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07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203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69篇
  3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目的 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肌少症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改变的状况。方法 纳入2017 年1月至 2020 年1月我院治疗年龄均大于等于60岁的165例RA患者以及100例正常体检人员,分别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BMD)及骨骼肌肉量,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 SMI),比较两组BMD及SMI差异;根据SMI水平将RA患者分为有、无肌少症组,比较两间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及临床资料差异,分析可能影响骨密度的因素。结果 ①RA研究组各部位BMD和SM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01),RA组发生骨质疏松97例,发生率为58.8 %,是对照组32.0 %的1.83倍(χ2 =17.885,P <0.001)。RA组发生肌少症78例,发生率为47.3 %,是对照组12.0 %的3.94倍(χ2 =34.580,P <0.001)。②RA合并肌少症患者BMI,各部位的BMD和25-(OH)D水平均低于无肌少症组,年龄、病程、血沉,DAS28评分则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RA患者肌少症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75.6 %,明显高于无肌少症组的43.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④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病程、DAS28评分是引起RA 伴肌少症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P<0.05), BMI、25-(OH)D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老年RA合并肌少症患者骨质疏松的风险明显升高,受年龄、病程、疾病活动度、BMI、25-(OH)D水平影响。  相似文献   
642.
目的 分别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Ⅰ、IGF Ⅱ及其结合蛋白(IGFBP) 3值的改变及与肝功能状况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放射法测定 4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及3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GF Ⅰ、IGF Ⅱ、IGFBP 3值 ,比较在正常人与肝硬化以及肝功能不同ChildPugh级别中的变化。结果 IGF Ⅰ、IGF Ⅱ、IGFBP 3值与肝功能状况有明显的相关性 ,测值随着肝脏功能的减退而进行性降低 ,当IGF Ⅰ <30ng/ml,IGF Ⅱ <2 0 0ng/ml,IGFBP 3<6ng/ml时 ,则临床预后不良。IGF Ⅱ的敏感性高于IGF Ⅰ、IGFBP 3,三者与ChildPugh分级都有显著的相关性 ,联合测定有协同评估肝功能状况及提示预后的作用。结论 血清IGF Ⅰ、IGF Ⅱ和IGFBP 3测定可作为肝功能评估的重要检测指标 ,结合ChildPugh分级能正确反映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643.
老年患者胫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周围骨折,多由高能量直接暴力损伤所致,以往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不能早期指导患者行膝关节的康复锻炼,容易遗留膝关节的僵硬、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2]。近年来,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采用LISS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644.
目的探究个性护理在剖腹产手术后的成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60例剖腹产产妇进行试验,平均分为430例个性化护理组,430例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成效。结果使用个性化护理的产妇大多数呈现让人乐观的状态,其中13例忧郁症,5例出血,51例婴儿未有母乳喂养,与常规护理相比,其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结论鉴于对常规护理的分析总结,产妇使用个性化护理得到了广泛认可,在临床医疗上应鼓励推行。  相似文献   
645.
目的观察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方法在住院病人口服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干预。将33875位口服用药的住院患者分为干预前组和干预后组,将前后两组口服用药发生不安全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组口服用药发生不安全的例数及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组,有显著性差异(χ2=34.188,P〈0.05)。结论 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方法有效降低了住院病人口服用药不安全发生率,保证了护理安全,提升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46.
目的探讨对产妇和婴儿影响最小的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6例早期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采用手法排乳加六合丹外敷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46例患者中45例痊愈,1例好转。结论对早期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采用手法排乳加六合丹外敷的治疗方法,可取得满意的疗效,且无毒副作用,不影响哺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4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体表心电图ST-T改变与动脉弹性变化的关系。方法:将178例ACS患者根据心电图分为ST段压低≥1.0mV和ST段抬高≥1.0mV两组,并与230例正常人的心电图及大、小动脉弹性指数相比较,分析ST-T段改变与大、小动脉弹性指数变化的相关性。结果:ACS患者较健康人C1、C2值明显降低(P<0.01)。ST段抬高的ACS患者其C1、C2值较ST段下移组明显降低,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CS患者C1、C2值下降程度与ST-T改变程度成正比,结合C1、C2的测定有助于提高ST-T诊断心肌缺血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648.
目的研究乳头状甲状腺癌发病是否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第十外显子基因突变有关:方法采用NEST—PCR—SSCP(巢氏多聚酶联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及DNA测序方法,对65例乳头状甲状腺癌和44例对照组织TSHR第十外显子基因进行检测。结果经NEST—PCR—SSCP检测,65例乳头状甲状腺癌TSHR第十外显子未发现明显带型异常,第三片段取2例对照组织和3例甲状腺癌组织进行DNA测序,5例组织TSHR2000位点碱基均由C→T,使得所编码的601位氨基酸由组氨酸(CAT)→酪氨酸(TAT)(His→Tyr),余无明显基因突变。结论乳头状甲状腺癌TSHR第十外显子未发现基因突变,提示乳头状甲状腺癌发病与TSHR第十外显子基因突变无关;由于所测5例标本601位氨基酸均为酪氨酸,考虑中国人TSHR基因与国外人群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49.
人脐血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人脐血干细胞是否可以在体外模拟的肝损伤微环境中转化为肝细胞。方法将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与受损伤小鼠肝脏共培养,采用RT—PCR方法对培养72h细胞的白蛋白(ALB)和GATA4 mRNA水平进行检测;同时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于不同培养时间检测培养细胞中ALB、甲胎蛋白(AFP)的表达。结果RT—PCR显示共培养72h时ALB、GATA4 mRNA表达为阳性。对照组人肝组织两者表达呈阳性,而同期培养的脐血MNC、正常小鼠肝脏组织及小鼠受损肝脏组织两者mRNA表达均呈阴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一步发现:共培养组于培养72h时ALB表达为阳性、AFP表达为阴性;培养48h时AFP染色呈阳性反应。同期培养的MNC细胞ALB、AFP免疫染色均为阴性。结论在脐血MNC与受损伤肝脏共培养的条件下,脐血干细胞有向肝细胞分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650.
戴亚丽  张帆  蓝薇  于洁  叶静  宁洁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3):1061-1062
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发病是否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hyroid stimulating hotmone receptor,TSHR)第三胞内环基因突变有关。方法采用多聚酶联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及DNA测序方法,对75例甲状腺癌(其中10例滤泡型癌,65例乳头状癌)和44例对照组织TsHR第三胞内环基因突变进行检测。结果 经PCR-SSCP检测甲状腺癌TSHR第三胞内环未发现明显带型异常,取2例对照组织和4例甲状腺癌组织进行DNA测序,6例组织TSHR2000位点碱基均由C-T,使得所编码的601位氨基酸由组氨酸(CAT)-酪氨酸(TAT)(His→Tyr),余无明显基因突变。结论甲状腺癌TSHR第三胞内环未发现基因突变,提示甲状腺癌发病与TSHR第三胞内环基因突变无关;由于所测6例标本601位氨基酸均为酪氨酸,考虑中国人TSHR基因与国外人群存在多态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