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AFP是公认的原发性肝癌(PHC)临床诊断主要指标之一。但AFP的阳性诊断率仅在65%。本文对37例AFP阴性PHC患者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联合检测CA—50、SF、β_2—MG、三种肿瘤标志物,以探讨多指标联合检测对PHC诊断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弥补AFP单项检测阴性的PHC的诊断率,提高阳性检出率,有利于临床的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蜘蛛香提取物及蜘蛛香总缬草素的抗焦虑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利用小鼠明暗箱、敞箱、高架十字迷宫和自发性活动实验观察小鼠行为学方面的表现,评价蜘蛛香提取物及总缬草素抗焦虑作用;利用ELISA试剂盒方法测定小鼠血清皮质酮和脑海马组织中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水平。结果蜘蛛香提取物及总缬草素各剂量组对小鼠在明暗箱、敞箱、高架十字迷宫和自发性活动实验中的行为学表现均有改善作用,且可降低小鼠血清皮质酮水平和下调脑海马组织中神经递质NE、DA及5-HT的水平。结论蜘蛛香提取物及总缬草素均有抗焦虑作用,其抗焦虑作用可能是通过作用于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系统和调节脑组织神经递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模式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消极情感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系统化护理模式。均于入院当天、手术前1 d及术后2 d接受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比较2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入院时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前1 d及手术后2 d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4/44),对照组25%(11/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引入系统化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抑郁情感状况,且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汤对匹罗卡品导致的慢性颞叶癫痫大鼠海马A型钾离子通道电压门控型钾通道4.2(Kv4.2)及钾离子通道相互作用蛋白1(KCh IP1)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Wistar大鼠80只,ip匹罗卡品,经过潜伏期后有自发发作即为成功模型,将成功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钾通道开放剂瑞替加滨组、柴胡疏肝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组10只,分别给予瑞替加滨12.5 mg·kg~(~(-1))·d~(~(-1)),柴胡疏肝汤低、中、高剂量2.5,5,10 g·kg~(~(-1))·d~(~(-1)),正常组与模型组对应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干预8周,2次/d。通过视频录像监测系统观察各组癫痫发作次数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Kv4.2通道蛋白和KCh IP1蛋白表达。结果:连续干预8周后,与模型组比较,瑞替加滨、柴胡疏肝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癫痫发作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P0.05,P0.01),而F组发作次数最少(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区两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瑞替加滨、柴胡疏肝汤低中、高剂量组Kv4.2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5),其中瑞替加滨组与柴胡疏肝汤低高剂量组表达量相近。瑞替加滨、柴胡疏肝汤低高剂量组海马KCh IP1的表达也较模型组升高(P0.05)。结论:柴胡疏肝汤中、高剂量能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其可能的机制是上调Kv4.2通道蛋白和KCh IP1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究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定量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90例。根据临床病理资料将其分为低分化组(18例)、中分化组(52例)和高分化组(20例),分析各组的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图像,测量ADCmean值和DCE-MRI相关参数Ktrans、Ve、Kep值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癌中,ADCmean、Ktrans、Ve和Kep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低分化组的ADCmean值与Ktrans、Ve和Kep值呈负相关(P<0.05),且随着分化程度降低,相关性增加(r低,Ktrans=-0.612;r低,Ve=-1.313;r低,Kep=-0.568)。结论:不同分化程度子宫内膜癌的ADCmean、Ktrans、Ve和Kep存在显著差异,中、低分化组的ADCmean与Ktrans、Ve和Kep呈负相关,且随着分化程度降低,相关性增强,为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化等级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飞行员的心理健康与心理承受力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某大区1 154名飞行员作为研究组,1 847名地勤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军人心理疾病预测量表》、《军人心理承受力量表》及《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量表》评定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承受力状况及应对方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飞行员心理疾病预测总分及精神病性、抑郁、躁狂、神经症、人格偏移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地勤人员,其中心理疾病预测总分、神经症、人格偏移高于常模(P <0.05);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r=-0.426,0.501,P <0.01)及心理承受力(r=-0.318,0.352,P <0.01)均显著相关。积极应对方式可以减少心理承受力差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承受力、特质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路径模型的主要拟合指标:χ2/df=3.57,GFI=0.998,AGFI=0.965,NFI=0.991,RFI=0.957,IFI=0.974,TLI=0.950,CFI=0.983,RMSEA=0.081。结论心理承受力过低可降低飞行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是飞行员心理健康的调节变量,可有效缓解飞行员的心理损害。  相似文献   
98.
通过对脑出血实验动物模型或脑出血患者脑损伤的生化指标的检测,来了解脑出血后脑损伤的病理变化情况,为脑出血病理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及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参考。炎症反应、自由基、兴奋性氨基酸中毒、神经细胞凋亡、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变化以及免疫功能的异常等等,从不同层面反映了脑出血后脑损伤病理机制的过程。现就近年来脑出血后脑损伤的生化指标检测在实验和临床方面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
左炔诺孕酮片是国家基本药物,为事后紧急避孕药,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1]。左炔诺孕酮为全合成的强效孕激素,是消旋炔诺孕酮的光学活性体,活性比炔诺孕酮强1倍。为确保药效,药典采用旋光度鉴别其左旋体。按照国内药检实验室对药典标准使用的一般理解,由于药典标准在起草前已征集过国内企业样品,起草时做过方法学验证,发布前也向社会公开征集过意见,因此药典标准被认为是适用于国内产品的。同时,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3]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如果实验室在首次使用标准方法检验甲企业产品时,进行了方法确认,那么当该实验室再次使用该标准方法检验乙企业产品时,则无明确规定需要再次进行方法确认。而世界卫生组织( WHO )制定的《WHO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良好操作规范》( WHO GPCL )[4]中却明文规定,虽然药典各论中叙述的方法已经过验证,但实验室在首次检验某特定制剂成品时,仍需确认没有辅料来源的干扰因素。本文中左炔诺孕酮片旋光度测定时遇到的问题恰好说明了WHO GPCL这项规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普通螺旋CT检查方式对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2例临床疑诊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患者均行螺旋CT平扫检查(结合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和B超检查,其中65例还行X线平片及静脉肾孟造影检查。结果CT明确诊断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146例(96.1%),疑诊6例;B超诊断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32例(21.1%),65例X线检查诊断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21例(32.3%)。结论结合轴住图像和后处理技术,螺旋CT检查较其他影像检查方法对输尿管中下段微小结石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