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总结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技术治疗1例巨大肩袖撕裂的经验。方法 2018年7月收治1例因摔伤致右肩关节活动受限半年的52岁男性患者。术前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显示肩峰肱骨头间隙2mm,hamada分型2型,Bigliani肩峰分型标准为Ⅱ型。术前肩关节MRI体会肩袖撕裂,累及冈上肌和冈下肌,裂口5cm。冈上肌萎缩Thomazeau分型2型。术中采取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技术,术后积极康复锻炼。结果治疗2月后,VAS评分由术前为3分降至2分;UCLA由术前12分提高至20分;肩峰肱骨头间隙为由术前2mm增加至术后6mm;主动外展角度为由术前30°增加至40°。结论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技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短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2.
文题释义:细胞外基质材料:是指将移植材料经过特殊处理,去除材料中免疫成分但保留原有三维结构及胶原蛋白的一种材料。细胞外基质材料修复肩袖撕裂的作用主要是可以充填肩袖缺损,增强肌腱的强度,还能促进新的腱骨界面形成,促进腱骨界面愈合,降低再撕裂率。 肩袖损伤:肩袖是覆盖于肩关节前、上、后方之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等肌腱组织的总称。其位于肩峰和三角肌下方,与关节囊紧密相连。肩袖的功能是上臂外展过程中使肱骨头向关节盂方向拉近,维持肱骨头与关节盂的正常支点关节。肩袖损伤将减弱甚至丧失这一功能,严重影响上肢外展功能。   摘要背景:肩袖损伤是导致成人肩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单纯手术缝合后的再撕裂率非常高,而生物材料修复可增加肩袖损伤术后的生物力学性能。 目的:阐述肩袖损伤生物修复材料的最新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 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肩袖损伤修复材料的最新研究,检索词为“Rotator Cuff Injuries;Biological materials;autograft;Extracellular matrix materials;Synthetic materials;biological scaffold;Biological patch;augmentation”。对纳入的57篇文献进行分类比较,探讨各类修复材料的优缺点。结果与结论:目前肩袖损伤的生物修复材料大体可分为未经处理的人体自身组织移植材料、细胞外基质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3大类。对于未经处理的人体自身组织移植材料,最新的临床报道显示该种材料常常出现不同的临床效果;细胞外基质材料中,来源于同种异体人源性真皮材料目前报道的效果尚可,大多学者不建议使用猪的小肠黏膜下层补片,同种异体移植物的结果可能优于异种移植物;最新的三维胶原支架和人工合成可吸收材料因其较好的孔隙率及可诱导腱骨组织的愈合,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大多仍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证实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目前尚无一种十分安全有效的生物修复材料来治疗肩袖撕裂。随着组织工程技术和材料学的发展,利用生物支架或合成材料的宏观性能结合干细胞或细胞因子的微观性能,有望在未来找到一种令人满意的材料。ORCID: 0000-0002-4570-842X(辛鹏飞);0000-0001-8935-5374(孙友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3.
目的:比较地塞米松肌注、舒筋活络方热敷及配合关节松动3种不同干预措施对创伤性膝关节粘连模型兔膝关节活动度、粘连程度及胶原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新西兰成年雄性家兔60只,随机分为5组(n=12),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治疗组、舒筋活络方热敷组、舒筋活络方热敷加关节松动组。除对照组外,其余48只家兔实施手术,建立创伤性膝关节粘连(TAK)模型,经不同干预措施处理3周及6周后,分析各组膝关节活动度、粘连程度及关节滑膜组织的胶原蛋白浓度。结果:膝关节活动度:治疗6周后,空白对照组的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模型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3个治疗组的关节活动度也大于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1)。膝关节粘连评分:治疗3周后,模型组的膝关节粘连程度明显高于其余4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地塞米松组、舒筋活络方热敷加关节松动组均低于舒筋活络方热敷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周后,其余4组膝关节粘连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舒筋活络方热敷组的膝关节粘连程度低于其余2个治疗组(P〈0.05),但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胶原蛋白浓度:治疗3周后,模型组滑膜组织I型胶原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其余4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I型胶原蛋白浓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Ⅲ型胶原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其余4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3个治疗组的Ⅲ型胶原蛋白浓度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的Ⅲ型/(I+Ⅲ)型比值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周后,模型组滑膜组织I型胶原蛋白浓度增高更显著,与其余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地塞米松组、舒筋活络方热敷加关节松动组I型胶原蛋白浓度较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舒筋活络方热敷组比较,地塞米松组I型胶原蛋白浓度较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舒筋活络方热敷组、空白对照组Ⅲ型胶原蛋白浓度均低于模型组,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组的Ⅲ型(/I+Ⅲ)型比值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舒筋活络方热敷与肌注地塞米松均可抑制关节滑膜组织中胶原蛋白的合成,明显减轻创伤性膝关节粘连的程度,降低关节粘连强度,改善关节活动度,但从长期疗效看,舒筋活络方的作用优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24.
