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73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209篇
预防医学   7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76篇
中国医学   77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睾丸表皮样囊肿的声像图表现及与病理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睾丸表皮样囊肿的不同声像图表现及与病理组织学关系,总结其特异性声像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表皮样囊肿的超声图像特点、声像图类型及其与病理改变的关系,并与同期手术的47例其他睾丸占位性病变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对比。结果14例睾丸表皮样囊肿患者16个病灶具有多种超声表现,可分为4类。①螺纹征型(6个病灶):呈"洋葱皮样"强弱回声交替排列,与病理层状分布的致密角质层和坏死鳞状上皮细胞相一致。②周边回声增强/钙化型(4个病灶):声像图表现肿物中央回声减低而周边呈环行回声增强,病理显示肿物中央为坏死鳞状上皮,周边为致密的纤维层并可伴钙化。③混合型(4个病灶):肿物呈形态不规则的中低回声,其内有斑块状强回声伴或不伴声影,无明显包膜,病理表现为囊肿纤维包膜不完整,周边呈较厚的瘢痕,内部可见杂乱的钙化灶。④致密钙化型(2个病灶):为边缘清晰的不规则密集强回声伴声影而无明显肿物结构,相应病理改变为大量钙化的角质层和骨样组织。以上四种超声表现与同期其他睾丸肿瘤声像图特点比较,其中螺纹征型、周边回声增强/钙化型仅见于表皮样囊肿,为其特异性超声表现。结论睾丸表皮样囊肿具有比较典型的超声表现,并且声像图类型与不同病理组织学改变相对应。其中,螺纹征及周边回声增强/钙化型表现是表皮样囊肿的特征性声像图类型。  相似文献   
62.
Orem自理理论在脑出血病人术后恢复期的应用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1  
目的:降低脑出血病人术后致残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方法:应用Orem自理理论评估病人及其家属的自理能力,采用不同的护理系统及健康教育,让病人及其家属共同参与护理活动.术后1个月、3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对病人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结果:本组术后3个月自理能力较术后1个月显著提高,并明显高于综合文献报道的脑出血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论:将Orem自理理论用于脑出血病人术后恢复期的护理,可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经蝶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及分析我科自2004年5月~2009年1月5年间神经内镜下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手术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影像学(CT和MRI)及血液内分泌激素检查,且均在内镜下经鼻蝶手术切除病变。50例获得6~24个月的随访。结果肿瘤全切例39例(69.6%),次全切除12例(21.4%),部分切除5例(9%)。术后临床症状改善50例(89.2%)。50例随访病人中,4例在术后2年内复发。结论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瘤,创伤小,切除肿瘤相对完全,术后病人反应轻,住院时间短。神经内镜下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手术是一种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4.
秦宇  王子卫  杨宁波  查郎  朱代亮 《重庆医学》2012,41(31):3280-3282,3285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EGFR)显性负性突变体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dnEGFR)对胃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pEGFPN1-dnEGFR转染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NCI-N87并联合放疗,将两种胃癌细胞分别分为3组,即未处理组、pEGFP-N1空载体质粒转染组(空质粒组)、pEGFPN1-dnEGFR质粒转染组(目的质粒组),用MTT法测定对两种胃癌细胞增殖效应的影响,RT-PCR检测细胞中Bax、Cyclin D1的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ax、Cyclin D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两种胃癌细胞目的质粒转染组的抑制率较空质粒组和未处理组显著提高(P<0.05)。RT-PCR显示两种胃癌细胞目的质粒组Bax mRNA相对表达强度较空质粒组和未处理组升高;目的质粒组Cyclin D1mRNA相对表达强度较空质粒组和未处理组降低(P<0.05)。Western blot显示两种胃癌细胞目的质粒组Bax蛋白表达相对强度较空质粒组和未处理组明显升高;目的质粒组Cyclin D1蛋白表达相对表达强度分别较空质粒组和未处理组降低(P<0.05)。结论 pEGFPN1-dnEGFR能够提高胃癌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5.
