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来源于骨髓而存在于外周血的单核干细胞,具有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功能,参与了内皮损伤修复、血管新生和血管形成等过程,有学者提议用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代替C反应蛋白作为新一代预测冠心病的工具.本文主要讨论内皮祖细胞的特性及其在原发性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庭血压监测患者不恰当自我干预治疗对降压达标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217例,家庭血压组112例,其中自我干预组26例,非自我干预组86例,诊所血压组105例。每月随访一次,观察血压达标情况、随访期住院次数、非致死性及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肾透析人数、全因死亡率,分析各组患者构成特点。随访期1年。结果①家庭血压干预组女性患者比例较高,其中白大衣效应和焦虑症者显著增高,p值分别为<0.05和<0.01。②家庭血压干预组≤3个月早期降压达标与各组比较降低,p值分别为<0.05和<0.01。≥6个月晚期达标与各组比较显著增高,p值<0.05。③家庭血压干预组入院次数的比例显著增多,p值<0.05,非致死性及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比例增高,但与各组比较无差异性。结论家庭血压监测患者不恰当自我干预治疗对降压达标与预后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孕妇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变化及其与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Amino-terminal fragment of pro-BNP(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子痫前期孕妇35例,并随机选择同期正常晚期妊娠孕妇32例及正常未孕育龄妇女30名作为对照。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磁性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定量测定技术测定血清NT-proBNP浓度。结果NT-proBNP浓度子痫前期组、正常妊娠及对照组分别为(316.31±155.83)pg/ml、(87.00±24.36)pg/ml和(55.00+13.90)pg/ml,前两组比较及后两组比较均P〈0.01。子痫前期患者二尖辩血流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E)、EIA比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和对照组,而舒张晚期血流峰速度(A)E峰减速时间(DT)、及等容舒张时间(IVRT)则显著升高(P〈0.01)。子痫前期组及正常妊娠组的E、E/A比值、DT及IVRT与NT-proBNP浓度显著相关(P〈0.01)。结论子痈前期孕妇心脏舒张功能受损,NT-proBNP浓度是反应子痫前期孕妇左心室舒张功能状态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家庭血压监测改善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药物降压达标的作用.方法 选择白大衣效应家庭血压监测组76例,白大衣效应诊所血压监测组68例.随访前洗脱期1周,确认白大衣效应,每月随访1次,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或联合氢氯噻嗪(HCTZ)治疗;观察随访前、后家庭血压监测和诊所血压监测值的差异比值、达标情况,随访期1年.结果 (1)家庭血压监测组洗脱期后与随访期后血压的比较提示比值增大,(P<0.05),白大衣反应的差异减少.(2)家庭血压监测组≤3个月早期降压达标与诊所血压监测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3)家庭血压组≤3个月早期降压达标率为68.42%,诊所血压组为45.77%.结论 家庭血压监测在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有助改善家庭和诊所血压差异比值,提高早期达标比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检测117例正常人,183例冠心病病人的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ACE基因型ⅡID DD在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频率分布分别为:37.75,39.3%,23.0%和45.4%,32.4%,22.2%,其中,I,D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分别为:57.4%,42.6%和36.8%,62.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本研究提示不能确定ACE缺失多态性是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6.
急诊胸痛伴ST段抬高心电图改变29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电图ST段抬高与急性胸痛患者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对296病人临床资料、全过程心电图、相关检查、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胸痛伴ST段抬高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按病因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02例(占68.2%)与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94例(占31.8%)两类。结论:胸痛伴心电图ST段抬高改变病因多样,并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所特有,应及时、准确鉴别,以免误诊,对进一步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与支架植入术 (stents)已成为冠心病患者常规治疗的手段 ,但由于PTCA与stents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因此 ,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与手术的成功与否有很大的关系。我科自1 997年 2月至 2 0 0 0年 5月共施行PTCA 支架植入术 73例 ,本文就如何做好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前后护理总结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73例冠心病患者在我院接受PTCA 支架植入术 ,患者年龄 3 7岁~ 84岁 ,平均年龄 65.6岁 ,男性 46例 ,女性 2 7例 ,病变部位 :左冠状动脉 3 8例 …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33例AMI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并与对照组的30例比较;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33例AMI患者血清CRP的系列变化值,取其峰值。结果:AMI患者外周血CD3+和CD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D8+无明显改变(P>0.05),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RP峰值与CD4+/CD8+比值呈显著的负相关(r=-0.731,P<0.01)。结论:AMI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炎症因子CRP有相关性,炎症因子及免疫机制可能都是影响AMI患者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反应在冠心病发病机制及病程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单平台技术方法,测定33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2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绝对计数,并分别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亚群抑制/细胞毒T细胞(CD3 CD4-CD8 )的绝对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明显低于冠心病心绞痛组,其亚群抑制/细胞毒T细胞(CD3 CD4-CD8 )的绝对计数明显低于冠心病心绞痛组。而冠心病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绝对计数出现相应减少,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存在功能失调现象。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绝对计数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细胞是黄嘌呤氧化酶及尿酸产物沉积的主要位点犤1犦,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肾能量图(CDEI)观察血尿酸(UA)对高血压患者肾小动脉血流指数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对象:正常对照组:共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60.68±7.95)岁。高血压组:(1)正常血尿酸高血压组(NUA H):共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61.74±7.55)岁;(2)高血尿酸高血压组(HUA H):共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63.00±7.31)岁。高血压组患者均符合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2.方法:入选对象抽静脉血送检血尿酸(UA),BUN、Scr、血脂等。用二维超声扫描观察肾内结构,用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