目的:比较地塞米松肌注、舒筋活络方热敷及配合关节松动3种不同干预措施对创伤性膝关节粘连模型兔膝关节活动度、粘连程度及胶原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新西兰成年雄性家兔60只,随机分为5组(n=12),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治疗组、舒筋活络方热敷组、舒筋活络方热敷加关节松动组。除对照组外,其余48只家兔实施手术,建立创伤性膝关节粘连(TAK)模型,经不同干预措施处理3周及6周后,分析各组膝关节活动度、粘连程度及关节滑膜组织的胶原蛋白浓度。结果:膝关节活动度:治疗6周后,空白对照组的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模型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3个治疗组的关节活动度也大于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1)。膝关节粘连评分:治疗3周后,模型组的膝关节粘连程度明显高于其余4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地塞米松组、舒筋活络方热敷加关节松动组均低于舒筋活络方热敷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周后,其余4组膝关节粘连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舒筋活络方热敷组的膝关节粘连程度低于其余2个治疗组(P<0.05),但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胶原蛋白浓度:治疗3周后,模型组滑膜组织I型胶原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其余4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I型胶原蛋白浓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Ⅲ型胶原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其余4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3个治疗组的Ⅲ型胶原蛋白浓度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的Ⅲ型/(I+Ⅲ)型比值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周后,模型组滑膜组织I型胶原蛋白浓度增高更显著,与其余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地塞米松组、舒筋活络方热敷加关节松动组I型胶原蛋白浓度较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舒筋活络方热敷组比较,地塞米松组I型胶原蛋白浓度较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舒筋活络方热敷组、空白对照组Ⅲ型胶原蛋白浓度均低于模型组,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组的Ⅲ型(/I+Ⅲ)型比值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舒筋活络方热敷与肌注地塞米松均可抑制关节滑膜组织中胶原蛋白的合成,明显减轻创伤性膝关节粘连的程度,降低关节粘连强度,改善关节活动度,但从长期疗效看,舒筋活络方的作用优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观察中药清化散对创伤性异位骨化模型大鼠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除1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外,其余64只行右侧跟腱切断术,建立创伤性异位骨化大鼠模型,造模后第18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将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模型组、局部外用清化散治疗组、口服西乐葆治疗组、局部外用清化散并口服西乐葆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用药32、61天后每组各处死一半大鼠,取组织标本,检测跟腱组织内BMP-4的含量。结果:用药32天后,模型组的BMP-4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治疗组(P〈0.05)。各治疗组的BMP-4含量均较对照组稍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治疗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61天后,模型组的BMP-4含量较30天前增幅更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治疗组(P〈0.05)。各治疗组的BMP-4含量较30天前降低,接近正常对照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清化散、西乐葆或者二者联合应用均能抑制跟腱组织内BMP-4的合成,从而抑制创伤性异位骨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前内入路建立股骨骨道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采用关节镜下经前内入路建立股骨骨道重建前交叉韧带方法治疗的57例ACL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采取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分级评估标准(IKDC)评估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评分、Laehman试验、轴移试验、K-T2000检测评价稳定性及关节活动范围。结果:5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术后1年IKDC、Lysholm评分、K-T2000检测胫骨前后移动距离均明显优于术前(P均0.05),Laehman试验、轴移试验均阴性。结论:关节镜下经前内入路建立股骨骨道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确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黄崇博  向孝兵  丁清和 《新医学》2010,41(9):605-60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带垫圈的空心钉治疗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关节镜下带垫圈的空心钉治疗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29例,全部患者术后定期摄正侧位X线片判定骨折愈合情况,于术后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并定期随访。结果:患肢摄正侧位X线片示:所有骨折均呈骨性愈合;25例解剖复位,4例未能解剖复位,边缘有小碎片翘起,但没有髁间窝撞击,膝关节活动度好,无需特殊处理。屈膝功能练习示膝关节活动度正常27例,屈膝受限2例,但此2例的屈膝度数均超过90°。所有病例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检查稳定性良好,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用带垫圈的空心钉固定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创伤小、恢复快、固定可靠,有效避免了一些并发症的发生,能较大程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其缺点是1年后需要二次手术于关节镜下取出内固定。  相似文献   
29.
缝线锚钉Krackow缝合法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跟腱断裂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随着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该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跟腱断裂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开放手术及经皮修复手术。由于跟腱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生理特点,跟腱断裂后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作者发现,部分患者跟腱断裂的部位发生在跟腱远端近止点处,甚至直接从跟骨结节止点处撕脱,使用常规缝合方法进行修复较为困难,以往多采用钢丝纽扣法进行固定。自2006—2007年,作者应用缝线锚钉结合Krackow缝合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9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患者,男,24岁,因“左肩后上方酸痛伴外展乏力11个月”于2019年7月2日被收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主诉:爱好健身和游泳。于11个月前游泳后出现左肩后上方酸痛、乏力。9个月前在外院就诊,予左肩物理治疗对症处理。5个月前自觉左肩后上方肌肉萎缩,进行左肩外展和前屈等活动时酸痛不适,于外院行物理治疗后无明显好转。3个月前于外院行左肩MR示:左肩肩袖完整,冈上肌和冈下肌轻微萎缩,冈上肌和冈下肌矢状位T2压脂相可见肌水肿,呈均匀高信号改变(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