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199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分析不同大小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行射频消融术(RFA)治疗的69例肝脏恶性肿瘤病人,其中男52例,女17例,年龄37~76岁,平均(48.92±11.29)岁。选取23名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7名,女6名,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48.02±11.14)岁。根据病人肿瘤灶的直径将病人划分为3组:组1(直径<3.0 cm)、组2(直径3.0~5.0 cm)、组3(直径>5.0 cm)。采用χ~2检验比较3个疾病组病人疗效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比较疾病组术前与对照组间、疾病组治疗前后的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表达水平,采用方差分析对对照组、疾病组RFA术前及术后3组间的淋巴细胞亚群细胞计数进行组间比较,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FP与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结果 3个疾病组之间完全和部分消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间RFA治疗后不同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疾病组RFA术前、术后的AF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疾病组RFA术后AFP水平低于术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疾病组RFA术前CD3^+、CD4^+、CD8^+、CD4^+/CD8^+、NK细胞低于术后及对照组(均P<0.05);术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FP与CD3^+、CD4^+、NK细胞呈负相关而与CD8^+细胞呈正相关(均P<0.05);AFP与CD19^+细胞虽然呈负相关趋势,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A可有效提高肝脏恶性肿瘤病人细胞免疫功能,且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不耐受切除手术治疗的肝脏恶性肿瘤病人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2.
肠球菌耐药现状和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肠球菌耐药性尤其是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和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肠球菌(HLGR)的耐药现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将我院分离的196株肠球菌分别进行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和β-内酰胺酶测试,并以"WHO-NET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VRE和HLGR分别占肠球菌感染标本的4.1%和54.6%,β-内酰胺酶阳性11株占5.6%;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屎肠球菌明显高于粪肠球菌,HLGR株明显高于低耐株;万古霉素和高浓度庆大霉素多重耐药株检出率为0.5%。结论肠球菌对临床常用的8种抗生素以万古霉素最敏感。对不同特征肠球菌感染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纳米银在体外对白假丝酵母菌、黄曲霉和黑曲霉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白假丝酵母菌、黄曲霉和黑曲霉与不同剂量的纳米银溶液混合培养一定时间后,应用沙保弱平板培养基分离白假丝酵母菌、黄曲霉和黑曲霉,计数菌落,计算纳米银对白假丝酵母菌、黄曲霉和黑曲霉的抑制率。结果纳米银对白假丝酵母菌、黄曲霉和黑曲霉的抑制作用明显.0.06%纳米银溶液,室温作用30min,对白假丝酵母菌、黄曲霉和黑曲霉的抑制率高达100%;纳米银对白假丝酵母菌、黄曲霉和黑曲霉的抑制作用与其剂量和作用时间密切相关。结论纳米银对白假丝酵母菌、黄曲霉和黑曲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4.
徐健  周广  邹立新  吴晓燕  赵思阳 《海南医学》2023,(20):2966-2970
目的 构建基于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快速检测9种临床常见病原菌的体系。方法 针对达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等9种临床常见病原菌进行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的设计,通过多重q PCR检测不同拷贝数的病原菌,利用PCR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建立病原菌快速检测的多重qPCR反应体系,并用阳性样本进行验证。结果 9种病原菌的多重q PCR检测灵敏度可达5 Copies,重复性良好。通过对构建的体系进行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检测,发现该系统能够在杂菌的干扰下特异性地检测出病原菌,抗干扰能力强。最后通过对9份阳性病原菌样本进行检测,准确率达100%。结论 本研究通过针对临床9种常见病原菌多重q PCR快速检测方法的构建,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病原菌的鉴定结果,对于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表达,探讨脂质代谢关键基因在COPD中的可能机制。方法:从GEO和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数据,通过GO富集和PPI网络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脂质代谢基因。香烟暴露24W建立肺气肿小鼠模型,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小鼠肺组织中脂质代谢关键基因的m RNA相对表达水平;用香烟烟雾提取物干预正常人来源的肺上皮细胞系BEAS-2B,通过细胞增殖实验(CCK-8)法测定香烟烟雾提取物干预浓度,RT-qPCR测定BEAS-2B细胞中脂质代谢关键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基于GEO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5个脂质代谢关键基因(PIK3CA、PRKAG2、GNB3、PLCB2、GLA),发现PIK3CA和PRKAG2基因在吸烟相关COPD中的小气道上皮细胞中高表达,而GNB3、PLCB2和GLA基因的表达下调。成功构建的肺气肿小鼠模型,与野生型对照组比较,小鼠肺组织中PIK3CA和PRKAG2基因的mRNA表达增加(P<0.001),而GNB3、PLCB2和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