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大出血急诊选择性内脏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2—2002年期问对25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大出血患行急诊选择性内脏血管造影,其中20例灌注血管收缩剂,5例予以经导管栓塞术。结果 显示出血灶23例(92.0%),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15例)、新生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征(15例)以及动静脉畸形(2例)。5例经导管栓塞治疗,获永久性止血;20例灌注血管收缩剂治疗后24h复发出血1例。造影后17例手术,其中急诊手术6例、择期手术11例;术前血管造影与外科术后诊断符合率为88.2%。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急诊选择性内脏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大出血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2.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尽管现在的检测技术不断发展,确诊后只有4%的患者生存期可以超过5年,手术切除是其最佳的治疗方式,不幸的是,诊断为胰腺癌后,有超过80%~85%的患者已经是晚期[1],对于这些患者,化疗是可以接受的方案[2]。Burris等[3]研究证明了吉西他滨的化疗效果优于5-氟尿嘧啶(5-FU),目前吉西他滨成已为胰腺癌的标准化疗药物,但是仍有许多研究尝试通过吉西他滨与其他细胞毒性药物或生物剂相结合,以提高胰腺癌患者的存活率[4],在日本吉西他滨联合S-I的II、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提示联合用药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高近期化疗疗效[5-6]。尽管有研究报道,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与传统的化疗药物相比,具有高效低毒的优越性,但其一线治疗地位尚未明确[7],本研究设置吉西他滨联合S-1联合化疗组和单用吉西他滨的单药组,目的是探讨吉西他滨联合S-1一线治疗胰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非离断式Roux-en—Y空肠储袋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8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手术后分别行非离断式Roux-en—Y空肠储袋吻合术(A组,69例)、P型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B组,50例)和Orr式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C组,49例)进行消化道重建。观察各组患者消化道重建的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其中无瘤生存超过1年的121例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6和12个月时的体重、进食量、预后营养指数(PNI)和Visick分级指数]进行分析对比。结果A、B、C组消化道重建时间分别为(30±7)min、(57±6)min和(48±6)min;A组时间最短,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未发生吻合口瘘或十二指肠残端瘘等术后并发症。A、B、C组碱性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4.3%(2/46)、7.7%(3/39)和5.6%(2/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ux潴留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2%(2/46)、17.9%(7/39)和19.4%(7/36),A组明显低于B、C组(P〈0.01)。术后6个月和12个月,A组体重和进食量的恢复均优于B、C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3组PNI均下降(P〈0.05);12个月时,A组PNI与术前比较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的Visick分级指数Ⅰ~Ⅱ级均优于B、C组(P〈0.05)。结论非离断式Roux-en—Y空肠储袋术是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模型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一期部分门静脉缩窄法制备PHG大鼠模型,♂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n=30)、复方丹参治疗组(n)=30)、正常对照组(n=10).造模后各时段(5、10、15、20、30、45 d)处死大鼠取胃...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模型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期部分门静脉缩窄法制备PHG大鼠模型,雄性SD大鼠70只,电脑随机抽取分为3组:A组(PHG造模+复方丹参注射液)30只、B组(PHG造模+0.09%氯化钠溶液)30只、C组(假手术+0.09%氯化钠溶液)10只.造模后各时段(5、10、15、20、30、45d)处死大鼠,取胃底黏膜组织,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上皮细胞凋亡基因Bcl-2、Bax mRNA表达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测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的变化.结果 A组的胃黏膜破坏明显减轻.B组胃黏膜组织中Bcl-2表达水平则显著下调,在第20天达最低值0.12±0.09,其后趋于稳定;Bax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并在第20天达到高峰6.12±0.39,其后趋于稳定;AI值上升,第20天最高(11.08±1.62)%,后趋于稳定.A组小鼠Bcl-2及Bax表达水平及AI值发生改变,20d时各值分别为:(1.09±0.21)、(1.12±0.17)、(5.32±1.07)%,各时间点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C组20d时Bcl-2、Bax表达水平、AI值分别为:(0.98±0.10)、(0.86±0.11)、(4.32±0.08)%,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明显减轻PHG模型大鼠胃黏膜损伤并抑制上皮细胞凋亡,对PHG模型大鼠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7.
患者女,61岁,因"反复脐周隐痛3个月余"于2010年4月来我院就诊.3个月来患者时有夜间痛及静息痛,伴有轻度腹泻,乏力,纳差,消瘦,体重减轻4 kg.无黑便及血便,无发热.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20余年.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查体无明显异常.在当地医院进行肝脏彩超多普勒及肝脏增强CT检查均提示右肝巨大占位,肝癌可能.在我院复查肝脏B超提示:右肝实质性团块,肝区回声改变,肝多发结节.脾肿大,脾静脉偏宽(图1).  相似文献   
28.
目的:评价肠内营养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营养代谢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68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肠内组)35例和肠外营养组(肠外组)33例,分别给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和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浆谷氨酰胺、蛋白和累积氮平衡水平、肠黏膜通透性、血浆免疫球蛋白lgG和IgM水平以及感染有关并发症、营养治疗费用等的差异。结果不同营养支持6d后,肠内组血浆谷氨酰胺(422±54)μmol/L、累积6d氮平衡(30.3±24.0) mg/kg,lgG和lgM分别为(12.4±1.9)g/L和(1450±760)mg/L,均高于肠外组(均P<0.05);用药前后甘露醇/乳果糖比值的差值为0.036±0.019,高于肠外组的0.013±0.011(P<0.01);肠内组发生感染并发症3例,肠外组5例;肠内组的营养治疗费用低于肠外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营养代谢,维护其肠黏膜屏障,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且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联合脏器切除术加围手术三联序贯疗法综合治疗Ⅲb、Ⅳ期胃癌的可行性。方法 对1989年2月~1998年8月间手术治疗的34例Ⅲb、Ⅳ期胃癌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其中联合脏器切除术加STTS治疗22例,单纯联合脏器切除治疗12例。结果 综合治疗 和单纯手术组的术后一、三、五年生存率分别为27.3%、45.6%、36.4%和75.0%、25.0%、0,两组三、五年生存率的差别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30.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或手术方式非常关键,因此术前准确分期显得尤其重要。良恶性溃疡的鉴别一直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但有时内镜检查及活检很难及时得出准确判断。近年来超声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超声内镜能清晰显示消化道管壁5层结构及其周围结构,能判断胃癌浸润深度及有无局部邻近脏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本研究采用超声内镜对56例常规内镜检查怀疑为恶性胃溃疡的患者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