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目的 观察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12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Starclose血管缝合器患者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经股动脉行CAG和PCI并应用Starelose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穿刺点的患者160例(缝合组),同期入院行CAG和PCI但采用手工压迫止血方法的患者31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迷走神经反射、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痿、下肢血栓形成和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计算由于应用Starclose血管缝合器以及出现穿刺处局部并发症而造成的额外费用;统计患者术后制动的时间.结果 缝合组止血成功率为98.8%(158/160).对照组为100.0%(310/3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缝合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6%(1/160).对照组为12.6%(3D/3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平均费用比对照组增加3498.7元,例.缝合组术后平均制动时间为4h,对照组为28 h.结论 应用Starclose血管缝合器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制动时间明显缩短,对减少患者痛苦及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研究HMG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水平的表达变化,探索HMGB1在神经病理性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痛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靶点。方法:(1)雄性SD大鼠(180~220)g 12只,随机均分为三组:NS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A组:鞘内注射HMGB1 1μg;B组:鞘内注射HMGB1 10μg。盲法用von Frey测定给药前及给药后1 h、1、3、7、14、21、28 d大鼠50%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2)雄性SD大鼠(180~220)g 5只,免疫荧光双标观察HMGB1在脊髓背角的表达定位;(3)雄性SD大鼠(180~220)g 42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6只),SNL模型组(每时间点6只),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大鼠脊髓背角HMGB1对照及术后1、3、7、14、21、28 d的表达变化。结果:(1)大鼠脊髓鞘内注射HMGB1后诱发长时程机械性痛敏,A组在鞘内给药后7 d MWT明显下降(P<0.01),B组给药后1 h MWT即显著下降,且持续存在至少28 d;(2)免疫荧光双标显示:HMGB1主要表达于NeuN标记的神经元,而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以及OX42阳性的小胶质细胞几乎不表达HMGB1;(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脊髓背角HMGB1在SNL模型术后缓慢增高,7 d时增高最为显著,且持续至少28 d。结论:以上结果表明,外周神经损伤后脊髓水平HMGB1的表达上调可能在神经病理性痛的产生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调查中国医院病人负性事件的现状及其特点。方法调查中国内地的9 698名护士,对护士报告的4种病人负性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报告给药错误、院内压疮、病人跌伤和身体约束"曾经发生"的护士分别为47.39%、57.64%、34.47%和68.84%。东北部医院护士报告的给药错误、病人跌伤和身体约束概率低于其他区域医院;直辖市比省会或其他城市医院护士报告较多的病人跌伤;内科护士报告较多的给药错误和病人跌伤,ICU护士报告较多的院内压疮和身体约束。结论中国医院病人负性事件发生率高,提示管理者需加强对病人负性事件的关注,采取针对性措施,为病人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胸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症(LCD)的CT表现及其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LCD患者.以临床综合诊断或病理证实的影像不典型的纵隔及肺门区的团块状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包括肺门区类癌14例、纵隔及肺门区淋巴结核21例、胸腺瘤15例、神经源性肿瘤9例、结节病12例、淋巴瘤15例及肺癌淋巴结转移25例.观察肿块影像及增强扫描强化特点.结果 10例LCD患者中,7例位于纵隔及2例位于左肺门淋巴结的病灶为透明血管型,1例位于右肺门淋巴结的病灶为混合型.CT平扫10例LCD均表现为结节及球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晰,5例病灶内见分支、条状及斑片状低密度影,1例可见分支、片状钙化.LCD病灶强化方式:1例右肺门混合型病灶呈中度强化,其余病灶均呈明显强化并呈快进慢出型动态强化方式.9例明显强化病灶中4例病灶可见较粗大的滋养血管.9例透明血管型LCD与纵隔及肺门区常见实性结节样病变CT值比较:LCD最大增强CT值明显高于胸腺瘤、纵隔淋巴结结核、神经源性肿瘤、肺门区支气管腔外类癌,明显低于支气管腔内类癌CT值(P均<0.05).结论 胸部透明血管型LCD的CT影像具有一定特征,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特征性意义.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亲体肝移植患者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控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某院2007-2008年行亲体肝移植术的55例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5例亲体肝移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例(25.45%),18例次(32.73%);检出病原菌48株,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32株,66.67%),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9株,18.75%)、真菌(7株,14.58%)。感染部位:肺部感染6例次,腹腔、胆道、上呼吸道感染各3例次,菌血症2例次,急性胃肠炎1例次。医院感染组住重症监护室(ICU)、术前用抗菌药物、使用呼吸机、静脉插管和肝周引流天数均显著多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该院亲体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率较低;其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包括长时间住ICU和术前使用抗菌药物,而使用呼吸机、静脉插管和肝周引流时间长是其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侵入性因素。  相似文献   
