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 毫秒
101.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蔚  白超  苏惠茹 《山东医药》2009,49(19):3-3
2006年7月-2008年10月,我们共收治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实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满意。现报告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02.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后代PAI-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其健康后代(offsprings)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因型,并分析它们与血浆PAI-1活性、血脂、血糖、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检测PAI-1基因多态,发色底物法检测PAI-1活性。结果:T2DM组和健康后代组与对照组相比4G/4G+4G/5G基因型频率和4G等位基因频率呈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间含4G等位基因组的血浆PAI-1活性显著高于不含4G等位基因组(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后代中PAI-14G等位基因的携带者有增高趋势。携带4G等位基因的人群PAI-1活性升高。PAI-14G等位基因的存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及后代PAI-1活性升高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3.
肢端肥大症易并发心脏病变,随病程的延长可以出现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肢端肥大症导致的心脏病变者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40岁。主因发现手足肥大15年,活动后心悸、气短1年,加重伴不能平卧半月于1997年10月20日入院。 既往8年前发现血压高、糖尿病,7年前发现垂体瘤,并行垂体瘤切除术,术后半年血压恢复正常。4年前发现腰椎间盘突出,否认冠心病史。体检:T36.5℃,P98次/分,R24次/分,BP15.3/12.0kPa。语音低沉,切音不清,面长,颧骨突出,耳鼻肥大,唇舌肥厚,下颌前突。两肺底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心尖搏动最强点于右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外2cm处。心界向左扩大,心音低钝,心率98次/分,律齐,偶间早搏,2~3次/分。手足粗短肥厚,双下肢无浮肿。  相似文献   
104.
2型糖尿病及非糖尿病的 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血浆一氧化氮水平降低 ,内皮素水平升高。其机制有信号传导途径的异常、胰岛素抵抗、遗传和环境因素、氧化应激、L 精氨酸的缺乏等。内皮功能失调的预防和治疗除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外还有抗氧化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脂药物、叶酸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5.
叶蔚  张颖  王嵘 《海南医学》2010,21(14):101-102
目的探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200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子宫肌瘤97例,子宫腺肌症69例,宫颈原位癌19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5例。手术时间平均(115±15)min。并发症有术中出血大于200ml者10例,膀胱损伤4例,乙状结肠损伤1例,术后盆腔血肿2例,阴道出血1例,再次开腹4例,中转开腹3例。结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安全、便利,并发症的防治主要集中于止血及对膀胱直肠损伤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6.
叶蔚 《家庭医生》2010,(19):44-44
恋爱、结婚、生子是人生的必经历程,但《2009年中国不孕不育现状凋研报告》公布的一组数字让人不寒而栗:目前,我国不孕不育者以25.30岁居多,且呈年轻化趋势;全国平均每8对育龄夫妇中,就有1对面临生育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7.
不同生产方式产妇血清、初乳及其脐血血气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蔚  张颖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1):38-39
目的:探讨不同生产方式产妇血清、初乳及其脐血血气分析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1月于本院进行生产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生产方式分为A组(顺产组)50例和B组(剖宫产组)50例,后将两组产妇的血清泌乳素、促胃液素、血清钾、醛固酮、皮质醇及初乳IgA、IgG、IgM、C3、C4及脐静脉血及脐动脉血pH、PCO2、PO2、HCO3-水平进行研究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两组产妇血清泌乳素、促胃液素、血清钾、醛固酮、皮质醇及初乳IgA、IgG、IgM、C3、C4水平差异较大,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静脉血及脐动脉血pH水平差异较小,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O2、PO2、HCO3-比较,P均〈0.05。结论:剖宫产对母乳质量及产妇血清多项因子有较大的影响,但是对脐静脉血及脐动脉血影响与顺产无显著差异,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8.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立民  王利群  马博清  叶蔚  陈树春 《河北医药》2010,32(24):3489-349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5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经眼底检查或荧光造影,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眼底正常组(25例)、眼底渗出组(18例)及眼底增值组(15例);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患者血糖连续监测72h,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标准差(S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并同时检测一般生化指标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视网膜病变组患者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HbA1C均明显增高(P〈0.05);MBG、SD及MAGE随眼底病变程度逐渐增高(P〈0.05)。结论血糖波动是老年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9.
炎性因子NF—κB在2型糖尿病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潜在的慢性亚临床炎性反应是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是炎症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NF-κB激活介导了许多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从而引起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最后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许多药物正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激活NF-κB改善糖尿病。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越鞠丸加味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PCNA、p53和CyclinD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全幽门结扎+贲门肌切开术"法建立大鼠反流性食管炎模型。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越鞠丸加味组、奥美拉唑组,每组10只。各药物组连续给药3周后。HE染色观察大鼠食管黏膜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p53、CyclinD1的表达。结果:从大体上和病理上观察模型组大鼠RE评分与正常组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两药物组评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食管黏膜PCNA、p53、CyclinD1表达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0.01);越鞠丸加味组和奥美拉唑组大鼠食管黏膜PCNA、p53、CyclinD1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越鞠丸加味治疗组PCNA、CyclinD1表达低于奥美拉唑组,p53表达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越鞠丸加味能明显改善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的病理学改变,减轻食管炎症,降低RE大鼠食管黏膜PCNA、p53、CyclinD1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RE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