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提高对胰腺癌的CT特征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0例胰腺癌的CT表现特点.结果 :直接征象为CT平扫呈等、低密度101例,混杂密度19例;增强后扫描呈低密度47例,等低混杂密度45例.间接征象有胰周血管及脏器受累分别为71例及37例,梗阻性胆管扩张70例,胰管扩张55例,胰体尾部萎缩34例.结论 :CT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胰腺癌及其胰周受累情况,对胰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2.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典型的多血管肿瘤,丰富而扭曲的肿瘤血管是肝癌的重要特征,在其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的各阶段,肿瘤新生血管均起着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其表达影响着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一种新的CT灌注成像技术被用来研究肿瘤的血流灌注和微血管分布情况.本文就HCC的肿瘤血管生成机制、CT灌注成像的一般原理以及在评价肝癌肿瘤微血管生成指标VEGF,MVD等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和(或)免疫组化证实的胸部SFT患者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SFT发生在胸膜者18例,其中1例位于叶间裂内;发生在纵隔者1例;发生在肺内者1例。CT平扫14例密度均匀,6例密度欠均匀,内可见低密度区,3例瘤内见斑点状钙化。行增强扫描的15例患者中11例肿块呈轻中度强化,3例肿块呈明显强化,其中4例肿块内出现强化血管影,3例呈特征性的“地图样”强化。18例胸膜SFT中4例可见“尾征”,1例带蒂。结论胸部SF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和鉴别诊断,可以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MSCT肝癌介入手术模型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肝恶性肿瘤患者,先后行肝动脉MSCTA和DSA检查,两者间隔时间不超过1周。利用CT的容积再现技术建立MSCT肝癌介入手术模型,以肝动脉DSA图像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了肝动脉解剖类型、腹腔干或肠系膜上动脉的起源、肝恶性肿瘤的供血动脉。结果:MSCT肝癌介入手术模型与DSA在显示肝动脉的解剖类型、腹腔干或肠系膜上动脉的起源、肝恶性肿瘤的供血动脉有较好的一致性,可清晰地显示肝动脉的解剖类型、腹腔干或肠系膜上动脉的起源、肝癌的供血动脉。结论:MSCT肝癌介入手术模型能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45.
患者,男,35岁.于2007年8月21日因“腰背部疼痛伴双下肢放射痛4个月”来我院就诊.既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简称乙肝)10年,无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及结核病史;无吸烟及饮酒史.查体:生命体征可,无贫血貌,浅表未触及淋巴结肿大,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肝、脾肋缘下未触及,无腹水或水肿,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RBC 3.97×1012/L,WBC 3.5×109/L,PLT 252×109/L,HGB 139 g/L,淋巴细胞比例0.57,中性粒细胞比例0.21;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核心抗体及e抗体阳性.CT检查示第10胸椎(T10)椎体骨皮质破坏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另见脾脏轻度肿大,内见多发无明显强化肿块影,影像诊断考虑为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46.
患者男,40岁,因间歇性呕吐1周加剧3 d入院就诊.发病以来言语含糊,口齿略不清,计算、认知、定向、记忆力皆有下降,不伴意识障碍,否认肢体活动感觉障碍,无抽搐及头痛.体检:神志清,两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3 mm,光反应灵敏,余颅神经(-).四肢感觉正常,右侧肌力偏弱,约3~4级,左侧肌力正常,肌张力正常.正常生理体征存在,右侧Babinski征阳性,共济征阴性.  相似文献   
47.
本文首先同顾医学影像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应用的现状与不足,继而介绍温州医学院组建了PACS教学应用实验室,开发建立教学专用影像数据库与医学影像PACS教学专用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医学影像实践教学的过程。指出该系统解决了传统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存在的弊端,改变了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与临床思维,提高了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8.
MSCT容积扫描在诊断腰椎弓峡部裂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MSCT容积扫描在诊断腰椎弓峡部裂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腰椎弓峡部裂的52例患者行容积CT扫描,所得数据传入工作站,再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图像重组。并比较普通X线平片、MPR图像及VR图像。结果:52例患者共检出83处腰椎弓峡部裂。轴面图像能清楚显示环裂征。MPR图像能清楚地显示椎弓峡部裂,其中经过椎弓峡部的斜矢状面MPR图像能直观地显示峡部裂的直接征象——猎狗项圈征,对峡部裂检出率最高。VR图像接近真实解剖结构,能立体显示峡部裂。结论:MSCT容积扫描及其重组图像能直观显示椎弓峡部裂的影像特征,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49.
病例女,40岁。发现左上腹肿块2周伴疼痛5天入院。查体:左上腹扪及6cm×5cm大小肿块,质硬、触痛( ),活动差,实验室检查:WBC86×109/L,L:028,N:065,嗜酸粒细胞007,Hb120g/L,血沉9mm/h。胸片示左膈略抬高。胃肠造影示胃体受压内移,胃腔变形缩小。B超示左上腹部巨大肿块,回声不均,考虑左上腹部恶性肿瘤。CT扫描:脾脏显著增大,内见一约14cm×12cm大小占位灶,境界清,CT值为50~70Hu,其内见大量散在不规则点条状钙化,CT值为150~250Hu,于肿块前外部尚可见一直径约6…  相似文献   
50.
空泡蝶鞍综合征的CT诊断及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空泡蝶鞍综合征的CT诊断及临床表现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7例空泡蝶鞍综合征的临床与CT表现。结果:17例中有15例表现为内分泌症状,主要有停经泌乳、尿崩症等,另2例表现为视力障碍。常规轴位、冠状位CT扫描征象有:鞍内低密度、鞍上池模糊、三脑室下移、“漏斗征”、垂体蒂下移、后移,垂体受压变扁平,蝶鞍扩大等;脑地造影CT可见造影剂进入鞍内。结论:作者认为本症临床表现与致病因素及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CT是较理想的诊断手段。横断面CT可作筛选,冠状面CT一般可明确诊断,疑难者可由脑池造影CT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