周晓刚  陈宁波  胡俊川 《肿瘤药学》2012,(4):272-274,308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蛋白激酶B(PKB/AKT)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6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PKB/AKT和EGFR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PKB/AKT和EGFR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胃癌组织中PKB/AKT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T分期、TNM分期存在正相关(P<0.05);EGFR水平与TNM分期存在正相关(P<0.05)。出现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患者的胃癌组织中PKB/AKT、EGFR表达水平较无转移者高(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PKB/AKT和EGFR的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分期及转移情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胃癌的诊断、疾病的分期及生物学行为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6.
不同培养条件下脂肪干细胞与软骨细胞共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病理状态下软骨细胞能否诱导脂肪干细胞(ADSC)向软骨细胞分化以及可能的最佳条件,以便为临床修复关节软骨损伤提供可能的新途径.[方法]分离共培养新西兰大白兔骨关节炎模型的ADSC和软骨细胞,根据不同血清浓度(10% FBS和2% FBS)和不同培养空间(纤维蛋白凝胶支架和无支架单层培养)分组,共培养14 d后,胰酶消化终止.倒置显微镜观察和透射电镜观察共培养后ADSC的形态变化.甲苯胺蓝染色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共培养后ADSC的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表达水平.RT-PCR检测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基因转录水平.[结果]共培养7 d后部分ADSC变圆,14d时ADSC形态高度分化与成熟软骨细胞相似,其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均增高,尤以10%FBS支架共培养组最为明显.[结论]与病理状态下软骨细胞共培养后,ADSC可以被诱导成软骨样细胞.高浓度血清三维培养可以增强这种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67.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时代呼唤高素质的教师,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内外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只有通过终身学习,才能使自已在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理论素养方面不断得到提升,只有及时了解专业课程的新知识、新技术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相似文献   
68.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医院,为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实习生带教基地。2006年6月-2011年5月共接受护理实习生300人次,学历:中专82人次,大专186人次,本科32人次。年龄17-23岁。时间以一个月为实习期,前一周对人科环境了解、适应;中期ICU专科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巩固加深的重要学习阶段;最后一周考核学习结果,反馈意见、总结新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ICU-应用微量泵中心静脉高浓度补钾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ICU发生低钾血症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高浓度组,每组各39例,补钾均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常规组钾浓度为40mmol/L,补钾速度为10~20mmol/h;高浓度组钾浓度为100~300mmol/L,补钾速度为加~200mmol/h,同时计算达到目标血钾浓度所需补钾量,监测两组血钾浓度、每小时尿量、达到目标血钾浓度所需时间及患者局部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均存在低钾血症,设定目标血钾浓度为4.0mmol/L,两组治疗前血钾浓度、所需补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9±0.2)、(3.0±0.2)mmol/L和(85.2±8.7)、(92.3±7.6)mmol。常规组与高浓度组相比达到目标血钾浓度所需时间较长[(17.25±4.49)h比(5.67±0.75)h,P〈0.01]。结论在ICU严密监护下应用微量泵中心静脉高浓度补钾安全、有效.有一定的临床廊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ICU应用微量泵中心静脉高浓度补钾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CU应用微量泵中心静脉高浓度补钾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发生低钾血症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高浓度组,每组各39例,补钾均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常规组钾浓度为40 mmol/L,补钾速度为10-20 mmol/h;高浓度组钾浓度为100-300mmol/L,补钾速度为40~200mmol/h,同时计算达到目标血钾浓度所需补钾量,监测两组血钾浓度、每小时尿量、达到目标血钾浓度所需时间及患者局部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存在低钾血症,设定目标血钾浓度为4.0mmol/L,两组治疗前血钾浓度、所需补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9±0.2)、(3.0±0.2)mmol/L和(85.2±8.7)、(92.3±7.6)mmol.常规组与高浓度组相比达到目标血钾浓度所需时间较长[(17.25±4.49)h比(5.67 4±0.75)h,P<0.01].结论 在ICU严密监护下应用微量泵中心静脉高浓度补钾安全、有效,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