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 通过建立成年Beagle犬远端胃大部切除模型,探讨远端胃大部切除连续空肠间置对Beagle犬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将24只成年Beagle犬随机分为连续性空肠间置组(连续间置组)、Billroth Ⅱ吻合组(毕Ⅱ组)、空肠孤立间置组(孤立间置组).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在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分别行毕Ⅱ式、空肠孤立间置、连续间置术后犬血浆胃泌素、胃动素和胆囊收缩素的水平.结果 连续间置组术后2个月血浆胃泌素水平餐前为(2.2±0.7)ng/L、餐后为(3.9±0.8)ng/L,均低于术前的(3.8±1.0)ng/L、(5.3±1.6)ng/L,P<0.05.连续空肠间置组术后2个月餐后血浆胃泌素水平为(3.9±0.8)ng/L,高于其他2组的(2.7±1.0)ng/L和(3.6±0.6)ng/L,P<0.05;连续间置组术后2个月血浆胃动素水平餐前为(577±204)ng/L、餐后为(1003±209)ng/L,均高于术前的(429±128)ng/L、(854±218)ng/L,P<0.05.连续间置组术后2个月餐后血浆胃动素水平为(1003±209)ng/L,高于其他2组的(840±205)ng/L、(986±189)ng/L,P<0.05;连续间置组术后2个月血浆胆囊收缩素水平为(19.6±2.0)ng/L,高于术前的(19.0±2.0)ng/L,P<0.05,低于其他2组的(22.2±2.1)ng/L、(20.1±2.5)ng/L.结论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行连续性空肠间置能使犬血浆胃动素和胃泌素在术后维持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而血浆胆囊收缩素则维持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全胃切除术中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不同桥襻距离对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探讨降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风险的最佳桥襻距离。方法回顾性选取行全胃切除术治疗的胃癌患者29例,术中均采用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重建消化道。根据术中吻合采用的桥襻距离,将患者分为40cm组、50cm组、60cm组。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患者随访6个月,分别评估并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消化道功能、营养状况、酸反流计分,出院前及术后1、3、6个月食管下端胃镜评分。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组内比较,3组患者术后6个月消化功能、营养状况均明显优于术前(均P<0.05),酸反流计分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食管下端胃镜评分均明显低于出院前(均P<0.05)。组间比较,术前3组患者消化道功能、营养状况、酸反流计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出院前3组患者食管下端胃镜评分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40cm组患者消化功能、营养状况均明显优于50cm组及60cm组(均P<0.05),酸反流计分、食管下端胃镜评分均明显低于50cm组及60cm组(均P<0.05)。结论40cm是全胃切除术中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最佳桥襻距离,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风险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3.
胡抢  杨汐茵  孙元水  王峰勇  吴劲风 《浙江医学》2019,41(15):1636-1640,1644
目的系统性评价肠内营养应用于术前肠道准备对结直肠癌患者腹腔和肠腔脱落癌细胞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建库至2017年3月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Pubmed、Embase、Medline、Coehranelibrary、WebofScience有关肠内营养与机械性肠道准备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的对比研究文献。对肠内营养肠道准备组与机械性肠道准备组患者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肠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生存率等数据进行Meta分析。数据分析应用RevMan5.3软件。结果共4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纳入本研究,444例结直肠癌患者纳入Meta分析,其中肠内营养肠道准备组222例,机械性肠道准备组222例。与机械性肠道准备组比较,肠内营养肠道准备组患者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OR=0.22,95%CI:0.10~0.51,P<0.05)和肠腔内脱落癌细胞阳性率(OR=0.32,95%CI:0.19~0.54,P<0.05)均降低,但术后局部复发率(OR=0.72,95%CI:0.19~2.01,P>0.05)、远处转移率(OR=1.01,95%CI:0.42~2.42,P>0.05)和3年生存率(OR=1.14,95%CI:0.69~1.86,P>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可降低腹腔和肠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且不影响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浆膜切开结扎加荷包包埋:十二指肠残端闭合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881年Billroth完成世界上第1例胃切除手术至今,胃十二指肠手术已从单纯切除病灶向追求更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更少的手术并发症方面发展.如何在根治病灶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胃十二指肠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十二指肠残端瘘等严重并发症,仍是值得探索的课题[1].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自2003年开始,对493例胃十二指肠手术采用浆膜切开结扎加荷包包埋来闭合十二指肠残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胃癌组织中VEGF-C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VEGF-C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法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97例胃癌组织中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为66.0%(64/97).VEGF-C阳性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静脉侵犯及远处转移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VEGF-C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犯、浆膜面受累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随访48~60个月,VEGF-C阳性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9.61%、36.12%、31.60%,明显低于VEGF-C表达阴性患者的87.50%、66.99%、58.61%(P均<0.05).