血管重建,其技术革新是序贯血流阻断技术。对于肾门部中央型肾肿瘤而言,包含一系列技术保障的早期血流开放技术对患肾功能的远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2.
微创泌尿外科手术带教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创手术是泌尿外科发展的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的发展,微创手术在泌尿外科手术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甚至有取代传统手术的趋势.同时,由于微创手术的特点,诸如手术参与性降低、手术技术影像化,给I临床带教带来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外科带教医生们提出了可以思考、探讨、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脏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肾肿瘤患者58例,包括肾癌43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4例,肾素瘤1 例。瘤体直径1~6cm,平均2.5 ± 1.5cm,均采用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手术过程:分离暴露肾动脉和瘤体,血管阻断夹阻断肾动脉,距离瘤体1cm用超声刀剜除完整瘤体,1-0 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创面,解除血管阻断,观察出血情况,对出血点予以缝合止血,取出肿瘤,完成手术。结果:3 例因瘤体较大,或多支动脉仅夹闭1 支而出血较多中转开放。手术时间65~200min,平均95± 43min;术中出血20~1 500mL,平均140 ± 60mL。血管阻断时间最初10例30~45min,后48例仅为8~28min;肠道功能12~36h恢复,绝对卧床3~5d 后下床活动,术后住院7~10d。随访6~48个月。术后肾图显示患侧肾脏血流良好,功能无明显异常;1 例切口种植转移,1 例肾门淋巴结转移,2 例因术后病理报告切缘阳性而再次开放手术行根治性切除。结论: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切除术除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外,还可以有效保留肾脏功能,适合于处理外生性生长、直径<4cm的恶性肿瘤或者稍大良性肿瘤。手术对术者腔镜下缝合打结技巧要求较高,血管控制时间一般不超过30min,需要有一定经验的医师操作。   相似文献   
104.
腹腔镜治疗肾上腺肿瘤203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经验.方法:2001年8月至2007年6月,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203例;男128例,女75例;年龄21~74岁,平均(45±2)岁;双侧6例.肾上腺肿瘤或结节直径0.4~18 cm.结果:203例患者,行肾上腺手术209例次,其中经后腹腔166例,经腹34例,手助腹腔镜3例,腔镜手术成功197例,有6例(2.96%)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为25~275 min,平均(135±35) min.术中出血40~250 ml,平均(75±25) ml.术后1~3 d可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7~10 d,平均(7±2) d.手术并发症为腔静脉损伤1例,胸膜损伤1例,腰部血肿4例,Trocar穿刺口脂肪液化1例.结论:经后腹腔腹腔镜途径治疗肾上腺肿瘤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需根据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严格掌握,对肿瘤体积较大、肥胖或有双侧病变患者时选择经腹途径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5.
上海多器官保存液保存离体大鼠肝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上海多器官保存液(Shanghai-mutil-organ solution,SMO液)对离体大鼠肝脏的保存效果,探讨应用SMO液保存离体供肝的可行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SMO液、UW液和HTK液保存组,建立离体肝脏单纯低温保存模型,保存液保存8、16、24、36 h分析肝脏组织能量代谢情况,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和肝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保存16、24、36 h,SMO液组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腺苷总量(TAN)及Atkinson能荷(AEC)均明显高于同时点HTK液组 (P<0.05),与同时点UW液组无显著差异;形态学检查见SMO液组组织损伤较同时点HTK液组轻,除细胞肿胀较同时间点UW液组明显外,其余表现基本一致.保存24、36 h,SMO液组凋亡指数明显低于HTK液组(P<0.05),而与UW液组无明显差异.结论:SMO液对大鼠离体肝脏的保存效果总体上与UW液相当,优于HTK液,仅在防止细胞水肿方面较UW液稍差.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内生型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PN)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内生型肾癌行LPN术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手术情况、随访结果分析其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2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08.2±19.3)min,术中热缺血时间(15.5±4.3)min,术中出血量〈50ml。在不借助腹腔镜超声的前提下,按照肾脏分区、肿瘤与肾脏解剖关系,将肿瘤精确定位并完整切除。术后患者住院时间(4.1±0.9) d;随访(30.3±10.6)个月,术后6个月肾小球过滤率(eGFR)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例患者eGFR下降25%,术后肾功能长期维持在CKD2期,其余患者未出现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未行肾、腹膜透析等替代治疗;随访期间28例患者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LPN术治疗内生型肾癌可行、安全、有效,但尚需大样本研究及随访观察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开放血流法在肾肿瘤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60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9.57±11.18)岁;平均肿瘤直径(4.40±0.93) cm;背侧40例,腹侧20例。