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8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0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20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肺癌是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其中85%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PI3K/Akt通路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调控细胞存活、增殖、抗凋亡、血管生成等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而且某些蛋白的表达还是NSCLC不良预后的标志。在此我们对PI3K/Akt通路在NSCLC中的分子机制进行总结,并进一步讨论NSCLC的多靶点治疗。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建立一种从整体角度研究中药效应物质的方法。方法:以红花为例,利用制备液相色谱剔除其主要成分,然后分别对剔除后的样品进行抗氧化效应评价,进而比较分析得出红花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效应物质及各成分的贡献度。结果:从红花样品中分别剔除了7个主要物质,并通过质谱数据分析和对照品对照鉴定了其中6个成分。通过对包括剔除物质在内的所有样品进行抗氧化效应比较评价,结果发现羟基红花黄色素A,脱水红花黄色素B,6-羟基山柰酚-3,6-二氧葡萄糖-7-氧葡萄醛酸苷是红花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效应物质。结论:该研究探索了一种较新颖而有效的中药效应物质的研究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能从一定程度上阐明不同成分对中药效应表达直接或间接的贡献以及贡献度,使得中药效应物质表达更加明晰。  相似文献   
33.
基于肠道菌群的中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促进了其治疗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的发展,但其尚不明确的作用机制极大限制了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和产业化。随着2代/3代基因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肠道菌群已成为中药作用机制研究的热点和新途径。为此,探讨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从中药复方、药对、单味药和活性成分不同角度系统分析中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阐释中药的作用机制提供研究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34.
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持续炎症和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RA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公共卫生负担日趋严重。雷公藤具有祛风通络、除湿止痛、解毒杀虫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及皮肤病等,尤其在治疗RA方面疗效显著。从实验药理学与临床研究2个方面系统综述近年来雷公藤治疗RA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雷公藤单味药应用、雷公藤与其他中药配伍应用以及雷公藤与化学药联合用药,以期促进雷公藤用于RA治疗的创新药物研发与临床合理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35.
中药质量标志物是近年来中药质量研究的热点,虽有较多相关探讨与研究实践,但如何科学合理地表征质量标志物仍未有突破性进展。本文尝试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熵权法的中药质量标志物辨识方法,在构建涵盖目标层、要素层、控制层的评价体系基础上,首先采用AHP法对中药成分有效性、可测性、特有性3个核心质量属性进行权重分析,其次对各属性下的具体指标基于文献和实验数据应用熵权法进行分析,得到各具体指标的权重后加权计算各成分的综合评分并排序,从而确认中药质量标志物。采用该方法以解痉止痛经典名方芍药甘草汤为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其质量标志物重要性排序靠前的8个成分为:芍药苷>槲皮素>芍药内酯苷>甘草酸>柚皮素>甘草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为相关方剂质量标准建立与全程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支撑。该研究也为中药质量标志物的量化评价与精准辨识提供了创新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6.
银杏叶中黄酮苷类化合物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银杏(Ginkgo biloba L.) 叶中分离得到5 个黄酮苷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为洋芹素-7-葡萄糖苷(apigenin 7-glucoside 1), 木樨草素-?¢-葡萄糖苷(luteolin ?¢- glucoside 2), 木樨草素-?¢-葡萄糖苷(luteolin ?¢- glucoside 3), 柯伊利素-7-葡萄糖苷(chrysoeriol 7-glucoside 4) 和 tricetin ?¢-methyl ether-?¢-b-D-glucoside(5)。其中化合物5 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 和4 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7.
从银杏(Ginkgo biloba L.)叶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苷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为洋芹素-7-葡萄糖苷(apigenin 7-glucoside 1),木樨草素-3‘-葡萄糖苷(luteolin 3‘-glucoside 2),木樨草素-4‘-葡萄糖苷(luteolin 4‘-glucoside 3),柯伊利素-7-葡萄糖苷(chrysoeriol 7-glucoside 4)和tricetin 4‘-methyl ether-3‘-β-D-glucoside(5)。其中化合物5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和4为次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8.
葛根芩连汤的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丽红  唐于平  王强 《中草药》2010,41(4):670-670
葛根芩连汤为医圣张仲景的名方之一,由葛根、黄芩、黄连与炙甘草4味中药组成.此方广泛用于治疗菌痢、肠伤寒等各科疾患,疗效显著.近年来对其药效物质及其分析方法、药理作用和配伍机制等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就近10年来葛根芩连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探索方药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提供实践经验与积累.  相似文献   
39.
张丽  李征军  束晓云  唐于平  丁安伟  段金廒 《中草药》2010,41(12):1987-1990
目的 测定甘遂与醋甘遂饮片中3种二萜类成分.方法 采用HPLC法,分别在235nm和268nm测定了甘遂和醋甘遂饮片中甘遂大戟萜酯C、3-O-苯甲酰基-20-去氧巨大戟二萜醇和3-O-(2'E,4'Z-癸二烯酰基)-20-O-乙酰基巨大戟二萜醇.结果 甘遂大戟萜酯C、3-O-苯甲酰基-20-去氧巨大戟二萜醇和3-O-(2'E,4'Z-癸二烯酰基)-20-O-乙酰基巨大戟二萜醇的进样量分别在1.636~0.052μg(r=0.9998),1.458~0.046μg(r=0.9996)和1.782~0.056μg(r=0.9996)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6%(RSD=2.71%)、99.21%(RSD=2.88%)、96.44%(RSD=2.78%).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甘遂与醋甘遂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0.
裸花紫珠的化学成分及其止血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的化学成分,并筛选其止血活性成分。方法:应用硅胶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运用波谱数据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测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对家兔体外血液凝集参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影响。结果: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2个二萜:7α-hydroxy sandaracopimaric acid(1),16,17-dihydroxy-3-oxophyllocladane(2);2个酚苷:acte-oside(3),samioside(4);3个三萜:2α,3α,24-三羟基-乌索烷-12-烯-28-酸(5),2α,3α,19α-三羟基-乌索烷-12-烯-28-O-β-D-葡萄糖苷(6),2α,3α,19α,23-四羟基-乌索烷-12-烯-28-O-β-D-葡萄糖苷(7);4个黄酮:鼠李秦素(8),5-羟基-3,7,4′-三甲氧基黄酮(9),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10),木犀草苷(1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所有化合物均无明显缩短PT的作用(P0.01),化合物3,4,7,10有显著缩短APTT的作用(P0.01),化合物5对TT有明显的延长作用(P0.01),化合物8对FIB有显著增加的作用(P0.01)。结论:化合物2,4,10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6,7,9为从裸花紫珠中首次分得。裸花紫珠可能是通过影响内源性凝血途径发挥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