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DCS)在急性重症型胆管炎(ACST)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因符合DCS纳入标准急诊入我科的36例AC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例ACST患者应用包括迅速解除梗阻、感染等简单快速手术,经ICU复苏待生命体征稳定及黄疸消退后再实施确定性手术,其中2例(5%)因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3%)因急性肺梗死死亡,其余33例(92%)均平稳出院。多次胆道狭窄2例(5%)行三次胆道手术后平稳出院,其余患者均在二次手术后恢复,根据回访结果,均未出现胆道梗阻等并发症。结论:对ACST患者遵循DCS原则,运用简短有效的方法,控制原发损伤对机体的继续损害;积极恢复患者的生理稳定状态;分段有序按微创的理念处理致命性创伤,以达到提高存活率和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胆肠吻合手术病人快速康复外科中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01月至2011年01月行胆肠吻合手术的75例病人,按术前是否常规安置胃减压管分为快速康复组(n=40)及传统治疗组(n=35)。比较两组病例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咽喉疼痛、恶心呕吐、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术后住院时间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出现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康复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显著提前(P<0.05),但传统治疗组病人诉咽喉疼痛、恶心呕吐明显较快速康复组增多(P<0.01)。结论:快速康复外科不常规放置胃肠减压管用于胆肠吻合术后临床管理,可加速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93.
鲁华  周胜云  吕洋 《疑难病杂志》2012,11(5):367-369,405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魏酸钠治疗组。分别于UUO术后3、7、14 d处死动物并取梗阻肾组织,比较病理改变;用SP法检测TGF-β1、p-p38MAPK、α-SMA的表达,并比较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TGF-β1、p-p38MAPK、α-SM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随时间延长,升高更显著;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TGF-β1、P-p38MAPK、α-SM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TGF-β1、p-p38MAPK、α-SMA的表达呈现正相关性:TGF-β1与P-p38MAPK(r=0.745,P<0.05);p-p38MAPK与d-SMA(r:0.659,P<0.05);TGF-β1与α-SMA(r=0.770,P<0.05)。结论阿魏酸钠可能通过TGF-β1/p-p38 MAPK通路,下调α-SMA的表达,从而减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94.
目的 通过观察大鼠实验性胃溃疡形成和愈合过程中垂体和血清三叶因子3(TFF3)的改变,探讨垂体TFF3在实验性胃溃疡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溃疡组(42只)、盐水组(21只)和正常组(6只)大鼠垂体TFF3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TFF3mRNA的转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TFF3含量变化,原位杂交技术显示TFF3mRNA的定位。结果 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TFF3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存在于腺垂体部分细胞和神经垂体,而TFF3 mRNA仅存在于腺垂体。与对照组相比,溃疡第1~6天,腺垂体内阳性信号平均吸光度值明显增大,6d达高峰,10d略有下降,14d复增高,23d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 <0.01或P <0.05);神经垂体TFF3平均吸光度值在2~23d高水平波动,14d达高峰(P <0.01或P <0.05)。RT-PCR显示,各组垂体均检测到TFF3 mRNA转录,溃疡组TFF3/GAPDH吸光度比值在溃疡2~23d均高于对照组(P <0.01或P <0.05);血清TFF3含量在溃疡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1)。结论 垂体TFF3在溃疡期间高表达,可能通过释放入血发挥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大脑皮质发育不良(DCD)大鼠大脑半球、海马的免疫组化病理学特点及其所致难治性癫痫(IE)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X-射线照射诱导的皮质下异位结节大鼠DCD模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核蛋白抗原(NeuN)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抗原(GFAP)在大鼠脑皮质下和海马中异位结节的表达,阳性细胞计数,用SPSS10.0软件统计。结果:DCD组与正常对照或母鼠组白质比较,皮质下异位结节内NeuN免疫阳性神经元和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密度分别增加30倍和1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龄而不同部位DCD病变组间脑皮质Ⅰ~Ⅲ层异位结节、皮质下异位结节和CA1区异位结节中NeuN、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密度或阳性平均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CD鼠脑NeuN及GFAP的分布证实了皮质下异位结节的内在属性,异位结节是灰质,主要是由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构成。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测试孤独症儿童混合面部表情的识别能力及通过眼和嘴对面孔性别进行区分的能力。 【方法】 采用自制计算机系统对32例孤独症儿童和32例正常儿童进行测试并分析,以正确率、反应时和错误类型为分析指标,两组儿童在发展年龄上进行匹配。 【结果】 1)孤独症组儿童识别混合面部表情的平均正确率小于正常对照组〔(58.0±15.6)%和(78.4±13.5)%,t=5.4,P=0.000〕,平均反应时长于正常对照组[(9 948.3±3 116.2)ms 和(5 617.0±1 362.9)ms,t=4.7,P=0.000]。2)孤独症组儿童区分面孔性别的平均正确率小于正常对照组[眼部为(76.7 ±11.5)%和(86.6±10.9)%,嘴部为(66.2 ±12.8)%和(73.1 ±10.7)%],平均反应时长于正常对照组[眼部为(4 138.7±542.0)ms和(2 721.9±636.6)ms,嘴部为(3 807.8±710.1)ms 和(2 836.5±619.9)ms]。 【结论】 孤独症组儿童在做关于面部表情的判断时更依赖于面孔的下半部分信息;他们可以使用来自眼部的信息来加工面孔的性别信息,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他们没有显示出有使用嘴部信息来处理面孔性别信息的优势。  相似文献   
97.
