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10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检测新生儿外周血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10(IL-10)含量,探讨HBsAg阳性母亲妊娠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对婴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321对HBsAg阳性孕妇及新生儿,根据HBsAg阳性孕妇妊娠中晚期替比夫定服用情况将其分为服药组和未服药组,对新生儿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并随访至12月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别检测母亲、新生儿及婴儿外周血HBV血清学标志物与HBV DNA,ELISA检测新生儿外周血IFN-γ、IL-10含量。结果 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为17.99%。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HBsAg阳性母亲妊娠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是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保护因素(aRR=0.119,95%CI:0.014~0.974);以新生儿血清IFN-γ、IL-10含量中位数为界分为高含量组与低含量组,研究发现服药组发生新生儿血清IFN-γ、IL-10高含量的可能性较大(aRR=8.684,95%CI:1.977~38.140;aRR=5.330,95%CI:1.278~22.236),新生儿血清IFN-γ、IL-10高含量组发生乙肝疫苗免疫无/弱应答的可能性较小(aRR=0.300,95%CI:0.105~0.857;aRR=0.104,95%CI:0.030~0.354)。结论 HBsAg阳性母亲妊娠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发生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可能性较小,其可能通过促进新生儿IFN-γ和IL-10分泌来降低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2.
史晓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6,(18):2568-2569
目的:观察对痛风患者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与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60例痛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给予其针对性健康教育与康复护理,观察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与实验室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患者血尿酸、血胆固醇、尿素氮水平与护理前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且护理后,患者对疾病、药物应用等知识的掌握率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痛风患者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生理状况,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总结胎儿丢失孕产妇全程管理的相关证据,为胎儿丢失孕产妇全程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由3名熟悉产科护理和循证护理的研究者按照“6S”证据模型自上到下检索文献,文献类型包括临床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等。3名研究者将检索到的文献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共同提取和汇总相关证据。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7篇临床指南、2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1篇证据总结,获得21条证据,内容涵盖组织管理、终止妊娠前、实施终止妊娠手术时、终止妊娠后、延续护理及护理理念6个方面。结论 胎儿丢失孕产妇的全程管理需要经过培训的多学科团队制定详细、全面的流程和计划,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技术和情感支持,满足患者个体化的需求,以达到促进胎儿丢失孕产妇的身心健康,保护其再次生育意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4.
内皮素 (ET)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的强效缩血管多肽[1] ,ET的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内广泛存在 ,能产生多种生物效应 ,与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有关[2 ,3 ] 。本实验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 )测定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 )患者血浆ET -1的浓度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以探讨ET -1在脑卒中发病过程中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ICVD组 64例 ,男 45例 ,女 19例 ,年龄 42~77岁 ,平均 ( 5 9± 7)岁 ,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经病史、神经系统检查和脑CT、MRI确诊。其中起病在 1周内…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人群解偶联蛋白2启动子区域-866G/A位点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关系。 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北京地区470例2型糖尿病散发患者和217名健康人群中解偶联蛋白2启动子-866G/A的分布情况,并将该基因型分布模式与国际人类基因组单倍体型计划数据库中的人群模式进行比较,比较不同基因型间临床指标的差异。 结果:未发现解偶联蛋白2-866G/A位点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存在显著性关联(P=0.538,0.301)。该基因型分布模式与国际人类基因组单倍体型计划数据库中的日本人群模式更为相近。以性别、腰围和体质量指数为协变量进行了分层分析和Logisitic回归调整,但结果仍未发现该变异位点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存在显著性关联。比较不同基因型和血压、肥胖指标(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胰岛素等临床指标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数的关系,所有基因型间指标比较未发现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显著性差异。 结论:未发现解偶联蛋白2基因启动子区域-866G/A变异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存在贡献效应,其可能不是北京人群2型糖尿病发生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该研究在多群体中筛查验证ApoE基因多态性与长寿的关联,并调查ApoE基因变异与长寿相关表型的关联.方法 该研究采用群体1筛查,群体2、3验证的策略,共收集814个长寿老人(年龄≥90岁)和1136个无长寿家族史、当地一般人群的对照组(年龄30~65岁).通过PCR-RFLP和测序方法对ApoE基因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在3个群体中长寿老人的ApoE ε3/ε3频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与长寿存在正关联,这个结果与以往其他群体的研究结果并不相同;而长寿老人中ApoE ε3/ε4 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群体,与长寿存在负关联.同时,在长寿老人中,ApoE ε3/ε3携带者比未携带ApoEε3/ε3者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F=6.970,P=0.005),ApoE ε4携带者(ε3/ε4和ε4/ε4基因型总和)比非ApoEε4携带者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F=4.810,P=0.003和F=4.21 8,P=0.012).另外,该文对世界不同群体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ApoE ε4携带者与长寿负关联(合并OR=0.42,95%CI:0.36~0.49),是长寿的风险因素.ε3/ε3基因型与长寿正关联(合并 OR=1.47,95%CI:1.25~1.74),是长寿的保护因素.结论 多个群体验证ApoE ε3/ε3可能是长寿的保护因素,这与以往报道ApoE ε2/ε2是长寿保护因素的结果不同;而ApoEε4是长寿的风险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identify and replicate the association of ApoE longevity in multi-populations, and observe the association of ApoE with longevity-related phenotype. Methods By multi-population design:identifying ApoE gene associated with longevity in population 1, and replicating ApoE gene associated with longevity in population 2 and 3. A total of 814 "longevity cases" were classified as participants who had survived to age 90 years or more, with a total of 1136" younger controls" less than 65 years of age. ApoE gene was genotyped by PCR-RFLP and sequencing. Results Results showed the homozygous ε3/ε3 genotype in long-lived popul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frequent than those in controls,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longevity, whereas the heterozygous ε3/ε4 genotyp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frequent than those in control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longevity in 3 different populations. ApoE ε3/ε3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HDL-C levels(F=6.970,P=0.005),and ApoE ε4-carrier(the ε3/ε4 and ε4/ε4 genotypes)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ly higher TC and LDL-C levels(F=4.810,P =0.003 and F=4.218,P=0.012)in long-lived individuals.In addition, the meta-analysis in 14 populations in world suggested ε4-carriers we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longevity(pool ORs=0. 42,95% CI:0. 36~0.49);whereas the ApoE ε3/ε3 genotype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pool ORs=1.47,95% CI:1.25~1.74) with longevity. Conclusions It was confirmed ApoE gene was associated with longevity in multi-population. ApoE ε3 gene could conferred protective effect for healthy longevity which was inconsistent the previous results published , whereas ApoE ε4 gene increased the risk effect for successful aging and longevity.  相似文献   
27.
