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背景介绍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血管外科专家汪忠镐几年前以咳嗽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在国内一直被误诊为哮喘,病情逐步恶化,经常咳得死去活来,几乎无法呼吸和入睡,并先后5次入院抢救,医生还给他下了"病危通知书"。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HH)内镜下特点及漏诊原因,以提高内镜检出率。方法2017年1—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上海公利医院行胃镜检查共7204例,从中随机抽取513例首次胃镜检查未诊断HH者,结合Hill分级,重新阅胃镜电子影像记录评定有无HH漏诊。进一步对HH抽检阳性检出率、普通胃镜与无痛胃镜HH抽检阳性检出率、不同资历操作者HH抽检阳性检出率进行分析,寻找HH胃镜漏诊原因。结果 513例复核阅片发现33例HH,检出率6.43%。33例中Hill分级Ⅲ级30例,Ⅳ级3例。漏诊原因分析显示:无痛胃镜检查漏诊率为2.20%低于普通胃镜的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57,P0.001);从事内镜工作≤5年医师的复核检出率为11.27%高于从事内镜工作 5年医师的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91,P0.001)。结论 HH胃镜检查容易漏诊,重视镜下表现尤其是Hill分级,尽可能开展无痛胃镜检查,同时加强内镜检查医师技术能力培训,有助于减少HH胃镜下漏误诊。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胃底折叠术中支气管痉挛的发生与处理措施.方法 总结GERD胃底折叠术中发生支气管痉挛的34例资料.结果 34例中剖腹手术6例,腹腔镜手术28例.支气管痉挛有8例在气管插管后即刻发生,10例在气管插管后1~10 min手术开始前发生,14例在术中不同时间不明原因发生,1例在术后气管拔管送回监护病房后发生,1例气管插管后的顽固支气管痉挛未行手术.处理措施均为静注糖皮质激素和氨茶碱,吸入七氟醚,呼吸机正压通气.以上措施无效者加用肾上腺素.结论 GERD胃底折叠术患者多有支气管痉挛的呼吸道症状,为麻醉的危险凶素之一,麻醉医师应高度重视,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34.
中国呼吸病专家、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内地至少有2000万名哮喘患者。我国哮喘在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1.5%,成人约1%。而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临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行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围手术期哮喘发作的防治措施.方法 12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静脉吸人复合麻醉下行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其中2008年1-12月收治100例患者,对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患者进行术前筛选及围手术期哮喘防治措施不完善;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1100例患者,加强术前筛查、干预措施,对手术前有过哮喘的患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凡是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者暂不行手术,先用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和气道高反应性,麻醉手术中加强实施应对哮喘发作的措施.结果 早期的100例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哮喘28例,哮喘发生率28.0%;后期的1100例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哮喘8例,哮喘发生率0.7%.结论 术前筛查气道高反应性患者是避免围手术期哮喘发作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36.
目的:基于随机对照试验评估瑞马唑仑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部骨折手术并满足纳入标准的106名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65~90岁,ASA分级Ⅱ或Ⅲ级。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瑞马唑仑组(R组)、丙泊酚组(P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后,P组缓慢静注丙泊酚0.3~0.5 mg/kg(注射时间1 min)后以0.5~3 mg·kg-1·h-1泵注维持;R组缓慢静注瑞马唑仑负荷量0.05 mg/kg(注射时间1 min)后以0.1~0.3 mg·kg-1·h-1维持术中镇静。两组患者以维持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为3~4分、脑电双频指数(BIS)值75~85间来调整泵注速率;缝合切口时停止输注镇静药。记录两组患者镇静前(T0),镇静后5(T1)、10(T2)、15(T3)、30(T4)、60min(T5)及术毕时(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  相似文献   
37.
38.
39.
目的:探讨腹腔镜Roux-en-Y改道术治疗治疗胃食管术后顽固性胃食管反流及其呼吸道症状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分析腹腔镜Roux-en-Y空肠改道术治疗5例此类患者的手术史、临床表现、Roux-en-Y改道方法和随访12~22个月的疗效.结果:所有的患者均行40 cm空肠的Roux-en-Y改道术,无手术死亡和术后并发症.4例患者反流症状和呼吸道症状消失,1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停用抗反流药物.结论:腹腔镜Roux-en-Y空肠改道术可有效控制食管切除或胃大部切除手术后的顽固性反流及由其引起的消化和呼吸道症状.  相似文献   
40.
目的:提高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及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GELTS)所致喉痉挛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例因GERD所致喉痉挛行气管切开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均有多年咳嗽、喘息等呼吸道症状,长期误诊为支气管哮喘.随病程发展,出现严重喉痉挛、窒息而行气管切开,例1带管长达7个月始终误诊为声带麻痹,并3次行声带手术;例2得以及时诊断,经气管切开缓解呼吸窘迫,20天后顺利拔管.2例均经食管24小时pH检测和食管动力检测确诊GERD并GELTS,经Stretta射频治疗,症状消失.结论:临床医生必须高度重视仅有呼吸道表现或以其为主要表现的GERD,使患者早日得到正确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