肾动脉早期开放血流法简要手术过程:①肾动脉阻断下,切除肾肿瘤,缝合肾创面血管及集合系统;②肾动脉解除阻断(开放血流)下,缝合关闭肾外层创缘。结果:60例肾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其中28例患者采用肾动脉早期开放血流(早期开放血流组),32例患者采用传统肾动脉全阻断(传统全阻断组)。两组肾肿瘤患者基线特征相关指标(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R.E.N.A.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开放血流组和传统全阻断组术中平均手术时间[(103.93±29.86) min vs.(105.00±26.27) min]和术后住院天数[(6.35±1.14) d vs.(6.49±1.02)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早期开放血流组平均出血量多于传统全阻断组[(107.14±28.53) ml vs.(83.44±31.38) ml,P0.01],但两组患者均无输血事件发生。早期开放血流组热缺血时间显著低于传统全阻断组[(14.89±4.21) min vs.(21.84±4.30) min,P0.01]。术后传统全阻断组出现1例出血并发症,两组均无切缘阳性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随访中,两组肾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肾动脉早期开放血流法,显著缩短肾部分切除术的热缺血时间,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术前留置输尿管导管联合术中"2+1"缝合法在中央型肾肿瘤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6年1~6月共15例中央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57.1(38~72)岁;肿瘤平均直径2.7(1.2~4.5)cm;腹侧3例,背侧12例,均为单发肿瘤。统计分析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15例中央型肾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术后无出血、尿瘘等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105.3±18.6)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2.9±3.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03.3±22.6)ml,平均拔管时间(3.5±0.7)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0±1.0)d。结论:中央型肾肿瘤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通过术前预置输尿管导管,术中采用"2+1"缝合的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术中热缺血时间,减少术后出血、尿瘘的风险,具有临床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9.
单切口经腹膜内途径腹腔镜下切除肾上腺肿瘤的初步尝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初步尝试采用单切口经腹膜内腹腔镜技术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经腹腔内途径单切口腹腔镜技术对3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术,术中选择腋前线肋缘下3 cm切口,切口内置入3枚Trocar套管针,手术过程中使用 Cambridge Endo头端可弯腹腔镜器械、超声刀技术、Hem-o-lok等对3例肾上腺肿瘤进行切除.结果:3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或术中增加Trocar套管针辅助.手术时间分别为75、116、135 min,平均(108.7±30.7)min,术中出血10、20、30 ml,平均(20±10)ml,术后1 d拔除胃管、导尿管,术后3 d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均为4 d.结论:单切口经腹膜内途径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但手术操作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尿道内注射治疗失调性排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长征医院泌尿外科2011年9月~2013年12月30例经尿流动力学检查证实存在失调性排尿经口服巴氯芬无效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200UBTX—A溶解于8mL生理盐水中,尿道镜下向膜部尿道壁插入尿道注射导管针分8个注射点,2个平面(相隔0.3—0.5cm),每点1mL向尿道外括约肌内注射BTX—A溶液。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用同样方法尿道外括约肌注射.两组注射后口服抗生索预防感染,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频症状、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及排尿开始和最大尿流率时括约肌肌电图电势比值的常用对数值[TL值,log(T/L)]的变化。对照组在实验结束后予BTX—A尿道内注射治疗。结果治疗后1个月进行随访,治疗组前,尿频症状[(15.00±3.50)次/24h]、Qmax[(7.00±4.00)mL/s]、MUCP[(60.84±17.33)cmH2O]、TL(-0.15±0.10)与治疗后[(8.00±4.50)次/24h、(18.00±5.00)mL/s、(43.70±11.50)cmH2O、(0.1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X—A注射可以有效改善失调性排尿经巴氯芬治疗无效患者的排尿障碍,但长期疗效及起效时间节点尚需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