37.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HRP与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的方法,对骶髓“内脏面”L-ENK样神经元的分布及其与副交感节前神经元和向臂旁外侧核及Barrington核投射的二级传入神经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L-ENK样神经元分布于整个“内脏面”上,尤以中间带外侧核和后连合核为密集。在中间带外侧核内,L-ENK样神经元的分布与向盆神经注入HRP后逆行标记的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分布位置重叠,能明显地划分为背侧带和外侧带。在Onuf核及其与骶髓副交感核之间的联系细胞桥上首次发现有L-ENK样神经元存在。将HRP注入盆神经结合L-ENK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在骶髓副交感核外侧带和背侧带均发现大量HRP/L-ENK双标细胞。几乎全部HRP标记细胞均为HRP/L-ENK双标细胞,个别双标细胞出现于中间带外侧核的中间带(interband)内。将HRP注入臂旁外侧核或Barrington核结合L-ENK样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在“内脏面”的中间带外侧核、中介核和后连合核处都发现HRP/L-ENK样双标细胞。上述结果证明猫骶髓“内脏面”、Onuf核及联系细胞桥上均有L-ENK样神经元分布,其中“内脏面”向臂旁外侧核或Barrington核投射的二级神经元有一部分含有L-ENK样活性物质,骶髓副交感核的外侧带、背侧带和中间带均有L-ENK样副交感节前神经元。  相似文献   
38.
本文对比分析了普通X线拍摄和X线狭缝连续拍摄DR两种方式及其所获取的图像在全景拼接过程中的几何误差问题,探讨提高X线全景拼接成像技术几何精确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究多模式镇痛(MA)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HPOI)评分及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n=39,给予传统镇痛方式)与观察组(n=39,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多模式镇痛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HPOI评分、不良反应情况,并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镇痛药使用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O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8、12、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呼吸抑制、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能够有效提升原发性肝癌患者镇痛满意度,减少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和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异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并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74例(NTM肺病组)和初治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患者100例(肺结核组)的HRCT表现,比较两组病变分布及HRCT表现。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CT分型比较,NTM肺病组结节-支气管扩张型(51.4%,38/74)多于肺结核组(14.0%,14/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8.316, P=0.000);肺结核组结节-肿块型(21.0%,21/100)多于NTM肺病组(8.1%,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392,P=0.020)。肺结核组病变分布优势部位位于上叶者(82.0%,82/100)明显多于NTM肺病组(59.5%,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817,P=0.001); NTM肺病组优势部位位于中叶和(或)舌叶者(16.2%,12/74)较肺结核组(5.0%,5/100)患者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069,P=0.014)。比较HRCT表现,肺结核组支气管扩张的发生率(61.0%,61/100)较NTM肺病组(93.2%,69/7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3.403,P=0.000);且NTM肺病组支气管扩张分布优势部位位于中叶和(或)舌叶者(39.1%,27/69)多于肺结核组(13.1%,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138,P=0.001);而肺结核组分布优势部位位于上叶者(70.5%,43/61)多于NTM肺病组(39.1%,2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813,P=0.000);肺结核组实变影(86.0%,86/100)较NTM肺病组(67.6%,50/74)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465,P=0.004)。NTM肺病组空洞位于肺周边邻近胸膜增厚者(95.1%,39/41)较肺结核组(61.8%,42/68)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4.909,P=0.000)。NTM肺病组中结节<1cm者(88.5%,54/61)较肺结核组(54.9%,50/91)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9.059,P=0.000);肺结核组中多种大小不等的结节混合存在者(31.9%,29/91)较NTM肺病组(8.2%,5/61)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784,P=0.001)。肺结核组并发胸腔积液(34.0%,34/100)较NTM肺病组(20.3%,15/74)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963, P=0.047)。 结论 NTM肺病和肺结核HRCT表现有一定的相似性及相异性。CT分型、支气管扩张的分布及优势部位、实变的发生率、结节的大小对鉴别诊断有意义,紧密结合临床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