[结论]VEGF-C的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肝素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7例原发性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肝素酶和VEGFC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肝素酶和VEGF—C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9%和66.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7.2%和5.0%,正常胃组织的8.3%和5.0%(P值均〈0.01);肝素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但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静脉侵犯、淋巴管侵犯、远处转移、浆膜面受累和TNM分期等密切相关;VEGF—C表达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静脉侵犯及远处转移等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犯、浆膜面受累和TNM分期等密切相关;肝素酶和VEGF—C阳性表达组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在胃癌中肝素酶和VEGF—C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肝素酶及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可作为胃癌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引起远端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可能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行远端胃癌根治术的10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单因素χ2检验分析12个可能引起胃瘫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性别、围手术期高血糖、术前营养不良、焦虑、术前幽门梗阻、毕II式吻合、术后第2天低蛋白血症与胃瘫发生有关;术中迷走神经干保留是术后胃瘫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远端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积极处理这些因素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术后胃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胃癌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合并糖尿病,可导致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如吻合口瘘、腹腔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心血管意外等。同时,胃癌手术应激又可诱发胰岛素耐受,使血糖更难控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血糖过高或血糖过低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黄散贴剂敷神阙穴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不全气滞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20例胃肠道肿瘤术后胃肠功能不全气滞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参黄散组和安慰剂组各110例。参黄散组在基础治疗同时给予参黄散贴剂,以肚脐(神厥穴)为中心贴于腹部,每日1次,共治疗7日;安慰剂组在基础治疗同时给予安慰剂贴剂,给药方法同参黄散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蠕动恢复情况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并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判定中医证候疗效,测定术前及术后1、5天时血清胃动素(MOT)、生长抑素(SS)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参黄散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4%,安慰剂组为89.1%,参黄散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0.05)。参黄散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较安慰剂组提前(P0.01)。参黄散组术后第2、3、4天首次排气例数明显多于安慰剂组(P0.05或P0.01)。参黄散组术后第3、4、5天首次排便例数明显多于安慰剂组(P0.05或P0.01)。参黄散组术后第3天出现有效肠蠕动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第2、3、4、5天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术后第1天(P0.05);参黄散组患者术后第2、3、4天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安慰剂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清SS和MOT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参黄散贴剂可使胃肠肿瘤术后气滞血瘀型患者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提前,促术后肠蠕动及胃肠功能早期康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联合Lichtenstein或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手术方法,评估发生绞窄且行肠切除时放置合成补片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因腹股沟嵌顿疝就诊且经手术治疗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腹腔镜探查后行Lichtenstein手术(Lichtenstein组),36例行TAPP(TAPP组)。71例患者中60岁以上占64.8%,男性占78.9%,嵌顿时间平均(17.2±22.6)h;术后随访25~52个月,平均(39.1±8.3)个月。比较两组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7例因发生绞窄而行肠切除术。TAPP组住院时间、恢复日常活动时间与工作时间均优于Lichtenstein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股沟嵌顿/绞窄疝的治疗中,如腹腔镜下探查判断肠管失活,先于镜下完成肠切除肠吻合术,联合Lichtenstein放置大孔聚丙烯补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