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管荣平  岳建国  贺锋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3):1175-1176
目的:研究 CT仿真内窥镜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技术.方法:用多层螺旋CT对30例拟诊断膀胱肿瘤患者行容积扫描,利用 Navigator软件对容积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形成仿真膀胱内窥镜的影像,应用Fly Through软件多角度观察膀胱,全部病例均行纤维膀胱镜检查对比.结果:CT仿真内窥镜作为一种无创伤性诊断手段,对诊断膀胱肿瘤有极大价值,其使用效果与操作技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2.
DDR双能量减影骨组织像诊断无错位性肋骨骨折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材料与方法 2002年9月-2003年6月,我院112例外伤后可疑肋骨骨折、而常规胸片无阳性所见的患者中,利用双能量减影技术摄正、斜位或切线位胸片发现无明显移位性肋骨骨折34例,其中男28例,女6例,年龄6~86岁,平均43.6岁.  相似文献   
33.
食管功能失调常用的检查方法为食管测压术和放射性核素食管通过功能测定。食管测压是有创性技术,并非完全生理状态下的检测,且可引起患者不适。食管通过的放射性核素检查的诊断意义尚有争论。而近年来由于数字成像X线机(DRS)的产生且发展应用于临床,特别在消化道检查方面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本研究利用数字化摄影技术测定放射学食管通过时间(ROTT),探讨数字化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正常国人椎管内硬膜外背侧脂肪含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 MRI 正中矢状面图像上统计263例正常国人腰段椎管硬膜外背侧脂肪厚度,计算其中120例相应层面椎管前后径,同时计算其中50例的体重指数。将263例分为青壮年组(18~59岁,207例)和老年组(≥60岁,56例);腰椎生理弯曲度分为三级,即明显变直、轻度变直和正常曲度。结果:腰段硬膜外各节段背侧脂肪含量均与体重指数、椎管前后径及生理弯曲度呈正相关;老年组 L3/4节段硬膜外背侧脂肪含量厚度小于青壮年组,其余节段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性别间硬膜外背侧脂肪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正常国人腰段椎管内硬膜外背侧脂肪含量与体重指数、椎管前后径及腰椎生理弯曲度相关,与年龄、性别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腹膜转移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腹膜转移瘤的CT表现。结果:①腹水45例,占56.3%,其中少量腹水18例,大量及中等量腹水27例;②腹膜增厚25例,占31.3%,其中结节状10例、条带状7例、块状增厚8例;③网膜改变23例,占28.8%,污垢状7例、结节状10例、饼状6例;④腹腔内囊性占位性病变共9例,占11.3%,均见于卵巢癌;⑤小肠壁增厚伴肠管移位5例,占6.3%。结论:CT对腹膜转移瘤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必要时应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6.
目的:遴选鼻骨骨折的最有效检查方式。方法:对80例GE SYNERGY PLUS单排螺旋CT鼻骨扫描资料进行总结。结果:冠状位扫描对于显示鼻额间缝、鼻骨间缝效果较好;轴位扫描对于显示鼻颌缝效果效好。结论:CT扫描可清楚显示鼻骨骨折情况及鼻额间缝、鼻颌缝、鼻骨间缝、上颌骨额突的骨折情况,降低漏误诊率并为患者手术整形提供较好的CT资料。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及CT扫描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总结近2 a来经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及螺旋CT扫描确诊同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乳腺癌患者50例,分析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及CT扫描的影像学征象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50例乳腺癌患者中28例有明显肿块影,部分有毛刺样改变,8例仅有细小的沙粒样钙化,其中30例伴有间接征象。结论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及CT扫描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触诊阳性患者,乳腺影像学检查更是必不可少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MSCT)联合超声内镜(EUS)在胃癌术前T分期的价值。方法经手术证实的50例胃癌患者,术前均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同期行EUS检查,综合MSCT及EUS的结果进行术前T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对照,评价准确率。结果50例胃癌MSCT术前T分期总体准确率为80%,其中早期胃癌准确率为62.5%,进展期胃癌准确率为83.3%。EUS术前T分期总体准确率为74%,其中早期胃癌准确率为75%,进展期胃癌准确率为73.8%。MSCT联合EUS后对术前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明显提高,总体准确率为86%,其中早期胃癌准确率为75%,进展期胃癌准确率为88.1%。结论MSCT联合EUS对早期、进展期等各期胃癌的术前T分期准确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多层面螺旋CT在膀胱肿瘤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对35例膀胱肿瘤患者进行多层面螺旋CT扫描,使用CT仿真膀胱镜(CTVC)及多平面重组(MPR)技术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35例病例CTVE均能显示单发或多发膀胱肿瘤,MPR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对照准确率为88.6%。结论:多排螺旋CT在膀胱肿瘤显示、分期及术后监察方面均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
胃切除术后胆结石形成的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并发胆道结石的可能形成机制及处理方法.方法 随访胃大部切除术后和胃癌根治术后存活至今的病例,回顾性分析术后胆结石的发病及处理情况.结果 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52例,10例(19.2%)出现胆结石;胃癌根治术后患者36例,15例(41.7%)出现胆结石.两组胆结石发病率均显著高于自然人群的6.5%(P<0.01).进行淋巴结清扫的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胆石症的发生率高于未清扫淋巴结的胃大部切除术患者(P<0.05).微创手术处理胃切除术后胆结石患者术后第3d可出院,开腹手术处理后患者1周后出院.结论 胃切除术后胆结石发病率较高,胆道动力学改变在结石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微创手术处理胃切除术后胆石症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