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12.
程序电刺激时心室复极离散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程序电刺激 (PES)时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变化 ,探讨PES诱发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VTA)的可能机制。采用单相动作电位 (MAP)标测技术测定 1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接受PES时的心室复极离散度。结果 :S1 S1 刺激 ( 5 0 0ms)时的动作电位时程 (APD)的离散度 (APDd)与窦性心律时无明显差异 ( 34± 10msvs38± 9ms ,P >0 .0 5 )。随S1 S2 间期缩短 ,各标测点S2 的APD逐渐缩短 ,且与S1 S2 间期呈正相关 ,但激动时间 (AT)及其离散度 (ATd)、APDd、复极时间离散度 (RTd)逐渐延长 ;S1 S2 间期缩短至有效不应期 (ERP) +30ms后 ,S2 的APDd、RTd大于窦性心律及S1 S1 刺激时 (APDd :5 1± 8msvs 38± 9ms或 34± 10ms,P <0 .0 5 ;RTd :39± 10msvs2 4± 7ms,P<0 .0 5 ) ,但ATd无明显增大。心室内各点有效不应期离散度为 31± 14ms,ERP APD平均为 0 .89± 0 .0 8。认为在无器质性心脏病者PES可使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大 ,但不增加传导差异 ,不易诱发VTA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后如何实现梗死区的再血管化以及延缓左心室重构并恢复心脏的正常收缩功能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研究显示,移植的干细胞可在心肌梗死区域定植,同时通过发挥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营养效应和向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作用来实现梗死区的再血管化,并能改善心室重构和恢复心脏功能.然而,干细胞对心肌梗死的上述修复作用与干细胞的组织来源相关密切,而且不同的预处理方法也可直接影响到干细胞的修复效果.同时,合适的干细胞供者与受者选择以及移植窗口、移植途径的正确把握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左室重量(LVM)对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及QTd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作用。方法:检测150例患者的QT、JT、QTc、JTc离散度和超声心动图,其中68例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的复极离散度大小与左室重量呈正相关,伴左室肥厚者(LVH组)的QTd大于无左室肥厚者(对照组)(P<0.01),有持续性室速发生者(SVT组)的复极离散度大于无室性心律失常者(对照组)(P<0.01),仅有室性期前收缩者(VPC组)的QTd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极离散度的大小主要与左室重量有关,伴左室肥厚者的心性猝死率增加可能与QTd的增大有关,QTd的变化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室复极离散度测定方法的可靠性.方法对19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应用左、右心室内膜单相动作电位(MAP)标测、腔内单极电图(UECG)和体表12导联同步心电图(ECG)3种方法研究心室复极离散度.结果UECG测值(UQ-Td,33±7ms)大于MAP测值(RTd,27±6ms,P<0.01),而小于体表心电图测值(Q-Td,38±7m,P<0.01),即Q-Td>UQ-Td>R-Td,但UQ-Td与R-Td、UQ-Td与Q-Td、R-Td与Q-Td均呈显著线性相关(r=0.75、0.87,0.78,P均<0.01).结论体表心电图Q-Td可以代表心室复极离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性内肽酶 (NEP)在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分离 30例心衰患者及 1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 ,分别涂片 ,用免疫组化S ABC的方法检测NEP的表达 ;同时用RT PCR法检测淋巴细胞中的NEPmRNA。结果 :免疫组化发现 30例心衰患者淋巴细胞中均可见阳性染色 ,而 10例对照者均未见NEP的表达 ;RT PCR法检测发现NEP在心衰组表达 ,而对照组未检测到。结论 :NEP在心衰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17.
血管紧张素-(1-7)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对钾通道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研究血管紧张素 (1 7) [Ang (1 7) ]和血管紧张素 Ⅱ (AngⅡ )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钾离子通道作用的异同 ,并探讨Ang (1 7)发挥作用的机制。结果 :2 μmol/LAng (1 7)可使延迟整流性钾离子流 (Ik)从 13.5 3± 0 .92 pA/ pF增至 17.5 8± 2 .73pA/ pF(P <0 .0 5 ) ,应用选择性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 (Val)后 ,Ang (1 7)增加IK 的作用依然存在 ,而应用非选择性血管紧张素 (AT)受体拮抗剂Sarthran (Sar)后 ,Ang (1 7)对IK 的作用被消除。同样浓度的Ang (1 7)对内向整流性钾离子流 (IK1)无影响 (P >0 .0 5 )。 2 μmol/LAngⅡ可使Ik从13.94± 1.4 9pA/pF降至 8.98± 2 .4 6 pA/ pF(P <0 .0 1)、IK1的内向电流从 38.6 7± 8.2 4 pA/pF增至 5 3.4 7±7.4 8pA/pF(P <0 .0 1)。应用Val和Sar后 ,AngⅡ抑制IK 的作用被消除 ,而只有Sar可以消除AngⅡ增加IK1的作用。结论 :Ang (1 7)通过非AT1受体增加IK,对IK1无影响 ;AngⅡ通过AT1受体抑制IK,通过非AT1受体增加IK1,二者对钾离子流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8.
随着恶性肿瘤治疗手段的改进,放射治疗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在提高肿瘤治愈率的同时,放射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辐射也对心脏造成一定的损伤。目前放射性心脏病已成为肿瘤幸存者中最常见的非恶性死亡原因,极大地削弱了放疗带来的生存受益,因此对于放射性心脏病的治疗是目前临床医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相关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炎药和抗氧化类药物等新药可干预放射性心脏病,现对放射性心脏病的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走过心绞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过心绞痛(walk-through angina)是心绞痛的一种特殊类型,于1966年MacAlpin等^[1]提出,表现为患者行走时出现心绞痛,但继续行走,心绞痛症状不仅不加重反而消失。目前,国内对走过心绞痛报道较少,尚未引起相应关注,本研究探讨了12例走过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以提高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