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回顾性分析卡马西平和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102位患者进入本研究,比较卡马西平或加巴喷丁治疗前后患者疼痛强度的改变和对睡眠影响的改善;依据药物分类,比较两种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果: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起效较加巴喷丁快,二者长期疗效相当;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优于卡马西平;疗效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卡马西平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较加巴喷丁高。结论: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和加巴喷丁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有效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但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72.
慢性疼痛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创技术因疗效确切、创伤轻微、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而深受临床医师及患者的欢迎。在慢性疼痛治疗领域,结合了介入技术的一系列微创治疗方法发展迅速,进一步拓展了疼痛诊疗的业务范围,并在多种疼痛疾病治疗方面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效。以下就目前疼痛临床应用的微创技术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3.
山东省立医院疼痛科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博士2人,高级职称5人,年轻医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并学有专长。病房现有病床25张,拥有大型医疗设备总价值约600万元。在宋文阁教授带领下,目前已经成为在国内享有盛誉的疼痛临床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的疗效。方法对89例FBSS患者行髓核射频消融术,随访12个月观察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脊柱功能变化。结果术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术后脊柱功能为优32例,良23例,差34例,优良率为61.8%;无1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经皮射频髓核消融术治疗FBSS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75.
背景麻醉致意识消失的作用位点仍不清楚。可能的位点包括大脑皮质、丘脑和网状结构。我们研究了丙泊酚和乙托咪酯对正常动物皮质、丘脑及网状结构神经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只猫在麻醉状态下放置记录套管和脑电波螺丝钉电极。经过5天恢复期之后,每周重复检查3~4次。在给予丙泊酚或乙托咪酯注射之前、注射期间和注射之后记录大脑皮质(7、18和19区)、丘脑(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和内侧膝状体)及网状结构(中脑网状核群和中央被盖区)单个神经元的电活动。皮质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按脉冲神经元和快速放电神经元分别进行分析。结果丙泊酚和乙托咪酯使皮质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降低37%-41%。两种麻醉剂对脉冲神经元和快速放电神经元的作用相似。丙泊酚和乙托咪酯亦使丘脑和网状结构神经元放电频率减低30%~49%。麻醉剂输注期间皮质、丘脑及网状结构脑电图表现相似,均从低幅高频快波变为高幅低频慢波;功率峰值发生于丙泊酚输注期间,频率为12~13Hz。乙托咪酯麻醉期间有2个大的峰值:一个频率为12—14Hz,另一个为7~8Hz。检测过程中猫处于深度镇静状态,瞬目反射和动须反射消失而伤害性刺激}】起的退缩反应保存。结论数据资料显示丙泊酚和乙托咪酯抑制大脑皮质、丘脑及网状结构神经元的作用相似。尽管麻醉剂对神经元电活动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麻醉剂致意识消失的潜在机制,但仍需进一步研究阐明上述位点的麻醉剂效应如何相互影响而终致意识消失。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Nav1.8反义寡核苷酸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6):Ⅰ组(CCI+生理盐水组);Ⅱ组(CCI+Nav1.8错义寡核苷酸45μg组);Ⅲ组(CCI+Nav1.8反义寡核苷酸45μg组);Ⅳ组(CCI+Nav1.8反义寡核苷酸90μg组)。按Bennett法制作CCI模型,CCI5d鞘内置管,CCI8d开始鞘内给药,每日给药2次,连续5d。于CCI前2d和CCI1、3、5、7、9、11、13d测定机械痛阈和热痛阈,CCI 14d取双侧L4-6背根神经节(DRG),测定钠通道Nav1.8mRNA的表达。结果与CCI前2d前比较,Ⅰ、Ⅱ组在CCI5~13d术侧机械痛阈降低,热痛阈缩短;Ⅲ组CCI5~13d术侧机械痛阈降低,CCI3.9d热痛阈缩短,Ⅳ组CCI5—9d术侧机械痛阈降低,CCI3~7d热痛阈缩短(P〈0.05或0.01)。与Ⅰ、Ⅱ组比较,Ⅲ、Ⅳ组CCI 11、13d术侧机械痛阈增加,热痛阈延长(P〈0.05或〈0.01)。CCI14dⅢ、Ⅳ组术侧DRG中Nayl.8mRNA表达低于Ⅰ、Ⅱ组(P〈0.01),Ⅳ组DRGNay1.8mRNA表达低于Ⅲ组(P〈0.01)。结论鞘内注射45、90μg/次Nayl.8反义寡核苷酸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有镇痛作用,90μg/次剂量效果较好,其机制是通过下调DRG中Nay1.8mRNA钠通道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77.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具有损伤小、显效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易恢复、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行PLDD时,传统的穿刺入路穿刺点远离后正中线8~10 cm,靠近髂嵴,由于髂嵴平面多高于L5~S1椎间隙平面,导致穿刺困难。本院采用椎间小关节内缘入路穿刺行PLDD47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8.
目的为提高臂丛阻滞麻醉及镇痛的效果,探讨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方法 选9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传统方法行肌间沟或锁骨上阻滞;Ⅱ组采用改良方法,两组有关试验数据使用x^2检验或u检验。结果两组病人进针时异感发生率、成功率、麻醉镇痛起效及维持时问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方法臂丛阻滞大大提高了臂丛麻醉的成功率,起效快,维持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79.
膝关节炎伴关节积液在疼痛临床并不少见,其非手术疗法包括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和膝关节腔抽液注药或关节周围痛点注射等,但前者难尽人意且胃肠道反应严重,后者止痛效果尚可但持续时间不长且易增加感染机会。我院近期治疗膝关节炎95例,其中采用局部阻滞加用针刀血海穴治疗37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0.
硬膜外腔侧隐窝穿刺的研究   总被引:142,自引:4,他引:138  
目的:设计一种新进路,使消炎镇痛液更集中地作用于病变神经根,或将胶原酶直接注射到突出的椎间备用上而摆脱大型X线机的限制,更简便有效地治疗腰腿痛。方法:通过解剖学研究、腰椎X线摄片和CT摄片分析,设计邮经椎板外切迹或小关节内缘进路到达硬膜外脸侧隐并将其应用临床。根据感觉平面的测定,疗效的评定和部分病例穿刺过程中的CT扫描观察,确认该地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应用椎板外切迹进路行硬膜外腔侧隐穿刺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