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跟骨骨折尤其是累及跟骨后关节面(距下关节面)者,治疗较为困难,且预后较差,致残率高达30%。自2004年1月。2005年6月,作者共收治跟骨骨折146例,涉及距下关节的跟骨粉碎性关节内骨折89例,其中57例采用综合功能疗法,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折感染中的疗效。方法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急慢性骨感染22例。结果22例均获随访,病程1周~6年,平均18个月,创面均获愈合。1次负压治疗18例,2次负压治疗2例,3次负压治疗2个例,负压引流出液体量为250-1200ml,平均400ml。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急慢性骨感染效果确切,技术简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和胆道镜(多镜联合)微创治疗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分阶段采用内镜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22例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有胆道手术史,其中胆总管多发结石合并左肝内胆管结石伴肝萎缩20例,胆总管多发结石合并右肝Ⅵ段胆管结石伴萎缩2例;先行内镜取石再行腹腔镜肝切除术,不放置T管。结果2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其中腹腔镜左半肝切除16例、左肝外侧叶切除4例、右肝Ⅵ段切除2例,术中出血量50~300ml,术后住院5~12d,平均7.1d。结论联合应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和胆道镜微创治疗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它最大限度发挥了内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的优势,真正体现了微创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报道我院成功诊治2例肝外胆道嵌顿结石致畸形血管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诊疗经过,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心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健心胶囊,疗程14d。结果:室性早搏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96.7%、对照组70%,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93.4%、对照组66.7%,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86.7%、对照组63.3%,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0%、对照组1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心胶囊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疗效显著,可改善心功能,具有明显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清创闭合负压引流二期修复治疗颈椎前路手术后并发食道瘘的效果。方法:2006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颈椎前路手术后并发食道瘘患者5例,其中我院行颈椎前路手术728例中术后并发食道瘘3例,外院转入2例。4例术后5~9d出现食道瘘,1例术后46d出现。经食道镜确诊食道瘘后,立即放置胃管,改鼻饲营养支持,静脉使用广谱抗菌素,沿原手术切口进入,拆除所有缝线,行清创术。1例迟发性食道瘘患者术中发现植骨颗粒已经部分感染、溶解,取出内固定和植骨块,术后行Halo外固定架固定;其余4例内固定均予保留。彻底清创后,将负压引流泡沫修剪成合适大小楔形放置于切口内,缝合皮肤固定泡沫,用生物贴膜覆盖泡沫贴紧于切口周围皮肤上以保持切口内密闭状态,接负压引流持续冲洗10~12d后,拆除密闭负压引流装置,常规换药2~3d后行二期食道修补术,食道瘘口均使用可吸收线缝合;迟发性食道瘘者瘘口较大术中加用生物蛋白胶覆盖已修复的瘘口,并再次行自体髂骨植入,使用Halo外固定架固定。术后常规放置切口引流管2~3d,9~12d切口拆线。结果:4例患者食道修补术后颈部切口愈合良好;随访6个月~6年,原颈部切口瘢痕愈合,无吞咽困难与颈部疼痛,无迟发性感染出现。1例迟发性食道瘘患者食道修补术拆线后切口仍有少许淡黄色透明分泌物,常规换药后1周瘢痕愈合,出院后1个月在家中死亡,死因不明,死亡时颈部切口愈合良好。结论:早期清创闭合负压引流二期修复治疗颈椎前路术后并发食道瘘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不愈合诊治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采用PVP治疗 OVCF不愈合患者7例,手术前后患者均行X线片、CT和MRI检查。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前缘高度变化(AH)和楔形成角(WA)评估手术效果。【结果】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5(5~35)个月;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 VAS术前8.10±1.50分,术后 d3为1.25±1.0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 VAS为1.15±0.87分,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 AH及 WA较术前均无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VP能明显改善 OVCF不愈合引起的腰背部疼痛,对伤椎高度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靶向HER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H1.2scFv为基础构建第三代嵌合抗原受体(CAR),并探讨CAR修饰的T淋巴细胞(CAR—T)对HER2高表达肿瘤的杀伤作用。方法运用分子克隆方法将CAR的表达框和H1.2scFv装人慢病毒表达载体,利用慢病毒载体将H1—2CAR基因转导至T淋巴细胞构建CAR.T细胞,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的表达,通过LDH释放实验检测CAR—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效率。最后用NOD/SCID小鼠移植瘤模型来检测CAR.T细胞在体内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靶向HER2的第三代嵌合抗原受体H1—2CAR表达载体,该载体转染的H1—2CAR—T细胞能与HER2’的肿瘤细胞结合并提高了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的释放。在本研究中Hi一2CAR—T细胞与HER2高表达的肿瘤细胞相互作用时白细胞介素2分泌量可达到1000¨g/L以上,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时基本上不分泌白细胞介素2。在体外肿瘤细胞培养体系中,H1—2CAR—T细胞对HER2高表达肿瘤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HER2低/不表达的细胞。当效靶比为20:1时,H1—2CAR—T细胞对HER2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SK—BR-3的杀伤率可以达到(90.1±2.8)%.而H1.2CAR—T对HER2阴性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杀伤率只有(13.5±4.7)%。在NOD/SCID小鼠体内,CAR.T细胞治疗组乳腺癌移植瘤的生长速度减慢,实验结束时H1-2CAR—T细胞治疗组肿瘤质量平均为(0.74-0.1)g,未转染T细胞治疗组为(1.2±0.2)g,PBS组为(1.2±0.2)g。H1—2CAR—T治疗组与未转染T细胞治疗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未转染T细胞治疗组与PBS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向HER2的H1.2CAR.T细胞能特异性杀伤HER2高表达的肿瘤细胞,为CAR—T靶向治疗HER2’的肿瘤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利水方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应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温阳活血利水方,观察时间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生活质量评分、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试验、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量化积分、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P<0.01);NYHA心功能分级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试验、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的变化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温阳活血利水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粉碎性股骨粗隆问骨折的疗效。方法78例股骨粗隆问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其中39例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设立为观察组,39例以动力髋螺钉(DHS)和PFNA内固定治疗,设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与DHS、PFNA治疗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患者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P〈0.05或P〈0.0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下床活动早、并发症少的优点;避免了二次内固定取出的手术痛苦,优于内固定,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