背景:SFRP5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作为白血病的前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SFRP5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尚不清楚.目的:探索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拮抗基因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对4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进行SFRP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检测,并以70例门诊普通患者的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与结论:113例样本均成功进行了MSP检测,进入结果分析.4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检出5例(11.6%)SFRP5的甲基化,70例正常对照中检出1例(1.4%)SFRP5的甲基化,并且均为不完全甲基化状态.SFRP5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的甲基化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χ2=5.511,P=0.019).43例患者样本中,17例为骨髓样本,26例为外周血样本.而5例甲基化的样本中,2例为骨髓样本,3例为外周血样本.样本的来源(骨髓/外周血)对于甲基化状态的结果无显著差异(χ2=0.001,P=0.982).提示,SFRP5基因的甲基化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相关性,SFRP5基因的甲基化可能是引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索染色体11q13.2(rs7931342,G)、8q24(rs13252298,G)和8q24(rs7837688,T)的常见变异与北京市区人群PCa患病风险的关联,并了解其与PCa患者中的基因型和临床表型、遗传、膳食习惯、年龄等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设计,包括124例PCa患者和138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者,收集PCa患者年龄、临床表型、遗传、膳食习惯等信息,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高分辨率熔解曲线结合DNA测序技术,检测染色体11q13.2(rs7931342,G)、8q24(rs13252298,G)及8q24(rs7837688,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各基因与患者的确诊年龄、BMI、Gleason评分、PSA浓度、肿瘤分期等临床特征之间的关联。采用MDR方法进行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分析。结果11q13.2(rs7931342,G)、8q24(rs13252298,G)及8q24(rs7837688,T)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及由8q24(rs13252298,G)和8q24(rs7837688,T)构成的4种单倍型在病例组和对照间组间的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基因型一临床表型观察指标关联分析显示:8q24(rs13252298,G)位点与患病年龄和经常食用洋葱相关(P=0.030;P=0.040),应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11q13.2(rs7931342,G)位点PCa发病与BMI指数相关(P=0.020),8q24(rs13252298,G)位点PCa发病与饮茶、食用豆制品、食用洋葱相关(P=0.003、0.048、0.037),8q24(rs7837688,T)位点PCa发病与BPH病史或相关症状相关(P=0.039)。3个位点的交互作用分析显示,最佳模型仅包含1个位点(rs7931342,G),交叉验证一致性为10/10,检验平衡准确度为0.5420,交叉验证检验组P=0.6727。结论11q13.2(rs7931342,G)、8q24(rs13252298,G)和8q24(rs7837688,T)位点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无关联。  相似文献   
29.
背景:SFRP5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作为白血病的前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SFRP5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尚不清楚。 目的:探索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拮抗基因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基因的甲基化状态。 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对4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进行SFRP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检测,并以70例门诊普通患者的外周血作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113例样本均成功进行了MSP检测,进入结果分析。4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检出5例(11.6%)SFRP5的甲基化,70例正常对照中检出1例(1.4%)SFRP5的甲基化,并且均为不完全甲基化状态。SFRP5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的甲基化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χ2=5.511,P=0.019)。43例患者样本中,17例为骨髓样本,26例为外周血样本。而5例甲基化的样本中,2例为骨髓样本,3例为外周血样本。样本的来源(骨髓/外周血)对于甲基化状态的结果无显著差异(χ2=0.001,P=0.982)。提示,SFRP5基因的甲基化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相关性,SFRP5基因的甲基化可能是引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新生儿HBV血清标志物及免疫状态对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HBsAg阳性孕产妇及其足月新生儿386对,按我国0-1-6月免疫接种程序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并随访至12月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孕产妇、新生儿及其12月龄(婴儿)的外周血HBV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检测新生儿及婴儿的外周血TLR3蛋白表达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DCs)数量和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新生儿HBV血清标志物以“HBeAg+抗-HBe+”、“HBsAg+HBeAg+抗-HBe+”、“HBsAg+”和“HBV血清标志物全阴,HBVM-”为主;“HBeAg+抗-HBe+”模式下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为5.2%,低于其他3种模式的20.0%、40.0%和22.5%。4种主要HBV血清学模式下婴儿的CD4+ T淋巴细胞和CD8+ T淋巴细胞数量、新生儿及婴儿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抗-HBe+”模式下新生儿及婴儿的IL-6水平均高于“HBVM-”模式;新生儿及婴儿的IL-6水平均与抗-HBs水平呈正相关;血清IL-6水平>1 112.0 pg/ml的新生儿发生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风险下降了61.4%(OR=0.386,95% CI:0.266~0.561,P<0.001)。结论 新生儿“HBeAg+抗-HBe+”模式及高水平IL-6者的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较低,新生儿各血清学标志物组合模式与免疫状态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