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3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1型(HPV11)E7蛋白基因腺病毒载体,并在真核细胞表达。方法用PCR法,扩增出HPV11E7基因,定向克隆至pENTR-TOPO载体形成重组质粒TOPO-E7。TOPO-E7与腺病毒载体pAD/CMV/V5-DESTTM重组反应,E7基因被重组到腺病毒载体上。该载体经PacI酶切,脂质体法转染人胚肾293A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载体pAD-E7。pAD-E7转染人HaCaT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E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经酶切及序列分析鉴定,重组质粒TOPO-E7成功构建。重组子pAD-E7转染293A细胞后,获得滴度为1.4×107pfu/mL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该载体转染HaCaT细胞,48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内E7蛋白表达。结论重组腺病毒载体能有效介导HPV11E7基因在真核细胞的表达。  相似文献   
72.
目的:对pGSj24克隆化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了解其编码蛋白的属性。方法:常规制备pGSj24克隆化基因并重组入测序载体M13mp19,以DYEPRIMER荧光测序试剂盒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分别以DNASIS和GOLDKEY软件对序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GSj24克隆化基因长840bp,含一开放阅读框,可编码一分子量为22.6kDa的蛋白质。开读框上游和下游均有终止密码子。该基因与已发表的日本血吸虫22.6kDa蛋白的编码基因同源性达95%,编码区同源性达99.7%。在该基因内有一段典型的EF-Hand钙结合区序列,并有内质网导肽、微体导向信号等功能位点。预测该蛋白质内可能的抗原决定簇位置为第29-32、63-68和87-101等氨基酸片段。结论:pGSj24克隆化基因为日本血吸虫22.6kDa抗原编码基因。  相似文献   
73.
无精症患者的YRRM基因分析周作民沙家豪林敏王黎熔周亚东朱虎(南京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南京210029)苏川吴海玮陈淑贞张兆松(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南京210029)关键词YRRM基因;无精症YRRM(YChromosomeRNA...  相似文献   
74.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脂肪酸结合蛋白 (Sj FABPc)重组抗原作为血吸虫病疫苗候选分子的潜能 ,并探讨Sj FABPc/Sj2 6GST融合蛋白作为复合疫苗的可能性。 方法 用亲和层析法制备Sj FABPc重组抗原和Sj FABPc/Sj2 6GST融合蛋白。将两种蛋白分别免疫BALB/c小鼠后进行攻击感染试验。结果 Sj FABPc及Sj FABPc/Sj2 6GST分别诱导小鼠产生了 2 3 6 0 % (P <0 0 5 )和 2 1 72 % (P >0 0 5 )的成虫减虫率 ,5 9 36 % (P <0 0 0 1)和 4 9 6 8% (P <0 0 0 1)的总减卵率。结论 rSj-FABPc具有一定的疫苗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5.
借吴观陵教授主编的《人体寄生虫学》(第三版)出版发行之机.南京医科大学于2005年4月22~25日组织召开了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与学科发展研讨会。会议以研讨形式共商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与学科发展为主题.探讨在新形势下振兴这一学科的途径和办法,以期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与会的有来自全国40余所医学院校和寄生虫病专业防治机构等近百余位代表。  相似文献   
76.
目的:构建及鉴定胰岛细胞瘤相关蛋白2胞内区(mIA-2i)和IgG Fc嵌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2/mIA-2i-mIgGFc。 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7在南京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系完成。①采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从ICR小鼠的脑组织和脾脏中分别扩增胰岛细胞瘤相关蛋白2胞内区(mIA-2i)和IgG Fc段(mIgG Fc),并引入相应的酶切位点(XhoⅠ/BamH Ⅰ和BmH Ⅰ/EcoRⅠ)。②分别将扩增后的片段克隆入pUCm-T质粒,通过XhoⅠ/BamHⅠ双酶切和连接后,获得pUCm-T/mIA-2i-mIgG Fc重组质粒。③经过XhoⅠ/EcoRⅠ双酶切后,将融合基因mIA-2i-mIgG Fc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2。通过酶切、聚合酶链反应及插入片段序列测定对重组质粒pEGFP-N2/mIA-2i-mIgG Fc进行鉴定。 结果:①从ICR鼠的脑组织和脾脏中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获得胰岛细胞瘤相关蛋白2胞内区和IgG Fc段。②通过基因工程操作,获得重组克隆质粒pUCm-T/mIA-2i和pUCm-T/mIgG Fc,并经酶切鉴定克隆成功。③获得重组克隆质粒pUCm-T/mIA-2i-mIgG Fc,经聚合酶链反应和双位点酶切鉴定重组成功。④获得重组质粒pEGFP-N2/mIA-2i-mIgG Fc和pEGFP-N2/mIA-2i,经聚合酶链反应、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特异性片断插入真核表达载体成功。 结论:pEGFP-N2/mIA-2i-mIgG Fc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利用胰岛细胞瘤相关蛋白2基因疫苗预防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发生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目的针对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结果标准化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开发一款光密度值标准化软件,规范标准化过程和结果。方法以改良光密度值标准化变换方法(I-STOD)为开发依据,以Matlab GUI为开发工具,综合I-STOD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并用来自日本血吸虫病疫区的血清检测结果对该软件进行测试。结果成功开发了用于标准化光密度值的软件——I-STOD V1.0。该软件的运行环境为WINDOWS XP/WIN 7,所需硬盘容量约0.5 GB。用来自日本血吸虫病疫区的血清检测结果对该软件测试表明,该软件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标准化过程中的标准曲线可靠性判断、样本适用范围及超范围样本稀释度确定等问题,使得I-STOD在应用上更简便、在操作上更规范。结论基于I-STOD方法开发的I-STOD V1.0应用软件操作简便,且能有效地对间接ELISA法的实验结果进行标准化。  相似文献   
78.
探讨了在ELISA法检测结果标准化过程中,不同参数估计方法对标准化结果的影响。标准化方法采用改良光密度值标准化变换(I-STOD),标准化公式中的参数估计分别采用线性最小二乘法和非线性最小二乘中的高斯牛顿迭代法。结果显示线性最小二乘估计所得到的标准曲线主要由浓度较低的几个点所决定,而非线性最小二乘所确定的标准曲线总体上更接近实验数据,真实体现了不同实验板的反应动力学特性。非线性最小二乘更适用于标准化过程中的参数估计,有效降低了检测结果在板间的变异。  相似文献   
79.
血吸虫和血吸虫病的研究在2007年成果丰硕,通过PubMed以schistosome.schistosomiasis,Schistosoma为检索词共检索到2007年相关文献518篇,其中综述49篇.寻求敏感性好、特异性高的诊断方法仍是研究的热点,血吸虫病的治疗在寻求新靶标的同时需要重新思考策略和对象;血吸虫分子生物学的注意力从传统的基因研究转向了糖组学等后基因组领域;疫苗候选分子的研究则关注与代谢有关的分子,血吸虫病免疫机制的研究在动物及人群水平均有新的报道.此外,血吸虫病流行状况调查以及疾病负担评估显示,控制血吸虫病仍是各国在公共卫生方面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80.
近几年,DNA介导的基因转移,已被广泛用作细胞或生物体基因控制和功能分析的强有力工具。有关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基因结构和转录模式的报道对构建合适的转染载体是重要的。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基因结构并不复杂,迄今所报道的仅2个基因有内含子,编码区在基因组内无定向地紧密相连。体外分析表明,其转录为单顺反子方式。基因间相对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