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评价人参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症合并先兆流产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人参煎剂,每日1剂,分2次服,同时黄体酮针20 mg,每日肌肉注射1次。对照组予黄体酮针20mg,每日肌肉注射1次。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孕6周两组β-HCG和P(孕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多,孕9周时治疗组β-HCG、P(孕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从妊娠激素变化情况来看,治疗组更能促进妊娠激素的分泌;同时观察血清TNF-α治疗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增加甾体激素的分泌,及抑制血清TNF-α的表达,在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症合并先兆流产方面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沈颖  叶利群 《新中医》2022,54(13):6-11
目的:观察加味寿胎丸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0例肾虚血瘀证PCOS合并复发性流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及联合组,各50例。西药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中药组给予加味寿胎丸,联合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联合加味寿胎丸。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3组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雌二醇(E2)、孕激素(P)、凝血-纤溶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PAI-1)、抗凝血酶Ⅲ(AT-Ⅲ)]、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双侧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流速(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孕10-11周),3组β-HCG、E2、P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孕10-11周),联合组β-HCG、E2、P水平均高于西药组、中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孕1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脾祛痰中药与穴位埋线共同用于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糖代谢病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糖代谢病症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57例(健脾祛痰联合药与穴位埋线治疗)和对照组57例(健脾祛痰中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7.72%,且观察组在BMI、腰围、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耐量异常、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健脾祛痰类的中医药物和穴位埋线的治疗方法在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具有协同作用,两种方法联合使用能够降低患者的体质量指数、增强患者体内糖脂的分解代谢,并且治疗效果明显比单一的中药治疗的效果高,临床效果突出,具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滋肾健脾养宫汤结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患者的激素及妊娠结局影响。方法 回顾以2018年4月—2021年4月来医院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对比本科室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常用的几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即人工周期治疗(屈螺酮炔雌醇片)或人工周期(屈螺酮炔雌醇片)联合中药滋肾健脾养宫汤,选取符合纳入条件的53例入对照组,即人工周期治疗(屈螺酮炔雌醇片),另53例入观察组,即人工周期治疗(屈螺酮炔雌醇片)联合中药滋肾健脾养宫汤。观察治疗前后经期延长、月经量少、肥胖、神疲乏力和毛发增多等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比较妊娠率情况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雌二醇(estradiol, E2)水平高于对照组,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睾酮(testosterone, T)低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6.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密切,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进展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就中西医采用内治、外治、内外合治、综合治疗等方法治疗宫颈HPV感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参考文献23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治疗前后中药扶正解毒法对HPV转阴率及血清IL-18浓度改变的影响,探讨扶正解毒法治疗宫颈HR—HPV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160例宫颈HR—HPV感染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为中药外用+中药口服组(40例)、中药外用组(40例)、西药外用组(40例)、西药外用+中药口服组(40例),连续治疗2个月后对HPV转阴率及血清IL-18浓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中药外用+中药口服组、中药外用组、西药外用组、西药外用+中药口服组4组治疗后HPV转阴率分别为:70.0%,47.5%,45.0%,67.5%,4组治疗后HPV转阴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自身前后血清IL-18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IL—18浓度均有降低;4组血清IL-18浓度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外用+中药口服组与西药外用+中药口服组、中药外用组与西药外用组血清IL-18浓度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扶正解毒法能有效治疗宫颈HR—HPV感染,降低血清IL-18浓度,调节机体免疫应答,阻断宫颈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18.
作为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宫颈癌的发生与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积极治疗和清除女性生殖道HPV,阻断宫颈疾病的进展,是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关键[1]。目前对HPV感染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应用中药扶正解毒法(口服扶正解毒汤联合外用清毒散)治疗HPV感染,观察治疗前后HPV转阴率和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介绍叶利群教授运用膏方调经助孕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经验。叶利群教授认为肾虚是不孕症的基本,治疗时注重肝脾肾三脏同调,基本原则有补肾为本调阴阳、疏肝为要顾脾胃、通补兼施调冲任、衷中参西审病因,充分利用膏方全面兼顾、力缓效久、便携味佳等特点,根据患者体质辨证施治,使经调精摄而孕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中期因子(MK)在宫颈癌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宁波市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10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宫颈癌组织中MK表达情况给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对MK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02例宫颈癌患者中MK蛋白阳性表达为93例,占91.18%,其中临床II~IV期阳性表达占95.83%,显著高于临床I期阳性率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腺癌MK阳性表达率相比,子宫颈鳞癌MK阳性表达率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K因子在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相比,存在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MK阳性表达率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K因子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能够作为肿瘤标志物,帮助宫颈癌的确诊,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