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腔内凸阵超声探头体外途径检查颈动脉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3例患者86支颈动脉作为研究对象,用高频线阵探头、低频凸阵探头及腔内凸阵探头分别检测颈总动脉(CCA)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颈内动脉(ICA)内径、PSV、异常血管形态及显示长度等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3种不同频率超声探头所测ICA内径、PSV、显示长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ICA异常形态血管比较,腔内探头与高频探头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腔内凸阵探头检测ICA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value of an intracavitary convex array probe in detecting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 disease. Methods Eighty-six carotid arteries in 43 cases were examined with intracavitary convex array probe, low-frequency convex array probe and high-frequency linear probe to collect the data including the ICA visible length, 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 internal diameter, blood vessel shape; common carotid artery (CCA) intimae-medial thickness (IMT), PSV, and internal diameter. Resul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noted in the visible length, PSV of ICA, and internal diameter detected by different frequency ultrasound probes. Intracavitary probe and high-frequency probe produc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indings of the blood vessel shape. Conclusion Intracavitary convex array probe has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in detecting of ICA disease.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临床经验方防哮方对慢性哮喘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8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通过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卵蛋白(OVA)制备慢性哮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灌胃相应药物。末次给药24 h后取材并观察肺组织中IL-6 mRNA和TNF-α mRNA的表达及肺脏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中药各剂量组、地塞米松组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都有所升高,模型组TNF-α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剂量组、地塞米松组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下降,中药各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TNF-α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地塞米松组比较,中药各剂量组IL-6 mRNA相对表达量较高,中药低、中剂量组TNF-α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哮喘模型大鼠IL-6mRNA、TNF-α mRNA表达已出现异常,防哮方能减少IL-6 mRNA、TNF-α mRNA的表达,从而明显改善慢性哮喘大鼠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3.
小剂量肌松药用于婴幼儿气道异物取出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由于硬质支气管镜对喉头、气管黏膜的刺激较大,术中麻醉深度难以掌握,术中咳嗽、屏气、气道痉挛等并发症时有发生,容易导致缺氧,甚至因患儿术中挣扎导致气管支气管损伤,出现血气胸,重者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24.
支撑喉镜下小儿喉乳头状瘤手术的麻醉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喉乳头状瘤是喉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于喉乳头状瘤患儿术前存在明显的呼吸困难,呼吸道阻塞,气道管理困难,麻醉风险大,且手术在声门区操作,支撑喉镜下刺激强度大,同时咽喉部神经丰富,应激反应明显,给麻醉处理带来一定难度。本文总结了25例支撑喉镜下小儿喉乳头状瘤手术的麻醉体会。  相似文献   
25.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52例创伤性膈肌破裂伤患者的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经术前胸腹部CT、透视、B超及上消化道造影等检查协助确诊后行剖胸或剖腹探查手术诊治处理,其中治愈50例,死亡2例(术前、术后各1例),治愈率96.15%。由于创伤性膈肌破裂伤常伴有多重合并损伤,尤其是闭合性损伤诊断时极易出现漏诊或者误诊现象,严重影响呼吸循环功能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必须采取果断措施进行综合诊治。创伤性膈肌破裂伤病情危急,确诊后需尽快行手术治疗,以此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提升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U100plus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方法.方法:2006年6月~2007年6月采用输尿管镜配合U100plus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235例,结石位于上段22例,中段者87例,下段126例.结果:一次碎石治愈者225例,一次碎石成功率为95.74%,手术时间(45±25)min,激光工作时间(7.5±3.0)min,2~22天排净结石,术后平均住院4.5(2~7)天.45.1%(106/235)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肉眼血尿,对症处理后2~4天消失.8例上段碎石返流人肾盂内,需辅以冲击波碎石,发生输尿管损伤者2例,均行开放手术治疗.结论:U100plus双频双脉冲激光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对软组织损伤小、碎石效率高的激光,输尿管镜配合U100plus激光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腔内泌尿外科碎石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比较分析小剂量昂丹司琼合用地塞米松与单用常规剂量昂丹司琼抗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选择 90例ASAⅠ级年龄 1~ 10岁患儿随机分为三组 :A组 30例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后不用昂丹司琼 ;B组30例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后静脉注射昂丹司琼 15 0 μg/kg ;C组 30例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后静脉注射昂丹司琼 5 0 μg/kg合用地塞米松 15 0 μg/kg。麻醉前 30min肌注阿托品 0 .0 1~ 0 .0 2mg/kg ,鲁米那钠 2mg/kg。观察三组患儿术后 2 4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 73.33% (2 2 / 30 )、6 6 .7% (2 0 /30 ) ;B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 2 0 % (6 / 30 )、13.33% (4/ 30 ) ;C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 16 .6 6 % (5 / 30 )、13.33% (4/ 30 )。小剂量昂丹司琼合用地塞米松与单用常规剂量昂丹司琼抗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小剂量昂丹司琼合用地塞米松亦能达到单用常规剂量昂丹司琼的抗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  相似文献   
28.
29.
章明星  侯致典  周星星  廖华  王齐  余磊  丁自海 《解剖学研究》2009,31(5):330-333,F0003
目的用不同浓度的白介素13(IL-1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在体外诱导真皮成纤维细胞,以甄选促进诱导Ⅰ型胶原蛋白高分泌的细胞因子。方法选用出生2d的SD大鼠背部皮肤进行真皮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对其进行纯度鉴定。实验分为4组:PDGF-BB(30ng/mL)组、IL-13(100ng/m)组、TGF-β1(10ng/mL)组和不加任何处理因素的阴性对照组,用MTT法、ELISA检测在24h、48h、72h时的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及培养液中Ⅰ型胶原蛋白的浓度。结果原代培养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纯度达90%以上。PDGF-BB、IL-13、TGF-β1均能促进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和Ⅰ型胶原蛋白分泌,在48h、72h时PDGF-BB组的培养液中Ⅰ型胶原蛋白浓度明显高于IL-13组、TGF-β1组及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浓度为30ng/mL的PDGF-BB促进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泌Ⅰ型胶原蛋白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0.
目的:对一个纯合子Tyr503Cys错义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XI(FXI)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检测,寻找致病基因并初步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5人)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FVIII:C)、凝血因子IX促凝活性(FIX:C)、FXI促凝活性(FXI:C)、凝血因子XII促凝活性(FXII:C)和FXI抗原(FXI:Ag)含量等指标以明确诊断。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11基因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发现突变位点后用反向测序予以证实,并检测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使用ClustalX-2.1-win软件分析氨基酸突变位点的保守性;用PolyPhen-2、PROVEAN和Mutation Taster软件分析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用Swiss-PdbViewer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蛋白模型和氨基酸相互作用分析。结果:先证者APTT为59.3 s,明显延长,FXI:C降低至13%;其母亲、女儿和儿子的APTT均有不同程度延长,FXI:C降至37%~42%,该家系5人FXI:Ag均在参考值范围。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F11基因第13号外显子存在c.1562A>G纯合错义突变,导致Tyr503Cys突变;其母亲、女儿和儿子存在Tyr503Cys突变杂合子。保守性分析结果表明,Tyr503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3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突变的预测结果一致,均预示此突变很可能是有害突变,可引起相关疾病。突变蛋白模型分析显示,野生型Tyr503与Ile370、Lys554形成2个氢键;突变型Cys503与Lys554之间新增了一个氢键。结论:该先证者F11基因第13号外显子存在c.1562A>G纯合错义突变,导致Tyr503Cys突变;推测该纯合突变遗传自具有血缘关系且均存在Tyr503Cys杂合子的父母,并与该家系FXI水平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