正认知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是指个体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心理过程。认知功能障碍泛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各种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到痴呆[1]。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痴呆的早期状态,被证实具有可逆性。而痴呆是一种认知功能不可逆性下降的疾病。据全球疾病经济社会负担组织的估计,在60岁以下的人群中,痴呆的疾病负担占11. 2%,比卒中(9. 5%)、心血管疾病(5%)、肌肉骨骼疾病(8. 9%)和各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引起的高位多支复杂类型梗阻性黄疸的介入引流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因肝门部胆管癌引起的多支复杂类型梗阻性黄疸患者38例,其中男28例,女10例。Bismuth-Corlett分型Ⅱ型6例,Ⅲ型18例,Ⅳ型14例。根据胆道梗阻的部位、范围、各分支梗阻情况及胆道扩张的程度,对不同类型患者的引流方案进行个体化设计。其中30例单纯采取了引流管引流,并根据需要对引流管临时剪孔,每例放置1~3条胆道外引流管。8例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根据左右肝管分支角度不同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胆道双支架置入。 结果:全部病例介入引流手术过程顺利,除2例合并少量胆道出血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黄疸明显减轻或消退,皮肤瘙痒和胆管炎等症状逐渐消失。术后1~2周,血清胆红素水平由术前的(242.69±27)μmol/L降至(58.32±5.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P<0.05),收到了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8例行胆道双支架置入患者中有3例分别于术后4~6个月发生支架再阻塞,黄疸复发,再次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 结论:肝门部胆管癌高位胆道梗阻病变复杂,通过引流管剪孔,可在保证引流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引流管的个数,减少了创伤,方便了术后生活和引流管护理,是对普通胆道外引流管的改良。双支架置入对肝门部Bismuth-Corlett Ⅳ型胆管癌近期疗效可靠,根据左右肝管分叉角度采取不同的双支架置入术式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脑内核团诱发升压反应的作用。 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利用脑立体定位微量注射系统给药,观察IL -1β在室旁核(NPV)或弓状核(AR)诱发升压反应中的作用。 结果:①室旁核或弓状核(尾端)内注入0.2 ng的 IL-1β后血压明显升高,并伴有心率明显加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②预先向双侧室旁核或弓状核注射抗IL-1β抗体均能明显减弱由40 nmol谷氨酸钠注入中央杏仁核所诱发的升压反应,但对其心率加快反应无明显影响(P>0.05),其血压变化值与注射煮沸的抗IL-1β抗体后的血压变化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下丘脑室旁核及弓状核内的IL-1β均介导兴奋中央杏仁核诱发的升压反应。  相似文献   
100.
血管肉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软组织肿瘤,约占所有肉瘤的1%~2%[1].上皮样血管肉瘤(EA)约占所有血管肉瘤的20% ~ 30%,由成片的上皮样瘤细胞组成,多发生于四肢深部的软组织内、腹膜后及皮肤,部分病例可发生在子宫、乳腺、肺、甲状腺等实质器官.在欧洲中部阿尔卑斯山国家最初报道了甲状腺血管肉瘤,并与碘缺乏相关[2].甲状腺血管肉瘤常在长期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发生,在囊性变的病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常作出错误诊断.原发性甲状腺EA是发生于老年人的比较少见的病例[3].现将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